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林业局剖析十大濒危物种保护案例:为世界留住独特美丽

张一诺 王胜男/中国绿色时报微信公众号
2018-04-03 16:16
绿政公署 >
字号

野生动物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中国野生动物特有属种多。在脊椎动物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扬子鳄等47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仅分布在中国。

为留住大自然中这些独特而美好的生灵,同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贡献,我国不断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部分濒危物种的抢救性保护方面, 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可资借鉴与推广的成功经验。

在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杨超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对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朱鹮、川金丝猴、麋鹿、梅花鹿、亚洲象、扬子鳄、白鹤十大濒危物种的保护案例进行了解读。

1

大熊猫:攻克人工繁育难题促恢复

大熊猫被誉为我国“国宝”和“活化石”,是世界范围内广受喜爱的中国特有珍稀兽类,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和甘肃。

野生大熊猫性成熟较晚,交配产仔的时间更晚,繁殖率较低且幼仔死亡率较高,妨碍了种群恢复。各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破碎程度不同。对局部小种群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灭绝风险将不断加大。

对此,我国采取了加强人工繁育、加强栖息地保护等措施,成功攻克了人工繁育大熊猫发情难、受孕难、幼仔存活难3个难题,实现了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和快速增长,建立多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繁殖研究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实施“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

2

东北虎:多策协力提升野外生境质量

东北虎是世界上最大的虎类亚种,也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中国的东北虎多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地。

曾经,由于分布区呈孤岛状分布,东北虎成为分布区边缘物种,面临较大的灭绝概率。

2001年12月,我国在吉林省建立首个东北虎和远东豹保护区——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东北虎栖息地实行严格保护管理,并采取了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修复手段,大幅提升栖息地质量,为在中俄边界地区栖息的东北虎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2017年8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家自然资源资产和国家公园管理机构。

3

藏羚羊:国际合作成功应对盗猎危机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藏羚羊栖息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交界的可可西里,是海拔4000米-6000米的雪域高原,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无人区。

20世纪90年代,由于境外藏羚羊绒及其制品贸易的兴起,致使藏羚羊开始遭到盗猎者猎杀并被走私出境。走私藏羚羊绒严重威胁了藏羚羊的生存,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青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下降超过了50%。

中国政府立即行动起来,在加强国内执法的同时,加强国际执法协作,共同打击偷猎走私。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藏羚羊从“濒危”降为“近危”,连续降低两个级别。

4

朱鹮:野外保护与人工繁育并举

朱鹮是全球濒危鸟类,被誉为“东方宝石”。

朱鹮一度被认为已经在野外灭绝,直至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八里关乡姚家沟发现了一个数量仅为7只的朱鹮种群,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幸存的野生朱鹮种群。

朱鹮被重新发现后,陕西省洋县林业局成立了“秦岭一号朱鹮群体4人保护小组”,开展生态观察与保护。随后,保护力度逐步加大。2000年开始,陕西朱鹮自然保护区逐步形成“保护站+巡护员+农户”的朱鹮监护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2005年,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

人工繁育技术突破也是朱鹮保护的重要手段。2002年,人工饲养朱鹮自然孵化育雏研究工作开展,并成功掌握了人工繁育朱鹮技术。

如今,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朱鹮野外保护体系,其种群数量已发展到2600余只。

5

川金丝猴:栖息地保护促进野外种群增长

川金丝猴为亚洲特有种,是典型的森林树栖灵长类。

川金丝猴为广布种,约11000只,人工繁育种群仅几百只。

中国建立了分布有(或可能有)川金丝猴的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主要用作保护川金丝猴的有15个。随着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川金丝猴的栖息地得到了保护。

2007年,为让金丝猴安度寒冬,科研人员尝试让金丝猴接受别的食物。经过5个月的磨合,苹果成为神农架金丝猴的美食。神农架川金丝猴人工补食实验的成功,既是保护川金丝猴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6

麋鹿:物种重引进实现种群恢复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鹿科动物。1900年左右,麋鹿种群在中国基本灭绝。1985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与英国乌邦寺签订了“麋鹿重引入中国项目”。当前,中国已实现把圈养麋鹿放归野外,并成功恢复了可自我维持的自然种群。

麋鹿回归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拯救保护麋鹿物种,在原生地繁殖扩群、恢复种群。我国23个省份的67处动物园、公园和7处自然保护区饲养了麋鹿,其中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4处。

目前,麋鹿由1988年的近百头发展到5000多头,种群增长了50倍。江苏、湖北等3省的4处麋鹿原生地恢复了4群近千头野生麋鹿群,结束了中国150多年来没有野生麋鹿的历史。在种群数量增长同时,麋鹿的繁殖率、成活率、年递增率等各项指标均居世界首位。

7

梅花鹿:人工种群和野外种群并重

中国境内的野生梅花鹿有6个亚种,分别为东北亚种、山西亚种、河北亚种、华南亚种、台湾亚种、四川亚种。

一度以来,过度捕猎是造成中国梅花鹿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此外,梅花鹿分布区的旅游开发活动活跃,也会对梅花鹿种群恢复构成负面影响。

不过,随着一系列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以及相关保护区的建设,野生梅花鹿栖息地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共有25个自然保护区为梅花鹿提供栖息地。全国野生梅花鹿种群数量超过7700只。

此外,中国还开展了梅花鹿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并掌握人工繁育技术,人工养殖梅花鹿种群近百万头,为数十万户农户家庭提供了就业增收机会。

8

亚洲象:科技手段化解人象冲突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中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

多年来,人象冲突一直“战火不息”,主要表现为:象取食、破坏经济作物和人工设施,而人通过多种方式惊吓驱赶象。

幸运的是,经过多年的调查监测,云南已全面掌握全省境内分布的40多个亚洲象野外种群活动情况,包括GPS记录点地理坐标,象群来向、活动,取食植被类型等信息,输入GIS系统进行信息分析,并对沿线过往车辆和人群进行监控、疏导和警示,避免了人象冲突的发生。

9

扬子鳄:栖息地保护支持野外放归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栖息地所在地人类活动活跃,对扬子鳄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大量施用农药化肥致使扬子鳄中毒死亡及意外杀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为保护扬子鳄及其栖息地不受污染危害,严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大规模集中饲养鸡、鸭、鹅、猪、牛等家禽、家畜,严禁建设重化工等污染型企业,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污水和污染物对扬子鳄栖息地的破坏。

中国扬子鳄的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繁育已具相当规模,种群数量超过万条。近5年来,累计新增扬子鳄超万条,目前存栏数达15000条,并具备了年增2000条的繁育生产能力,放归野外的扬子鳄已成功实现自然繁殖。

10

白鹤:保护地体系建设支撑物种拯救

在我国越冬的白鹤种群主要集中在江西鄱阳湖,数量约为3500只-4000只。

白鹤的繁殖成功率和栖息环境都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为此,我国先后在白鹤迁徙路线上和越冬地建立了若干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白鹤保护地网络体系。根据白鹤迁徙和越冬的时间特点,白鹤保护地上的各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定期开展白鹤种群监测,了解白鹤栖息地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特点。

经过多年的保护,白鹤东部种群数量从最初发现的91只,已增长到目前的约4000只。

(原题为《中国十大野生动物物种保护案例:为世界留住独特美丽|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 独家》)

    责任编辑:崔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