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圆桌|三星堆青铜文明:与金沙或存在更密切关联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华文化天府论坛暨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四川德阳广汉举行。来自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的数十位顶尖学者集聚这里,围绕“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这一重大议题开展学术研讨,开启三星堆文化从考古到研究的新篇章。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在现场发表主旨演讲时透露,最新考古发现证明三星堆与金沙的关系更密切。
研讨会现场
三星堆考古发现是近百年来中国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继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横空出世后,2021年开启的新一轮六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再一次引发轰动。新一轮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出土了一万五千余件文物,许多为首次发现的国宝重器。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全国40多家文博科研单位的联合考古发掘与初步研究,不仅准确确定了祭祀坑的埋藏年代,更为重要的是在祭祀坑及器物上发现了丝绸的痕迹。这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古蜀文明高度的辉煌灿烂,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目前,三星堆田野考古已基本结束,转入后续整理、研究环节,重大议题的研究和阐释正加快推进。
此次学术研讨会围绕“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议题,吸引了来自历史、考古、文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他们围绕三星堆青铜时代的神权文明、青铜神坛人物研究、三星堆丝绸的发现与意义等领域展开讨论与争鸣,将三星堆文化及同时期的文化研究推向深入。
图源:微新广汉
早在今年3月,四川省社科院专门成立了“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力争在三星堆和古蜀文明研究方面做一些工作。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以后,积极构建研究体系,根据三星堆文化资源和特征,围绕八个方向系统谋划和构建研究体系,分步实施、快速推进。同时积极搭建立体平台,统筹全院和全省研究资源,构建形成“一中心、一会、一刊、一论坛”的立体性学术平台体系。其中,一中心就是“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一会就是拟成立“四川省三星堆文化研究会”,一刊就是提升社科院核心期刊《中华文化论坛》的办刊质量,一论坛就是定期举办“中华文化天府论坛”。
今年,中华文化天府论坛第一次举办就把主题聚焦在“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邀请国内考古学、历史学、传播学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和知名学者,对这个四川历史文化的最大资源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深刻地揭示三星堆文化的历史演进脉络和文化特质,为努力构建中华文明的完整图景贡献力量。
雷雨
在主旨演讲环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展示了最新研究发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此次发掘出土的玉凹刃凿,一些色泽艳丽的暖色调玉器,以及身尾分制的石虎、中分发式的石跪人、精美的金带饰、辫发的青铜全身人像等器物,都表明了三星堆和金沙的关系更为密切。
段渝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型青铜雕像群,到底意味着什么?三星堆出土的神树,是否与中国古史传说中的“扶桑”“若木”“建木”有关?带着这些疑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段渝认为,金杖与雕像是神权政体的物化表现,三星堆祭祀坑内出土的大批各式青铜人物雕像,它们的服式、冠式、发式各异,显示了不同族类的集合。
王仁湘
造型奇特的青铜造像、面带獠牙的形象、靴尖向上翘起的靴子……这些“奇奇怪怪”的青铜器,到底在向数千年后的现代人传递者着怎样的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就以“三星堆铜神坛人物形象研究”为题发表演讲。王仁湘注意到,三星堆8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坛中,各类角色铜人雕像,都是穿着翘头靴。“这让我们生出一个联想,这种三星堆式靴子,可能是当时的一种流行装束吧。”
李新伟
“这件青铜人特别引人注意,他是一个柔术的,即身体极度弯曲的姿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以三星堆祭祀坑鸟足曲体倒立人像图开始了他的演讲。在他看来,三星堆是目前发现的文明中最具表演性的,青铜人像的状态可以看出三星堆文明是很注重表演的文化,这或许和鱼鸟转生相关。鱼鸟转生,在庙底沟和对三星堆有深远影响的石家河遗址中都能找到佐证。
两河流域文明原本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所长王献华研究的主要领域,他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亚欧大陆青铜时代的三星堆文明》的发言。王献华站在亚欧大陆青铜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宏大的视野切入三星堆文明。“交通线”和“力量场”是王献华主旨演讲的关键词,王献华认为,作为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的重要一环,三星堆文明正处于当时中华文明塑形时期的重要节点,也处于地理交通线的大动脉上,因此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场,影响了中华文明进程。
霍巍
中国考古学会成员,四川省考古学会首任会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杰出教授霍巍则对如何拓宽三星堆文明认知的新视野发表了讲话。霍巍认为,认识三星堆文明有3个重要的维度需要把握,分别是三星堆与古蜀文明的关系、与中原文明的密切联系、与其他文明之间的比较互鉴。
周旸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旸向公众分享了三星堆与丝的故事,解密了如何在祭祀坑里发现丝绸,解读了发现丝绸的意义。“早期的丝绸来之不易,丝绸也不会是普通织物,那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祭服。”周旸说,希望将来若以三星堆考古为基础,复原当时“神庙”或者“祭祀区”的神祇体系、贵族构成、供奉陈设、礼仪空间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丝绸的存在。
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至今日依然蕴藏着众多未解之谜。虽然三星堆的阶段性发掘行将结束,但其学术研究才刚刚开始。四川省社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尽可能地汇聚更多的研究力量和资源,推动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让神秘的三星堆在新时代绽放出最为绚丽的光彩,作为四川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片,成为中华文明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最好表达。
延伸阅读: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在现场发表主旨演讲时透露,截至9月,三星堆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经出土编号文物15109件,近完整器4060件。在明年年底开放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大部分新出土文物将与公众见面。
发现大量精美文物
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发现,让三星堆一醒惊天下。然而,三星堆考古发掘遗留了堆积不明、遗址格局不清、关系难断、新坑未知的多个问题。
黄金面具
2019年,四川省启动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也同步开启。在此背景下,三星堆祭祀区开始新一轮考古勘探,在祭祀区一举发现6座新的祭祀坑。
青铜面具
在两年多的持续考古后,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经共出土编号文物15109件,近完整器4060件,其中包括了三星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面具、体量巨大的黄金面具、青铜神兽以及各种造型奇特、充满想象力的青铜神坛等。
祭祀坑年代有初步判断
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一直让人颇为关注。通过碳十四测年,4号坑的年代为殷墟四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与通过陶器判断的年代大致相当,而其他几座坑的年代,也因出土文物的增多有了判断年代的新依据。
玉琮
今年6月,8号坑出土的顶尊蛇身人像,与此前2号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头顶尊、手撑罍、脚踏鸟,身体向后翻起,专家认为这件充满想象力的珍贵文物堪称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
这两件器物的成功拼对不仅合体了一件“逆天”文物,更意味着2号坑、8号坑是同一时代。而这种文物可能“合体”的迹象还有很多。
青铜持鸟立人像
雷雨介绍,三星堆3号坑、7号坑、8号坑都发现了不少青铜残枝,和此前二号坑发现的青铜残枝造型十分相似,可能是一件新的青铜神树的不同部位。未来如果能够拼接成功,不仅能再让一株神树“重生”,更能证明这几座坑的年代是同一时代。
三号神树
目前,8座祭祀坑中的一、四号坑还尚未公布文物匹配的新材料,五、六号坑则被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真正的祭祀坑,最终的判断还有待更多研究成果提供支持。
证明与金沙的关系更密切
在三星堆6座祭祀坑发现以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成都金沙是在三星堆衰落以后才兴起。不过6座新坑里发现的一些玉器证明两个遗址可能曾并列过一段时间。
雷雨说,三星堆以前很少发现色泽艳丽、暖色调的玉器,但这次发现了凹刃玉凿在内的不少玉器和金沙相似。三星堆祭祀区的小坑内,还发现了身、尾分制的石虎,这也是金沙的一个明显特点。
三星堆考古最新发现的色泽艳丽、暖色调的玉器
此外,发型中分的石跪人、3号坑发现的辫发青铜全身人像、4号坑发现的金带等都带有金沙风格。
铜人头像
“三星堆以前虽然也有石跪人出土,但一般是光头,而发型中分的石跪人是典型的金沙风格。”雷雨表示,“种种迹象表明,三星堆遗址主体的繁盛时期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长,已经进到了金沙遗址的繁盛期,两个遗址可能曾经并列过一段时间。”
青铜铸造技术和中原同出一脉
雷雨介绍,近两年来,科研人员还对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6件青铜树残件样品进行CT扫描,发现一件样品使用的是金属芯骨,另有4件样品也存在使用芯骨的现象。
芯骨技术可有效提高内芯的强度,从而保证型芯组合和浇注的成功率。芯骨在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是首次发现,也是目前商代青铜器铸造过程中使用芯骨技术最为明确的证据。
此外,CT扫描也直观地体现了三星堆青铜器独特的、灵活多变的分铸和连接技术,对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封面新闻、川观新闻、三星堆博物馆微信公号等相关报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