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校新增专业现爆款:250所设大数据,外语院校设丝路语种

汪彪/北京日报
2018-04-04 15:07
教育家 >
字号

新闻回顾

北京日报4月4日报道,教育部日前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国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包括新增备案本科专业2105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206个;同时撤销137所高校的241个专业。这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出炉后,第六次晒出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最新动态。

今年新增的2300多个本科专业中,有三大“爆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最为热门,有250所高校新开设;在人工智能行业火热发展的背景之下,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异常迅猛,设置该专业的高校由2015年度的1所增至2017年度的60所;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进,沿线小语种人才急缺,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内的多所外语类院校也重点增设“丝路小语种”。

最热门

250所高校盯上大数据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共有250所高校设置,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2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河南省共有21所高校新增该专业,在各省份中数量最多,河北、山东、安徽、广东、江苏等省也有较多高校成功获批。

自2013年以来,教育部每年年初都会公布上一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回溯历史可发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在最近两三年才“蹿红”的,2015年度的审批结果中,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就成为首批获批设立该专业的高校;2016年度,又有32所高校设立该专业;到了2017年度,获批设立这一专业的高校数量达到250所,比上年增加218所。

该专业的急剧升温与国家大力支持大数据行业发展的背景密切相关。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就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

众多高校也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已成为引导社会变革的新兴力量。2016年,北京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6年5月,人民大学宣布新增3个本科专业,其中之一就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既掌握统计分析、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又熟悉应用领域的全面型数据科学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家对数据科学人才的迫切需求。

培养大数据相关人才,并非局限于这一个专业。教育部透露,截至2016年9月,我国已开设的与大数据相关的本科专业主要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种,共布点2638个。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西南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设置了与大数据相关的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等五所大学还宣布联合培养大数据分析硕士。

最看涨

机器人工程开设校增59倍

全球瞩目的人机围棋大战,让人类见识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厉害。最近几年,“机器人工程”也成为方兴未艾的火爆专业,2016年全国仅东南大学开设这一专业,去年增至24所,今年则增至60所,相当于三年间增加了59倍。开设院校以理工科院校为主,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江苏省属高校中设置这一专业的院校最多,包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淮阴工学院、南通大学等8所学校。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我国试图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以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2013年,工信部曾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培育3到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到10个配套产业集群,在机器人密度方面,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要达到100以上。

国务院2015年8月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重点领域。

此前,我国开设机器人相关专业的院校以职业院校为主,学生主要是学习简单的编程、系统软件操作、机器人调试等基本技术,有专家指出,这样的学生并不能满足人工智能领域的需求。而大学里也有机器人相关的专业,但多依托于机械、自动化、精密仪器、电气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并未自成一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6年,东南大学成立全国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当年招生名额30人左右,放在自动化大类下录取,该专业旨在培养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设计、研发和应用的系统工程师。

不得不提的是,“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走红,离不开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行业。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部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宣布将举全国之力在2030年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自去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纷纷成立人工智能相关的学院。去年12月底,清华大学同时推出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两大实验室,也发力研究人工智能。

最急需

外语院校增设“丝路小语种”

建设“一带一路”,语言应当先行。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53种官方语言,但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语种只覆盖其中20种语言。最近几年,我国外语类院校中,增设“一带一路”语种已成为一种共识。

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2016年度,该校新增茨瓦纳语、恩德贝莱语、科摩罗语、克里奥尔语、绍纳语、提格雷尼亚语、白俄罗斯语等11个非通用语言,2017年度该校又新增审批专业14个,包括达里语、迪维希语等,至此该校开设外语语种已达到98个。

北外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校开设的外国语课程将突破100种,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是开设重点。

去年,为满足“一带一路”对于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新增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波斯语、印地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8个本科专业;北京语言大学也将以往的英语加土耳其语复语方向调整为土耳其语专业。

有此一说

241个专业被撤销

大学瘦身更健康

根据教育部上述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137所学校撤销241个专业。本次撤销的专业中,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表演等热门专业,也不乏日语、土木工程、法学、新闻学、哲学、物理学等传统学科;从院校来看,西安交通大学一次撤销飞行器制造工程、临床医学等6个专业,江南大学撤销动物科学、印刷工程等10个专业,北京联合大学撤销材料科学与工程等9个专业……

撤销241个专业,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许多专业将不复存在;许多专业老师,将面临转岗、转学科;更意味着,许多高三学生在报志愿时将会成为新增设专业的第一批学生……

笔者认为,撤销专业是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负责、为学科和学校负责的重要举措。

近二十年以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专业也在众多所学校进行了扩张,很多大学的专业都是大而全、多而细:文科院校里突然出现了理科专业;师范院校里出现了工程类专业;理工科院校里也出现了文史哲专业;几乎所有的学校里都出现了法学、经济学、计算机、国际贸易等热门专业……一些曾经非常有特色的大学,如师范、航空、语言、工业、财经类大学,都设置了时髦的专业。但是,新增专业的课程往往靠其他专业老师临时救场。同时,大量的新专业上马,直接导致了热门专业的冷就业现象。

这次大规模的本科专业调整,是一次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过程,是一次破旧立新的过程,更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要的变革。对于大学而言,自身需要瘦身,也需要健康。毕竟,大学之大,不只是大楼之大、专业之多,而是优秀人才之多和大师之大。 

(原题为《高校新增专业现三大“爆款”》)

    责任编辑:刘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