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000天的跳舞旅程,让我在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

2022-11-04 12: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000天,长期主义,十万小时练习,tim urban把人的一生放进数得清的小格子里——这些是看到1000天我能联想到的。

我的过去的1000天,大约是毕业开始工作到现在为止的时间。不管怎样给自己洗脑,最终还是得承认过得可太挣扎了。以前在学校也折腾,但我不亦乐乎,因为觉得做的选择、争取都是为了探索世界和找到自己的无限可能性。但现在,是为了什么,我真是每礼拜间歇性诘问自己无数次。无数个十一二点的夜晚,我就摊着自己歪了的脊柱,在屏幕前修树枝。人生就那么多小格子,我为什么要在这棵树上耗死啊。

痛苦是真的,但是在这份工作上耗了1000多天也是真的。帮助我能以不疯掉的状态坚持下来1000多天的,当然不是工作本身,是跳舞。

去跳舞的其中一个原因很明显了:如果不给自己花点钱报个课定下一个承诺,我肯定还在电脑前,对着一周下来只增不减的to-do,焦虑地抓头发。哪怕心里一千一百个不愿意,也在一个屏幕开着视频,另一个做些可以混过去的活,实则效率很低。去跳舞,当然是要逃离惯性,和焦虑、恐惧争夺自己生命的小方格。

一周工作下来心力交瘁,后背隐隐作痛,跳舞却还是我能想到的度过周五晚上的最好方式。甚至为了晚上跳舞,白天会想着,别刷手机。不然工作做不完,带着乱哄哄的脑子去跳舞,就好像是给自己的身体加了一个0.8倍速,眼睁睁看着别人跟着音乐舞动,自己却不受控制地滞留在上一个动作。

我可能还是从小有喜欢跳舞的基因的。小时候的照片里我时常神情紧绷,少数笑着的就是举着爪子在跳新疆舞。

六七岁的时候被爸妈送去学不知芭蕾还是民族舞,班里三四岁的小朋友可以轻松做到的一些力量动作和拉筋,我不是一会就趴下了就是被压得哇哇大哭。现在还记得舞蹈教室里白花花的灯光,明晃晃的大镜子。还有因为担心老师批评,有些动作哪怕担心能不能做会不会弄伤自己,也勉强自己硬着头皮上的心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上学之后,所有学科都行甚至觉得有乐趣,就体育不行,不太会使用自己的身体,做什么运动都略显笨拙和紧张。初中时一次文艺汇演,本来好好的合唱,可能因为是班干部,被班主任笑嘻嘻地拉去加入伴舞。上台的时候我应该也暗戳戳地享受了,只是忘不掉自己穿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腰上露出一圈小肚子,以及有些动作没有办法像其他有舞蹈基础的小伙伴一样麻利地从地上爬起来。

那时候绝对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主动再去学习跳舞。

大学的时候,已经来到新加坡几年,心里明确地知道,自己之前的生活就是标准模板,大学一定要放飞自己。刚好身边的两个好朋友在同一个拉丁舞社团。时常看她们的社团演出,心里蠢蠢欲动,但是行动上总觉得自己丢不起这个人。

转机出现在大三下学期,出于想要跟别人有不一样的履历的目的,报名了去以色列学习和实习的项目。在不熟悉的环境里,反而敢干点出格的事,出个丑也没什么,反正也没人认识你。特拉维夫的建筑和特拉维夫的人一样,个性野生且迥异。舞蹈教室很多都在这样破旧的小房子里,要不是看到其他穿着运动服的人,我也不敢自己走进一人宽的黑漆漆的小门洞里,踩上吱嘎的楼梯。

在那里,我后来常去的课是lyrical class,顾名思义是根据歌词编舞的,主要采用现代舞和爵士舞技术,有不少从芭蕾舞技术中发展而来。没有任何基础的我,很多动作完全做不到。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不常说英语,我就完全靠眼睛依样画葫芦。谁让我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境里——半年的时限,如果不试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黄皮肤黑头发,本来就会吸引些许目光,跳得和其他人不一样,被看也就被看了;不熟悉的语言环境,反而可以让我专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身体作为语言。我就抱着所谓“摆烂”的心态,混过所有做不到的部分,在能做到的部分,反而能超级自在地享受了音乐流过身体的时刻。所有不能言说的情绪,好像都能通过身体表达出来。那些时刻,仿佛是和宇宙相通,哪怕只有几分钟几秒钟,也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舞蹈厅。

然而还是要做个澄清,事实是没有人因为你跳的不一样多看你,好像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常识:你只是在学习舞蹈的不同阶段,或者有自己的诠释而已。我了解的特拉维夫人特别接受每个人的不同。我在舞蹈教室里见过犹太人阿拉伯人亚洲人欧洲人,见过染着各种炫酷发色的人,还有各种身材的人甚至包括孕妇——尤其是见到一些不算苗条的女生非常散发能量和自信的舞蹈,当时的我常常忍不住在心里默默赞叹,生命按照自己的模样自然绽放,真好。

大四开始的时候,一边做毕业课题,一边找工作面试被提上日程,压力扑面而来。周围的小伙伴也开始各种在大厂投简历,陆陆续续过关斩将,拿到offer。面试,真是让当时的我压力爆表的触发按钮。别人都期待收到面试通知,我收到的时候总是打个激灵。一方面有条理有逻辑的临场表达一直是我欠缺的,另一方面,面试官总是随意或质疑地抛出一些灵魂拷问,感兴趣的方向、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未来五年的规划这些问题,每准备面一家公司,都根据这家公司和应聘的岗位再准备一次,到后面自己都质问自己,你写出来的话你信吗?这和你过去的人生经验有关系吗?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越到后面越确定的只有,我并不了解我自己。

去跳舞,是我当时唯一确定的事。那里是我稳定情绪的有求必应屋,那里不需要我给出许多答案,过程本身就是答案。决定了,立马着手查可以学跳舞的地方。以同样远离熟悉环境的思路,在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上搜索lyrical,然而搜索结果里大部分舞蹈教室都展示小孩子穿着芭蕾服的照片。不知是成年人学艺术更困难(体力,时间成本,学习新知/新技能的速度),还是成年人在自己身上花钱比给自己的幼崽花钱更理智。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中,找到了一家不仅有公开课(单节课,随报随去),还有基础课程(循序渐进的一系列课程)的舞蹈房。

在以色列的短暂公开课经历告诉我,没有力量,没有身体控制,没有技巧,纯靠本能或者情感跳舞,能通过肢体表达的东西实在有限。于是特别希望能从基础开始学习和练习。反复确认了基础课程开放给所有人,尤其是没有舞蹈基础的人,我忐忑地在网站上报了名。

回想起来,这整个课程想要教会我的最主要的事,不是最后呈现的4个八拍的编舞,而是了解和接受自己身体当下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以及观察和体会跳舞所需要的理想的条件和能力,最后通过什么样的练习来缩小两者的差距。而对于当时的我,一个菜鸟舞者,帮助最大的就是有这样一个安全的空间,来“了解和接受自己身体当下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

听起来也许让有些人嗤之以鼻,谁还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它时时刻刻陪伴我们,大部分情况下乖乖听随我们调遣。然而,对于一个二十几年以来都和自己的身体失联的人来说,这个课程简直让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比如,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动作,去感受我从不知其存在的背部和大腿内侧的肌肉;比如,发现有些动作例如踮脚或绷脚,我和别人的高度永远差一大截,源于我的跟腱比较短,而体前屈我游刃有余,大约是后背和大腿后侧的韧带有点余地;再比如,我特别容易喘,常常没怎么动就听到我大声的喘气声而周围同学一片安静。这些才告诉我,哪些可能永远做不到;哪些可以在有作用的范围内,有针对性地练习改善;哪些有困难,但是经过练习也可以做到。

回到熟悉的文化环境里,跳舞又变成了一件不自觉在意周围目光的事。一开始去上课穿的像是去上体育课,宽松的短裤T恤,哪怕已经不胖了,还是想要遮盖自己的身体。后来观察到大家都穿紧身裤,我也赶紧买来紧身裤。上课的时候有一些基础的routine练习,每节课都做不止一遍,然而哪怕到最后一节课我也没流畅地做下来。因为有些动作做不到找不到发力的方法,跟不上拍子,找不到动作的惯性,因此也不记得一个动作下面应该接什么动作。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当时只看其他人能记住,心里难免觉得尴尬。

不过有幸,基础课程里有经验丰富的舞者来扰乱市场,也有像我一样无知者无畏的菜鸟,在忘记动作的时候,相视尴尬一笑,让当时的我还有脸在课上待下去。再加上只要课上有老师示范,就让我瞬间进入迷妹模式,觉得可以再尴尬一节课。

回想当时课上,有趣的是,虽然尴尬,也是依然保留了特立独行之处。发现自己不会转圈,硬是穿着夏天丝滑的透气船袜,在一众光脚和少数长袜舞者中特立独行、独树一帜。以及后来发现有跪地的动作,时常到处乌青,特意戴上了“跪得容易”,让我的膝盖骨延长一点寿命。虽然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技巧,但不失为帮助我在初学期安然过渡,划水转圈,踏实落地。

菜鸟出现在课堂上的数量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渐下降,所以仅剩的菜鸟们惺惺相惜。我内心尤其期待可以结识一些小伙伴,可以一起去之后的公开课,尤其是处在同一个舞蹈学习阶段的人。

奈何作为资深社恐,整个10节课下来,并没和其他人说上几句话,只是偶尔课上实在没跟上问问别人动作怎么做,或者等着别人热情搭话(比如因为穿了学校的T恤)。下课的时候想要和别人搭话,然而不知如何开口、如何建立连接,常常是刚刚四目相对,就脑袋瓜宕机,尴尬地马上将目光移开,假装无事发生。更让我觉得想要快点离开的是,跳舞的朋友们好像大部分天生自来熟,已经跟老师和同学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开玩笑了。

课程最后一节课刚好是圣诞节附近,也大约是老师的结婚周年纪念日,同学们已经自发组织写卡片买蛋糕,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我当时真得惊诧又感动,明明交钱上课是一个商业行为,竟然可以成为一个建立起一个社群的契机。当然上课的动机是出于自发的兴趣或热爱,但在自己的兴趣或热爱之上,衍生出对他人的真切好奇、关心、牵挂,建立起私人的关系,对于当时的我也是许久没有过的体验,也在心里更希望能早日融入这样的团体。

幸运的是,虽然当时和大家不熟,至少混了个脸熟。后来去公开课的时候,课程里社达的小伙伴认出我的脸(或者是生疏的动作),让几个菜鸟相认并说上了话。自己也没想到,就是这样几个人,互相拉扯、鼓励、吐槽着,能一起走过从基础课程开始100天、200天、500天、1000天的跳舞旅程。

在基础课程结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保持着一周一次公开课(初学者等级)这样不痛不痒的学习强度。公开课水平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时间久了有些着急自己进步缓慢,也不知如何改变现状。

公开课老师虽不是基础课程的老师,但一样有耐心,将技术动作,身体姿势,发力方式等一一分解,带着我们练习。只是尚未开发的身体在二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还是很难去领会或者习得这些动作,大脑掌握了概念是一回事,身体肌肉能不能调动和协调起来执行是另一回事,找到了肌肉之后,肌肉强度能不能支撑我们的身体完成动作又是一件事。更不用提有些概念,如果身体没有具象地体验和经历过,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的。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这个人比较佛,至少还去上着课,把它当成打工人的调剂。现在看来,我需要的是一次次的把动作重复、内化,并需要有人在遇到瓶颈、或者是用错姿势或肌肉的时候,能指着我们的身体部位说应该用这里,应该这么发力。公开课上的这点时间和老师有限的注意力显然是不够的。

那时候,我们几个菜鸟还没有紧紧绑在一起,只是时不时约着去上课。但是,其中一位社达小伙伴居然就真得联系上了这样一位老师,愿意带我们这群没有潜力空有热情的成人组,在每隔一周的周日早上八点给我们上课。我们后来才得知,这位W老师至少算的上是本地业界小有名气的,在一些歌手的演唱会上做过编舞和领舞,训练过新加坡国庆演出的团队,带的不少学生走向专业领域。他的时间表也总是满满当当。我们常说要感谢新冠,让他有空余的时间和精力,上了我们这艘贼船。我们几个人就通过他的课,逐渐培养出了周日早上骂娘早起(不,是骂自己为什么前一天不早睡)的革命感情。

最初期去上W老师的课,我前一天都会紧张地睡不着。除了对转圈圈的恐惧,还有对这位老师本身的尊敬。他的眼神算是不怒自威吧。就是人家三十几岁了专业依然摆在那里,周日早上还带我们做体能训练,稍微不认真点你都觉得对不起他也对不起自己。然而在技巧方面,还是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越不会越紧张,肌肉也越紧绷和不受控制,姿势和动作越容易变形,就更做不成。

刚开始不用说要卡上节奏,我连舞蹈房的一条长边也转不完,转到后面常常失去重心,几乎摔倒。但老师和小伙伴都很友善,老师只要看一次就知道你哪里不对,用尽各种方法,动作分解、打比喻、示范、手把手教学,然后你碰巧做到一次就给你毫不吝啬的鼓励。小伙伴也会在老师给你讲解的时候在一旁自己练习,或是目送你做完动作,在你到达舞蹈房的彼岸的时候给你鼓掌。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还是在这个小班里苟着。一边时常惊喜于公开课上用到的技巧W老师讲过(虽然能不能做到仍是问号),一边渐渐地体会身体变得有力了那么一点点,更能控制一点点。

后来我们这群菜鸟小伙伴又有了不少新的群名,例如: W's no.1 fan, a million dreams, happy 8 friends。我们一起吃过很多顿周日的早午餐,因为跳完时间太早大部分人都还在赖床,去cafe甚至都不用抢座位。我们工作日都没有欣赏过的清晨的阳光、马路和鸟鸣,周日都体会过了。我们总是精疲力尽,自嘲上了年纪,黑眼圈、腰酸背痛、哈欠连天,但被虐完之后又总是精神抖擞,津津有味地讨论被虐的过程和新的体会,好像浑身细胞都更新了。偶尔也一起吃周五的夜宵,以一节舞蹈技术课来结束被工作消耗的一周,跳完已经神志不清,但配上宵夜又能快活到两三点。作为一个有很强的自我约束意识的人,和这群人在一起好像散漫得心安理得。

和这群人一起,我也才有胆滥竽充数着打开了不少新的体验。

跳舞接近第四年,去上公开课已经从让我胆战心惊的事情,变成了一个舒适区。我大概知道了去上课之后,课上每个环节会发生什么,老师的编舞会是什么风格,老师和我们的互动方式大概是什么样的,我大概需要带着什么状态去上课能在这个课上能全情投入,第二天也依然有精力去工作。

周三我去了基础课老师的公开课,这个时间的课第一次由level1改成了初学者水平(level 0.5),班上有很多刚开始跳舞1-2年的人。踏进我的舒适区,和两个认识的小伙伴打了照面——和朋友在同一个空间时间里上舞蹈课,哪怕课上没有什么交流,也是有微微暖流在心头的感觉。

然而没想到,这个课上的“初学者”们的能量让我大吃一惊。在热身阶段,她们就以特别放松的状态,各种评论、尖叫、大笑,老师都说,“怎么我的课上有一群孩子”(实则大都是成人)。在跳编舞的时候,她们时常忘记动作或者不知道怎么做,但依然乐在其中。编舞的最后一个动作是可以自由发挥用任何姿势转圈,他们基本都不止转一个圈,哪怕姿势不好看,但是像小孩子一样享受离心力带来的快感,快乐到尖叫,说哪怕前面的编舞跳得再烂,最后的转圈还是感觉很自由很爽。

这让我想起学舞一两年的时候,也和朋友说过类似的话,哪怕看视频的时候觉得自己跳得像屎,但我也顾不上别人的眼睛了,就是好喜欢好喜欢。但现在离合格的舞者近一点了,反而很难全身心感受音乐和舞蹈了。会在跳舞的时候,留一根弦记着连接的动作和技巧,留另一根弦一边跳一边评判自己跳得怎么样,有没有完成今天的小目标,哪里还有问题,争取能再观察一下别人怎么跳,下一次改正。

不过如果要想这个旅程能延长到几千天几万天,这应该是必经之路吧。正是因为现在我有能力体会和分析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有能力通过看别人跳舞观察怎么发力和连接,才能在每一堂课,每一次自己练习和每一次看别人跳舞的时候有所学习。更珍贵的是,我现在依然喜欢跳舞,哪怕没有达成今天的小目标也依然为自己能够到场而鼓掌。现在,我不像初学者的时候更多是感性的体验,也没有钻牛角尖一直觉得自己进步缓慢,不会对自己每堂课的表现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这大概是我工作的状态)。如果课堂上短短的两三次机会能跳好当然很欣喜,但我更满意自己这几年学习跳舞的状态,像植物一样,向着阳光自然生长。

原标题:《1000天的跳舞旅程,让我在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 | 三明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