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雄安新区容城服装业的新命题:腾笼换鸟,步入科技未来

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实习生 邱明玥
2018-04-21 09:3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探访容城传统服装加工业新走向。(02:34)
服装是雄安新区容城县的符号。

从荣乌高速公路驶进容城,最先进入视野的,就是横跨省道而立的刻有“北方服装名城”字样的硕大牌坊。

逐渐步入市区,容城服装产业的辨识度就更加强烈。它们遍布大街小巷,甚至家家户户,无论是加工制造、配件生产,还是门店展销、批发物流,只要是与服装有关的一切,都能在容城找到。

容城的服装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起步,然后用40年的岁月篆刻出了“北方服装名城”的金字招牌。这块招牌紧紧牵动着容城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着几代容城人。

但在近些年飞速变换的时代浪潮中,容城传统的服装业陷入发展瓶颈——企业多以贴牌、代工为主,缺少属于自己的有竞争力的品牌,且技术老旧、管理经验匮乏的短板日益显现。

容城服装业站在了转型的路口,这时,雄安新区降临。这对容城而言,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获批之际,澎湃新闻记者走进容城,探访在雄安新区的高端高新产业发展定位面前,这座县城的传统服装加工业新走向。

4月20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批复指出,雄安新区实行组团式发展,选择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先行开发并划出一定范围规划建设启动区,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有序推进中期发展区建设,划定远期控制区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雄安新区容城县的招工广告。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韦毅 图

“时代已经等不了了”

从1979年开办全县第一家集体服装厂,到集中从事低端制造和贴牌代加工,再到实力企业新三板上市,容城县的服装加工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前行,已发展成为容城的支柱产业。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容城县有985家服装企业, 2016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的近1/2。

“可以说,几乎容城的每个人都和服装行业有关联。”制衣厂老板张春胜以他自身举例说,他自己家族的人,和一大部分留在容城生活的同学、朋友,全都在做服装和相关行业。”

20多岁借钱开厂,30多岁厂子规模近百人,现在到了45岁,张春胜却步入了“中年危机”——竞争压力逐年倍增,厂子的规模却严重缩小,“这几年人越来越难招,钱也越来越难赚。”

张春胜愈发感受到,循环往复了十多年的接单-生产-销售的常规化工作,从近几年开始变得十分吃力。服装加工这样的传统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但本地的二三十岁新生力量在近些年大量外流向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也在回流,比以前极大减少,但工资成本却要大幅增加了,“每年都要给工人涨工资,可以说是跳跃式的增加,每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可还是很难招到人。”

厂子竞争力的弱化,是张春胜面临的另一个忧患,“容城本地这么多服装厂,自己的竞争力就不说了,除了东南沿海、长三角城市的竞争,东南亚的服装加工也发展起来了,客户一天一天的流失,库存积压得越来越多。”他算了算账,“十年前厂子的收益却是很可观,但现在只能算得上维持。”正因为这样,张春胜被迫开始逐步压缩生产规模,“现在厂子里就剩下了二三十人。”

恒天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洪璋也对此感同身受,“慢中求变是不行的,时代已经等不了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容城服装业的发展正值春天,朱氏三兄弟也顺应趋势,加入了服装加工的创业队伍,这些年以做西服套装、礼服为主,在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加工生产的同时,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服装品牌庄致,并且行销国内,市场从最初的北方,逐步渗透进成都、昆明、广州。到现在,公司有了自己的四层小楼。

但在近几年,朱氏兄弟明显感觉到传统服装加工的发展缓慢,除了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压力之外,“产品附加值低、创新度不足、品牌力量不强,都在限制市场。”

朱洪璋也意识到,缺少品牌的力量,容城服装的发展十分缓慢,容城缺少一个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这么多年只能走向一些中低端的市场,比如服装批发市场、超市,但是大型的、高端的商场还是进不去。”

雄安新区容城县某制衣厂车间。

变与不变的路口

今年四月的板正大街,没有了往年忙着给货品装车的搬运工和排在路边等待出发的货车。这条密集分布着各种服装加工企业的容城县最主要街路上,如今映入眼帘最多的,是“招工”和“出租”的告示说明。

沿板正大街向北,与之相交的路名为豪丹路,路旁最核心的位置上,豪丹服装公司的大院显著坐落。以服装公司的名字来命名一条主路,足以证明服装业对于这座城市的深刻意义。

2017年,雄安新区降临容城。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的高点定位要求下,传统的容城服装加工业,和那些从事这个行业的容城人,一同站在了变与不变的选择路口。

同时贴在罗诗尼、葛丹等大型服装公司大门口的招工和出租启示,透露着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选择局面。“雄安新区设立之后,容城的门市租金大幅上涨,尤其是这些临近成熟商业街的地段,房租价格翻了好几倍。”张春胜说,不少服装企业就因此开始部分或整体出租厂房和办公楼,“如果按面积计算,一年的租金都能赶得上有的企业一年的生产效益。所以一面招工维持生产,一面寻找承租人。”

但敲定租赁事宜不是一件瞬间就能达成的事。自去年4月雄安新区宣布设立之后,新区管委会所在的容城县一时间有成批的外地企业前来寻租。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去年5月和6月的看房高峰时期,容城房租最高暴涨400%,奥威路上的一个住宅小区年租金达到6万元至7万元,甚至超过了北京通州。

“这个过程中,的确有一些本地人通过租房赚了一笔,很多人也在观望。”但是管委会随后采取的管控哄抬房价的措施,很快平息了容城的租赁市场。张春胜说,一些打算依靠出租厂房门市获利的服装厂老板,只能停下这个念头。

随着新区建设发展的逐步推进,一些环评不达标的服装加工厂,由于洗涤脱浆时的排污等问题相继关停。但符合环评要求的企业,仍在面临着近年来的发展困境。

原本只是对依靠出租厂房来获利有过动心的张春胜,终于作出了将厂房全部出租并停产的决定。除他之外,原本在容城县赫赫有名的大水制衣等企业,也作出了相同的选择。

朱氏兄弟的恒天制衣则决定继续坚守阵地。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传来之后,他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借助绝佳的机遇去改变自身,继续创业,“以前很少去认真考虑怎么给自己升级。服装是一个传统的产业,版型和款式搞定之后,就没考虑过太多其他的,可是新区一来,带动了容城整个的产业升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必须要改变。”

朱洪璋说,公司要动,已经是个必然,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继续把恒天做下去,毕竟这是他们兄弟三人从事了十多年的行业,是他们的心血,也是一种热爱,“家庭作坊基本都已经关了,很多产值没有房租高的规模企业也关了门,但我们绝不会关。”他觉得,这不关乎利润的高低,“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但人总是要给自己找点事干。”

津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新建,在2017年4月1日之前还在为了企业如何摆脱发展困境而去寻找新的市场,为如何招兵买马而发愁,“企业想发展下去,就必须跟上时代,在向智能制造的升级转移这方面,我已经有了准备,无论成败,都一定要尝试的。”

雄安新区的到来,更坚定了薛新建的念头,“大浪淘沙,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动力和内容,高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要求下,企业就必然会被淘汰。”他已经做好了自我革新的准备。

雄安新区容城县某制衣厂车间。

智慧科技的新命题

事实上,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为了服装产业升级,容城县不断出台相关举措,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按照雄安新区功能定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充分发挥河北省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容城时尚产业园的平台作用,希望借助专业院校创新优势,引导企业把握时尚潮流,丰富产业元素,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2017年9月26日,涞源县容城服装智慧新城项目签约仪式的举行,今年3月12日,容城县雄源服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建二局、中建设计集团签订了《雄安新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让容城服装人看到了更明确而具体的新出口。

容城县雄源服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在雄安新区设立后,为推动资源重组整合、加快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以容城县11家知名规模企业为主导,以11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或控股股东名义出资设立的大型地方企业,公司注册资金6亿元。雄安新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主要包括涞源县容城服装智慧新城项目和雄安·定州雄源服装科技产业园项目两部分,总投资额约60亿元。

据公开报道,该项目主要建设智慧厂房、研发中心、物联网仓储物流中心、高端服装展示中心等,预计年产服装可达1亿件套,年产值达200亿元。项目建成后,容城县规模服装企业和与之配套的加工、辅料制造等企业均可入驻,实现服装产业的转移转型发展。

津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雄源服装科技公司的主导组成企业之一,薛新建担任了股东。他说,涞源县容城服装智慧新城项目位于涞源县经济开发区内,雄安•定州雄源服装科技产业园项目位于定州经济开发区,“位于涞源的这个项目规划建设占地1500亩,是未来容城服装业转型发展的最主要承接地,计划将分为三期建设。”

薛新建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涞源与容城同属于保定地区,车程仅两小时,这些年间的业务往来也十分频密,“按照计划,建成后,除了这11家主导企业会迁过去,还会带动容城全县的服装制造企业的转移。”除此之外,拉链、纽扣、玩具、制鞋等企业,也都有可能搬到新的园区中。

他说,按照园区的规划,多年打造的服装名城招牌仍然会留在容城,雄安将成为研发设计的大本营,把生产制造环节挪到涞源,“新的发展方向,就是腾笼换鸟,把研发设计头脑留在雄安,让涞源和定州的园区成为科技化的大后方。”

而这个园区,将会是一个关于服装产业的智慧新城,是一个花园式工厂。“设计大楼、办公大楼、职工宿舍、生产车间等,所有的建筑当中,都会引入绿色和水流,世界顶级的水过滤系统和最新生产线等都会引入园区。”

雄安新区容城县某制衣厂车间的成品。

服装“航母”

在现有的基础上,雄安服装的科技转型项目的服装加工生产环节,将升级为更贴近于现代化、更加智能化。比如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实现网络互联互通等,都要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同步搭建。薛新建说,未来的新区发展过程中,容城服装产业要走时尚化、品牌化的道路,更要打造功能性服装,“我觉得,应该通过科学性的规划,形成不同的服装品类,做高端的,做品牌的。”

他描述了雄源服装科技公司未来的智慧化生产图景,“在同样的一条工业化流水线上面,能够生产各类不同品质品种的服装,客户可以通过APP客户端直接根据需求下订单。数据库中,将会容纳数十万套服装版型版,还可以通过计算分析,针对客户的量体数据直接生成一套适合他穿的版型,然后再根据你的要求去制作这套衣服。服装款式,颜色,扣子,领子,都可以在数据库中自己挑选设计,自己可以当设计师。”

他说,个性化生产将摆脱原本传统的企业先自己设计衣服生产出来再拿到市场上去卖的行销模式,“原来的模式经常会出现这款衣服不受消费者喜欢,然后卖不出去、积压库存、资源浪费。”

纵横容城服装业20余载,薛建新体会到,容城服装业一度陷入发展困境,与服装企业始终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也密切相关,“未来的雄安服装科技产业,是要把更多的企业绑在一起,共同打造成一个集团,一艘服装的‘航空母舰’,引领着更多企业靠拢,大家共同发力,以大家的智慧共同发展,走资本运作这条路。”

雄源服装科技公司的创立,也给朱氏三兄弟带来了发展的期待。在朱洪璋看来,现在转移阵地,就相当于二次创业,但对于加入雄源服装科技公司,他很有把握,“一个服装企业选址,要考虑的就是当地政府是否接受服装,人们有没有做服装的基础,基础多深,接受的程度有多大,货多久能来,多长时间能发出去,以及各方面的配套,比如原料、设备和维修等。”他觉得,从这些出发点来衡量,雄源服装科技公司具备十分优越的条件,建设发展起来之后,大家都很愿意过去加入。

不仅如此,现在的容城服装业,还有来雄安这块含金量更重的金字招牌。 “很多人才会慕名而来,以前招人才难的问题,在未来的雄安服装业,将不再是问题。”薛新建充满信心。

(因受访者要求,文中张春胜为化名。)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