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顶科现场|专访黄荷凤院士:预防孩子慢病需提早到孕前

澎湃新闻记者 陈竹沁 姚易琪
2022-11-04 13:00
来源:澎湃新闻
生命科学 >
字号

· 预防和控制慢病,贯穿个体全生命周期,还要提前到父母孕前的健康管理。

· 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精准的基因书,可以定制自己的生活,到时候就不是你来找医生,而是医生来找你了。

黄荷凤院士出席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

 “女性要关爱自己,特别在育龄期,因为这还关系到受精以后的雄原核,影响下一代。”在11月3日晚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表示:预防孩子慢病,需提前到父母孕前的健康管理。

“卵母细胞的表现是非常强势的。”在演讲中,黄荷凤介绍了今年3月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发现:高糖造成的卵母细胞去甲基化的改变,会影响到精子的去甲基化,从而通过复原的等位基因遗传到子代,造成子代的糖尿病。而下一代若是男性,还会通过精子再传到下一代,形成跨代遗传。“这种跨代遗传对整个民族的生理以及经济负担非常大。”

强调母亲自身的健康对后代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影响,会不会加重女性孕产的心理负担乃至“恐育”情绪?会后,接受澎湃科技记者专访时,黄荷凤谈到,在这一点上男性和女性是一样的,男性不注意自己的健康也会导致后代不健康,“生理是不能改变的,主要要改变的,还是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比如女性怀孕时有没有得到合理的照应,有没有受到就业歧视,产假、哺乳假的待遇,包括我们现在托儿系统也还不满足(需要)。”

“男性和女性的内分泌激素不一样,不要用生理的代价呼吁他们要平等,而是要靠教育、经济、文明的改善。”黄荷凤说,她相信未来可能会有人造子宫,“但它不会达到女性子宫那样精准的营养和血液灌注水平,人造子宫的小孩可能健康程度要差一些。”

预防儿童肥胖,从家长健康做起

黄荷凤在演讲中介绍,慢病又叫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大概71%左右的死亡是由慢病导致的,每年因为慢性疾病死亡的人群可以达到3320万人。慢病还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如果在糖尿病患者的生命早期就对其进行看护,每年可以节省大约近1000亿美金:对癌症患者进行早期看护节省大概600万亿美金;对高血压、心脑血管患者进行早期看护则可以节省6000亿美金。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里显示,中国高发的5种慢病有肿瘤、心脏病、中风、慢阻肺、内分泌代谢疾病。这些疾病近年的患病率全部呈现上升趋势。而慢病又是难以根治的,因此黄荷凤认为要提倡用全生命周期来捍卫人的健康,从还未出生的胎儿开始时一直到老年,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预防和控制慢病。

而我们在生命早期应该做些什么?据黄荷凤介绍,2006年英国学者Daviid J.P.Barker提出,人的健康或者疾病和他的发育源性是有关系的。他在英国贫穷地区进行调查后发现:越是贫穷地区出生的小孩体型越小,发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几率越高。尤其在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战争影响,荷兰很多孕妇都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大战结束生活条件变好,而1940~1950年出生的婴儿很大一部分都发生了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甚至肿瘤疾病,也就是慢病。

黄荷凤指出,从这个现象来看,慢病在生命早期就决定了。“因此在生命早期进行健康的维持,可以帮助人类一生的健康,而妇产科或者妇女在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维持下一代的健康,这是妇女对人类做出最大的贡献。”这席话说完,会场响起了一阵掌声。

黄荷凤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配子源性疾病理论”。例如,孕妇在丈夫肥胖时生产的孩子和减肥后生产的孩子健康情况非常不同。父亲肥胖时生产的小孩要有特别的生活环境的方式,要特别注意锻炼,特别注意饮食,否则患慢病的几率将有所提升。

黄荷凤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吸纳这个理论,联合加拿大卫生研究院(CIHR)联合发起了一项“健康生命轨迹计划”,中国、加拿大、印度、南非四国家共同参与参加。中加合作的该项目又被命名为“生命树项目”,希望探索和建立贯穿备孕期、孕期、婴幼儿、学龄前期等多个时期的、联合社区-家庭-母亲-孩子多个方面的健康行为促进方案,并评价其对备孕期和孕期妇女的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据2014年《Nature》杂志报道,在中国,5岁以下的小孩超重高达9.1%。而肥胖正是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发病的最根本的原因。黄荷凤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之所以在中国选中上海开展‘生命树项目’,就是因为认为上海儿童肥胖率比较明显,项目旨在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控制儿童肥胖的指南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儿童肥胖应该如何干预?“首先父母亲在怀孕之前的体重指数(BMI)非常重要,其次尽量少抽烟喝酒,第三建议定期做产检,怀孕期间的体重增长速度要遵医嘱。如果一个婴儿超过8斤重或不到5斤重,患慢病的风险很高。”黄荷凤还提到了“追赶性成长”问题,不建议在短时间内让孩子摄入过多营养,“这是严重错误的,应该按部就班、慢慢地长,这对我们的胎儿应该怎样喂养非常重要。”

黄荷凤院士发表主题演讲。

期待无创胚胎检测,扩大优选胚胎指征

对于单身女性冻卵,黄荷凤支持有条件限制性的开放,而不是完全开放,“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做这件事情,病人和医院应该都是有限制的。”她解释,目前冻卵在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冻卵和冻胚胎、精子相比还是弱一些,冷冻精子和胚胎复苏率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而卵母细胞在70%左右。

“目前在单身女性中,仅仅对肿瘤患者开放保存卵母细胞或卵巢组织,对于一般妇女国家政策没有开放。还有一些适应症,比如因为子宫肌瘤切除子宫,或者先天性MRKH综合征(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发生率也非常高,她们的卵巢都是完好的,但我们国家对她们冻卵和代孕也都没有开放,尤其代孕可能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很难评价。”

近期,美国妇产科学院临床共识委员会发布了《月经抑制医学管理的一般方法》临床共识,认可了连续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来抑制月经的安全有效性。对此,黄荷凤表示,她赞成利用药物或释放孕激素的节育环,实现避孕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用途,但不太赞成青少年使用类似方法抑制月经。

针对民间所称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现状,黄荷凤向澎湃科技记者解释,“专业上没有这个说法,应该叫做‘着床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我们还是非常主张需要严格的医学指征,比如说确实是基因病显性遗传、隐性遗传,X性连锁遗传,这些是比较强的适应症,至于高龄或者是反复流产者(能否适用),目前还是有争议的。反复流产一定要明确原因,如果每一次都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就有指征,我们可以挑选没有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来移植,如果不是基因问题造成的话,就不行。”

黄荷凤说,“目前胚胎诊断都是有创的,在胚胎上活检细胞,相当于把这个细胞给拿走,总体来说物质是丢失的。最近也有人研究,这个操作可能还会影响将来这些细胞的染色体分离,造成错误,因此需要有严格的指征才能进行。”她希望未来能开发出无创胚胎检测的创新技术,比如对培养液里游离分泌的DNA进行检测,“这样的话指征就可以很宽泛了。”

今年8月,黄荷凤带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专家团队,在我国首次成功应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多基因病(简称pgt-p)技术,帮助一个患有畸精症且有2型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患者,优选出糖尿病低风险的胚胎移植,婴儿最终顺利降生。

团队基于该患者家系遗传信息分析,构建了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模型,发现有114个相关风险基因。“但是这个结果对全员推广是不适合的,另一个家系的糖尿病基因可能就不是这些了。”因此,黄荷凤呼吁,中国应建设中国人群的疾病基因数据库,加上个体的基因报告,就可以实现个体精准医疗。

“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非常快,我们都期待有更准确更便宜的基因测序技术,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精准的基因书,可以定制自己的生活,到时候就不是你来找医生,而是医生来找你了。”黄荷凤笑称,如果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关注生命健康,或许未来活到120岁的“理论极限寿命”不是梦。

    责任编辑:卢雁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