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设计中的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将于中国美院开馆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综合报道
2018-04-04 06:4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收藏”多年前从德国落户中国美术学院曾引起巨大关注。此后,建设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便被推上了日程。2014年2月26日,由普利兹克奖得主、葡萄牙著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设计的新馆奠基,历时6年时间的筹建准备,该博物馆将于2018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日正式开馆。“澎湃新闻”获悉,届时,“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展”“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展” “超越建筑的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家阿尔瓦罗•西扎建筑与设计大展”“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文献展”将作为开幕展共同推出。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以“设计中的设计”建国际设计博物馆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杭州西湖区转塘镇),建筑整体呈现三角形布局,外观主色及材料为安哥拉红砂岩辅以法国果黄砂岩。总建筑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300平方米,除展厅外,还拥有文献中心、驻馆设计师工作室、青少年工坊、屋顶花园及规划中的设计书店等。这座博物馆的设计师是葡萄牙国宝级的建筑师、199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得者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Siza)。

“西扎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这是业界对他的描述。应该说,这样的定性描述体现了一种东方式的含蓄和节制,因为,阿尔瓦罗•西扎在国际建筑界的评价远不止这些,在“后现代”建筑滥觞甚至泛滥的时候,他坚定和睿智的沿着现代主义的精神道路发展,他的建筑语言极其简洁,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又呈现出某种精神的纯粹性,从而将建筑尤其是博物馆建筑赋予了某种神圣性。

2012年已80高龄的西扎对为东方设计一座设计博物馆心向往之,尤其是被“包豪斯”藏品深深打动。他远渡重洋,来到象山校区,细细考察校园,研究工地。当时象山校区地块,可建博物馆的地方已经不多了,而“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藏品”临时展馆附近,只有一条临街的狭长地块,还有一棵老樟树,以此树为界,有一条不容突破的建筑红线。

西扎手稿

而当西扎在其合伙人卡洛斯的陪同下第二次来中国美院时,他拿出的概念设计,让大家眼睛一亮,三角形的建筑,犹如一把角尺,用来象征设计最合适不过。不久刚摔伤了手臂的西扎还打着石膏吊着绷带,他用左手执笔,画出草图讲解构思,为了表示对王澍设计的校区建筑的尊重,他控制了建筑总高度;作为设计博物馆的功能要全面合理,尤其是作为有包豪斯收藏的博物馆,作为西方20世纪硕果仅存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要体现致敬之意。因此,西扎精心构建的极具几何风格的入口,在外立面石材的选择上,他一改以往常用的典型白色,而坚持用红色的砂岩。

外立面石材为红色砂岩

博物馆在建期间,高龄的西扎亲自往来中国美院多次,他的合伙人卡洛斯建筑事务所则更多的一年数次往返葡萄牙波尔图与杭州之间,认真负责。西扎的建筑,因为其空间简洁细部几何结构复杂而著称,施工难度很大,他甚至要求内部空间中大理石的贴面都需要找到拼合的线性对接。在中方合作单位的密切合作和精心施工下,设计博物馆终于在2018年1月交付。

如今,我们所见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建筑及其空间呈现典型的“西扎式”语言,简洁、纯粹而又充满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变化,他巧妙的通过借景窗户将外部空间的景色引入展厅之中,使充满张力的空间增强了趣味。在合理规划固定展览和临时展览空间的同时,他常常将室内空间延伸到建筑的外部,构建出一个独立围合的庭院,丰富了博物馆的流线。

博物馆内部

 五个展览同时亮相,展示包豪斯和博物馆设计

作为长期陈列“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展”的展品主要来自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收藏”,展览选取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150年的西方现代设计历史。展览由三个板块——“椅子中的椅子”“现代设计的先驱”和“景观社会:从制造到消费”组成,从设计品、设计师和设计与社会三个视角展开,为观众提供了理解现代设计的途径。

葡萄酒壶

情人便携式打字机

同为长期陈列“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呈现了意大利服装设计师马西莫•奥斯蒂的设计,他早期是一位平面设计师,20世纪70年代进入服装设计领域,成为服装工程师和时尚设计师。70年代中期,他从军装、工装和运动服得到的创新理念和设计思想,对服装领域的工艺进行了变革,发明了面向未来的全新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品来源于2013 年12月收藏家朱钦骐先生的捐赠,这批服装涵盖了马西莫•奥斯蒂所创立的重要品牌如CP、Stone Island 的经典款式及其收集的Vintage作品。

护目镜夹克,CP公司系列

除此之外, “迁徙的包豪斯”是为纪念包豪斯诞生一百周年而发起的大型国际研究与展览项目,“迁徙的包豪斯”的四个版块——“应对”、“设计生活”、“借鉴”、“不灭的灵魂”——分别围绕四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包豪斯实物展开。该项目试图以此激发出有关具体案例、历史谱系与当代争论等不同议题。

其中,《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将展出包豪斯的实物、商业生产的原型、广告设计、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以及相关的理论文献。包豪斯是二十世纪进行设计理论反思与先锋实践的学院,在中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同样代表了一所与包豪斯理念相通的艺术场域。

展览希望探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如何将包豪斯理念加以发展、调整、扩展及再设计,以此揭示出二十世纪至今包豪斯理念在苏联,印度和中国的变化过程。

2019年包豪斯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在各地策划实施的展览及活动将与第四版块“不灭的灵魂”一起在柏林世界文化宫展出。

“迁徙的包豪斯”展览海报

中国女性与钢管椅合影

配合博物馆的设计,“超越建筑的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家阿尔瓦罗•西扎建筑与设计大展”由西扎长期的合作伙伴卡洛斯先生(Carlos Castanheira)和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联合策划,展示了西扎在设计生涯中主要的创作成果,展品涉及建筑、雕塑、家具、工业产品等领域,创作时间从1960年代到2010年代不等,从欧洲到亚洲,从公共空间到私人居住空间不等。整个展览通过系列作品展现西扎的生活态度、美学思想以及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个性化品质的形成等内容,给大众呈现出一个全面的西扎。同时呈现的还有“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文献展”。

展览集中展示了博物馆从方案概念提出到施工完成的整个建造过程,展品包括为项目制作的工作模型、工程图纸以及一批珍贵的工作会议文档、工地照片和相关视频。所有资料均由阿尔瓦罗•西扎和卡洛斯•卡斯塔涅拉捐赠。

西扎设计的1998年世博会葡萄牙馆

期间,博物馆也将推出 “象棚•包豪斯人物空间实验剧场”的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该公教活动源于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在2017年12月举行的为期十天的包豪斯剧场工作坊“人物形象空间陈列室——包豪斯再舞蹈”首期课程,由中国美术学院、德绍包豪斯基金会的指导老师们根据包豪斯教师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在1926-1929年期间的舞蹈实验课程,营造了一种实验性教学环境,在该环境下,舞台和表演成为了全面探索空间和形式的重要媒介。本次研究型表演同时回顾历史上的包豪斯舞台实验和中国宋代的杂剧表演,以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二者,探索二者比较和对话的可能性。关注包豪斯舞台和宋杂剧的人物形象,并以之作为创作的基本素材和灵感来源,通过舞蹈和其他行动艺术,以当下之视角探索空间的运动性及其设计。该项目将建立一个对包豪斯舞台教学法以及当今建筑、设计和艺术教育表演研究的进一步思考和应用研究的长期合作机制。

 “象棚•包豪斯人物空间实验剧场”公教活动海报

本文图片均来自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