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宝山故事|罗店忆,最忆是罗溪

2022-11-05 15: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罗店忆,最忆是罗溪

——罗溪中学建校初期史话

王 补

罗溪中学创办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值得我们这些罗溪学子一辈子记忆:罗溪中学创办过程中作出贡献的陈荷伯、高洪道、朱镇雄、武嘏纯、沈同文、赵耕书、武宗禹等老师,在家乡沦陷的苦难岁月里所给我们创造的上学的机会,我们也是永世不忘的。

母校的创办,是个历史过程。从1942年春天直到1946,校名:由旦明补习社到罗溪中学。校址:东岳庙—新村—朱家祠堂—沪太路西。领导班子:陈荷伯—高洪道—周玉英—朱镇雄—武嘏纯—沈同文。我是从1942年春天入学,直到1945年夏毕业,一共三年半,经历了由东岳庙—新村—朱家祠堂的全过程。同学中经历这一全过程的,只有我、陶清时等两三人,老师中则无一人。罗溪中学办学经费由罗店镇商会补贴一部分。校董事会成员有:我叔父王仲嘉、施文冉、张道胜、周静初、程凤池、钱大钧、李誉添等人。

1942年春天旦明补习社成立之时,我是全校最低班、年龄最小的学生,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光阴似箭啊!

(一)陈荷伯老师艰苦创业,在东岳庙办起了旦明补习社。因日寇抓捕老师而被迫停办。

饮水思源,罗溪中学的前身旦明补习社,创办人是陈荷伯老师。

我是1942年2月得知旦明补习社创办的消息的。

当时我父母双亡,由叔父王仲嘉抚养。叔父在上海曹家渡和人合伙经营源盛昌米行。抗战以前,苏锡常一带的大米经由苏州河送来上海,通过米行,批发给米店零售。抗战爆发后,上海租界沦为孤岛,这一运输,供销渠道阻塞,租界市民的粮食相当数量依靠进口,吃从西贡、曼谷进口的大米。我叔父王仲嘉便全家迁回罗店,到当时的金罗店来经营大米生意。

一回罗店他就听说程凤池准备新办一所初中,校名叫旦明补习社,社长是程凤池,实际负责人是陈荷伯和高洪道老师。校址在东皇高(即东岳庙),一年级的教室在东厢房、二年级在大殿,西厢房(或东厢房的一小间)是办公室和老师宿舍。

教室里的课桌、凳子是用本地的树木开板制作的,也没有油漆。

开学当天在大殿里举行了开学典礼,程凤池到场,主要讲话的是陈荷伯老师,他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要记住我们的校名叫旦明。为什么叫旦明?不言而喻是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对后一代的希望。

当时的教员,两个年级的文科课程由陈荷伯老师上,数理化课程是高洪道老师包了。一些副课由罗店镇一些老知识分子担任,马一良老师教一年级植物,唐允华老师上音乐、美术劳作等。

当时的学生不过10多人,肯定不超过20人,二年级的同学有:胡毓球、杨布如(杨造福)、王符、陆廷芬、程静珍等。一年级的同学有:王补、王凤华、陶清如、周秀英、徐家骝等。

开学后不久的一个上午,几个日本兵冲进学校,把陈荷伯老师带走了,学校就停课了。陈荷伯老师关押一两天后被保释了。陈荷伯被捕,据说同高洪道老师有关,他曾经在谢晋元部队里担任过文化教员,是位爱国抗日志士。

(二)1942年4月,正式定名为罗溪中学,成立了校董会,校址迁往新村翁家小洋房,校长是周玉英。校董会主任是钱大钧(祥茂南货店经理、镇商会会长)。

这一学期还有一位嘉定来的秦老师,当过教导主任,时间不长就离校了。

(三)朱镇雄苦撑残局一年,1943年夏有一届毕业生。

1942年秋季开学后,周玉英不到学校来了,学校由朱镇雄负责。这一学期变成三个年级,三年级来了汪明高、杨建造、张彤三位比较活跃的新同学。他们三位都住盛桥附近,学校里没有住宿条件,他们就住在朱先生家里。关于杨建造有三件事:1、当时日本兵在新村桥头站岗,要求出入都要鞠躬行礼,大家都敷衍了事。有一次杨建造被日本兵打了一记耳光,说是杀鸡儆猴。2、当时同学年龄偏大,加上农村盛行早婚,他在寒假结婚,新娘叫唐月明。不少同学去喝喜酒。3、毕业后他在石洞口游戏,不幸溺水身亡,是校友中逝世的第一人。

我们二年级新来的同学有:徐乃孔(吴江人,随父来罗店)、曹明(月浦人,姐姐在罗店当教师,跟着来读书一年)、杨造璠。

当时罗店镇有罗阳、棉业、丰乐三所小学。棉业当时自办初一班,其他学校毕业生到罗溪上学,两个班到初二时合并,同学有:杨瑞琪、张载亨、杨启龙、程儒、季刚、龚志成、王惠民、许砚君、杨秉章、季庆和、刘宝华等。

朱镇雄把这一年维持下来真是不容易,难就难在缺乏老师,主要靠他和杨造时、唐允华老师,有些课程请小学老师兼任。

(四)武嘏纯校董兼任校长,迁址朱家祠堂,学校步入正轨。

1943年夏,罗溪中学校董会改组,校董有:施文冉、张道胜、周静初、王仲嘉、程凤池、钱大钧、李誉添、武嘏纯等人。由施文冉任董事长,武嘏纯老师任校长,陈荷伯主持教务,学校由新村迁到亭前西街朱家祠堂。

我们年级接着上学的只有我、陶添时、杨造璠三人,三年级停办,再读一年初二。

三个班合在一起,人数保持在20多人,不断有人插班,也不断有人辍学。插班的同学有:沈国权、钱亚军、李岩、陶国祥、陶国勇、武保珩、周雄得、高似兰等。

老师以来校先后为序有:武嘏纯、陈荷伯、王得英、赵耕书、俞毓时、王文楷、沈同文、武宗禹、李**、张元生、殷之龙、黄佩煌、戴**。

还有一个女的是日本人派来讲日语的,讲了一学期,她姓什名谁,毫无印象。罗溪中学对日语一直是抵制的,不开日语课,后来日本人和伪县政府催促,一直拿没有教师搪塞。有一个学期日本人派来了一个不知是翻译还是营妓的女人来讲课。同学们从心里不愿意学,学了半年多数人连字母也不全会。学期结束了要考试,沈同文、王文楷两位老师拿到题目后,放学以后把我叫进办公室,把题目给我,由我连夜组织在小学时学过日语的同学,看着书做答案。由我一个一个给同学泄露答案,而且约好大家错也不能错得一样,免得让日本人看出破绽。老师用心良苦,布置周密,把这件事天衣无缝地应付过去。事后我还写了首打油诗:“宁读ABC,不学ァ〤ィ,师生同作弊,气死狗东西!”

(五)沈同文先生继任校长

沈同文先生是1944年春来校任教的。开始教我们英语,三年级时陈荷伯老师病假,他教我们班语文,毕业前给我们总复习时,系统地讲了一部中国文学史的崆,脉络线索十分清晰,这使我们终身受益。

1944年秋,武校长让贤,请沈同文先生担任校长。母校以后办得如此红火,主要是沈同文先生的功绩。母校和沈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很值得我们共同追忆和总结的。

1944年秋,陈荷伯病故,不少师生前去吊唁。陈荷伯老师患的是臌胀,实际上是肝腹水,听老师们说,上半年陈荷伯老师任教期间,住在朱家祠堂后厅西侧隔出来的一间教师宿舍里,常因咳嗽整夜不得安眠,第二天还要为校务操劳,同学们听了都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忆往昔峥嵘岁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值得回忆的往事真多啊!罗溪中学的创办对我们这一辈人是个福音。如果罗店镇上没有这样一所学校,将又是怎样一个局面?我作为1942年开办学校时报名第一号的学生(第二号是王符),真是感慨无限啊!

母校的毕业人数自1948年、1949年起比前几届明显增多,就说明了问题。母校最初几届毕业生中,读师范的居多,一则是罗溪中学老师们的示范作用,大家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二则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这批同学成为家乡教育事业的骨干。1948年1950年的毕业生中,参军参干的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人民和国家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这一角度来估计荷伯、嘏纯、同文等老师当年艰苦创业办校的重大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一位教育家的作用,不是单纯看他课讲得如何,更要通过他的学生们的终身成就来衡量。八十年代初,我曾经写过一组《忆江南》,其中有一阕是写母校的“罗店忆,最忆是罗溪,习理学文从兹始。为人处世毕生基。丰谦在春梨”。这就是我对母校的怀念和评价。初中阶段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阶段。初中的根底如何?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我永远怀念罗溪中学!

我永远怀念陈荷伯、朱镇雄、武嘏纯、沈同文等教师!

(王补 罗溪中学首届毕业生,学号为1号)

原标题:《宝山故事|罗店忆,最忆是罗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