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大城市“智”理的全新“运算法则”

澎湃新闻记者 张静
2022-11-02 13:26
来源:澎湃新闻
未来2% >
字号

·在京东云技术支持下,上海普陀区打造“一屏发现、一口派单、一站处置、一网评效”城市治理全流程闭环工作体系,以数智化为突破口,精准把握城市运行体征,拿出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城市应用场景一直在变,如何抓好“不变”之处,以保证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不会“落伍”?首先以数据为中心构建智慧城市体系。其次把数据处理各个环节中的共性问题抽象出来变成方法论和模型,以应对变化的场景。第三是建立闭环的反馈系统。

上海市普陀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上海市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张军

每年五六月份,上海的老旧小区居民经常会为白蚁灾害烦恼,普陀区相关部门通过分析历年数据,在算法帮助下找到白蚁巢,在白蚁季来临前,提前处理蚁巢,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自2020年上海率先发力建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立足高效处置一件事后,普陀区积极响应,携手京东云打造了“一屏发现、一口派单、一站处置、一网评效”城市治理全流程闭环工作体系,以数智化为突破口,精准把握城市运行体征,拿出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依托城市“一网统管”平台,实现数字化场景的无感而治。上海市普陀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上海市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张军日前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享了他们在“一网统管”项目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求与经验。

什么是“一屏发现、一口派单、一站处置、一网评效”?

普陀区自2019年开始建设以物联传感为基础的智联普陀“一网统管”项目,布设约11万个物联传感器,例如为解决老旧小区消防隐患,在楼道布设烟雾报警器;针对汛期地面积水,安装进水报警装置,达到一定水位便会预警。

“物联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存在周期性波动,波动背后的原因需要被进一步挖掘。”上海市普陀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上海市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张军日前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说。

数据挖掘与预测的前提是数据汇聚与融合。城运中心内部两大工作是处理12345市民热线和开展网格化巡查,维护城市安全运行。12345市民热线汇集噪音扰民、外墙脱落等诉求和隐患问题;网格巡查员日常巡逻发现窨井盖破损、栏杆倒伏等状况。以往这些问题清单被分流到各个行政部门去处理,部门之间信息不互通,有时造成同一事件多头处置的情况,降低了管理效能。

通过京东云的技术手段,普陀区搭建起了“一屏发现、一口派单、一站处置、一网评效”城市治理全流程闭环工作体系。

所谓“一屏发现”,即建立健全多源发现机制,汇聚普陀区数十万传感器信息,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城市全方位、全时空、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一口派单”是将原本分散在不同业务条线的事项全部纳入“普陀区城市运行派单管理系统”,实现统一汇聚、统一派单、统一流转、统一审核,事项处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一站处置”则构建融合指挥体系,融合值班值守、应急联动、市民热线、网格管理等功能,实现了由独立分散型向融合联动型转变;“一网评效”汇聚海量数据,搭建分析研判模型,评估时间处置成效,动态排查安全隐患,实现了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

“我们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行政管理数据汇集在 ‘一网统管’平台上,通过算法模型全面梳理排序、重点聚焦、靶向施策、逐个解决,甚至分析数据内容,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在表象问题之上找准问题的关键点,提升工作效能。”张军说,消除白蚁灾害便是其中一例。

在融合指挥场景下,京东云聚合了普陀区10个街镇和22个委办局的业务条线,整合32类11万个传感器,汇聚1.1亿条治理数据,衔接19个数字应用场景,打造数智普陀·城市治理引擎,实时数据达到93%以上。

实时感知管理,苏州河实现数字蝶变

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苏州河中心城区两岸共有约42公里岸线,其中普陀区段长21公里,因途经18个较大的河湾,素有“苏河十八湾”美誉。

但在数字化改造前,苏州河已建感知设备属于多个单位,未形成统一归集和汇聚。由于以往治理手段传统,苏河沿岸垃圾等常见问题主要依赖人工发现,效率较低。沿岸事件处置涉及绿容、城管、居委等多个责任主体,多头治理导致权责不清。

京东云利用数字化手段,依托“数智普陀”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的底座能力,搭建了苏河治理数智平台,通过“苏河状态一网感知”“苏河运行一网治理”“数字孪生三屏联动”的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发现和管理集中,加强了沿河治理精准化、自动化,提升居民体验智能化。

所谓苏河状态一网感知,也就是将以传感器为中心的感知和以人为中心的感知获得的数据统一归集和汇聚,这些数据来自水质监测站、烟雾报警器、苏河上的无人机,以及居民投诉、网格员上报、景区检票系统等。利用“数字AI”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与图像的分析,将被动发现变为智能预警,实现苏河运行一网治理。摄像头捕捉到步道违规停放机动车、行人意外落水后,通过AI分析,在平台上自动播报预警信息,信息被推送到派单系统,区-街镇-片区三级处置,同时通过机制改革和流程再造,减少重复派单、重复处置问题,避免责任推诿,提高处置效率。

“数字孪生三屏联动”则结合大数据与3D可视化技术,精确还原苏河沿岸重点区域建筑和设施,按时实时渲染地形地貌环境,针对苏河的特色活动,将沿岸商圈、体育赛事、健身设施、文旅景点融入场景,从公益环保、马拉松、龙舟赛、主题夜跑等题材出发,搭建数字活动舞台。

融合多技术团队,加深城市治理数字化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代表,“一网统管”并非从0到1,而是需要对前期的系统进行融合、整理。在建设数智普陀过程中,以往有的技术团队擅长图像识别,有的团队擅长算法,有的团队擅长建立预测模型,“现在京东云承接普陀区 ‘一网统管’项目,相当于起到项目总集成的作用,考验京东云对多个团队的技术整合能力,我们请京东云把整个项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张军表示,从而梳理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数智化转型经验,其中最核心的是“一网统管”项目的运作机制,包括如何实现项目管理、进行标准化的顶层设计、融合多技术团队。

“数智普陀”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一网统管标准规范

目前,京东云技术支持的城市治理“一网统管”能力也已经在北京、上海、雄安、苏州、无锡、南通、芜湖、大同、新余、鹤壁等多座城市得到印证,已与全国近百座城市展开合作。

在江苏南通,2020年6月,京东云落地全国首个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这成为全国第一个新型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项目。南通市75个单位数十亿量级的数据瞬时汇聚云端,可同时在一张大屏上呈现,让“一个中心管全域、一个号码管受理、一个APP管服务、一个网格管治理、一个平台管监管”成为现实。

在安徽芜湖,今年6月,京东云成功中标芜湖城市大脑项目。该项目通过搭建“城市大脑”数字中枢,提供数据、算法、物联、时空、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共性支撑,赋能芜湖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及各领域的数字应用。预计到2025年底,在京东云技术支持下,芜湖市的政府智能决策、区域精细化管理水平将登上新台阶。

“我们既不是做应用也不做云计算平台,而是做智能城市操作系统,以保证京东智能城市的体系可以支撑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业务为中心,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业务带动数据归集,数字驱动经济,经济带动生活,生活再衍生新业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应用场景一直在变,如何抓好“不变”之处,以保证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不会“落伍”?郑宇认为,要尽量保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基础体系“不变”且可扩展,这就要求首先以数据为中心构建智慧城市体系;其次把数据处理各个环节中的共性问题抽象出来变成方法论和模型,以应对变化的场景;第三是建立闭环的反馈系统,包括及时的短期反馈,比如应急指挥、交通调度等;也包括长效反馈,比如根据数据沉淀对未来三到五年的城市规划进行改进。

    责任编辑:宦艳红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