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里有一份具有历史感的上海清明出游名单
汪华
字号
编者按:春分已经过去,温暖的春意已经让人有了困倦感。下周即将迎来清明节气,除了祭扫,小朋友们也可以出门踏青,感受大自然。不过今天要推荐的目的地有些特殊,他们有着独特的历史感,包含着上海这座城市的韵味。
生活在上海,市区的石库门、老洋房,外滩各种海派老建筑讲述者上海——这个中曾经被成为远东巴黎的城市——的故事。趁着这个清明小长假,带着小朋友,在上海逛逛几处具有历史风貌的老建筑。了解老建筑传承讲述的故事,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经历的历史变迁。
上海文庙——淘旧书,淘情怀
在上海老城厢,有着一个承载着无数70后80后小囡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淘过各种小人书,吃过烧烤,买过玩具,在香火炉之间玩耍。至今,坐落于黄浦区文庙街215号的文庙在每周日7:30~15:00保留着旧书交易市场的传统。售票处的大叔卖了十余年的门票,除了一块钱的门票,别的的确相比之前已经没落了很多。上海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此后几经迁移,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于今址,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城区唯一祭祀孔子的庙宇。文庙建筑群包括文庙、学宫两条南北轴线上的院落以及东部的园林,主要建筑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等。2002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小朋友在这里可以了解祭孔以及孔子的一些知识,领略中国儒学圣地的风貌,说不定还能在旁边的二手书摊淘到自己喜欢的小人书。淮海坊——霞飞路上的传说
旧上海,坐落于法租界内的霞飞路得名于法国元帅和军事家Joffre。在解放后,为纪念淮海战役,霞飞路改名淮海路。现在的淮海路已是人来人往,商铺林立代表着上海最高的消费品位。你若不仔细搜寻,便很容易错过“淮海坊”。走进“淮海坊”犹如踏入了另外一个视界,相比起淮海路的车水马龙,“淮海坊”内的生活平静而且真实。淮海坊是老上海典型的“新式里弄”,1924年,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普爱堂投资建造了这里,它最初的名字叫“霞飞坊”, 1949年以后改名“淮海坊”。 在这一排排红砖墙的房子里,你可以找到众多名人的故居,巴金、竺可桢、胡蝶、许广平等等都在此留下过自己的足迹,也留下无数传说引后人遐思,给淮海坊镀上了不一样的光彩。
漫步现在的“淮海坊”,你能看到真实的上海里弄生活,门口的花花草草,自家门口躺椅上看报聊天的老人,是上海繁华背后的一面。徐家汇藏书楼——藏着世界,藏着历史
在徐家汇的标志性建筑“徐家汇天主教堂”的旁边有一栋已有170年历史的老建筑——徐家汇藏书楼。始建于1847年的徐家汇藏书楼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里面专门收藏1950年以前出版的外文文献。徐家汇藏书楼是中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建筑整体为砖木结构,北楼的南北立面设多个欧式壁柱尖券洋松百叶窗框,上层西文藏书楼布局和藏书架为梵蒂冈图书馆式样,下层中文书库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风格。不过藏书楼长期以来都不对外开放,需要凭介绍信才能进入查阅资料。现在在一楼开设会展区,展厅设有各种历史资料呈现。小朋友们可以在感受中西方建筑风格融合样本的同时也在参观中了解到很多西学东进和中西方学术交流的历史知识。龙华塔——千年龙华,始于东吴,建于北宋
“登塔遥瞻极浦东,往来舟逐一帆风,饶地多见江村景,近水楼台此不同。”相传三国东吴(222-265)孙权为孝敬他的母亲,建成了龙华塔。龙华塔位于徐汇区龙华东路2853号,原塔唐末毁于战火,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吴越忠懿王重建。在此后的接近1000年的时间里,龙华塔一直保持着上海最高建筑的记录。塔高40.4米,七层八角,黄墙乌瓦,砖木结构。檐下悬有56个铜铃,风动铃响,蔚为壮观,被誉为“沪上宝塔之冠”。其对应的龙华寺,亦是上海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小朋友们在参观龙华塔,感受宋代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也能够在清明时间于龙华公园内赏花。龙华公园内种植有大量的桃花,三月初春风吹拂开了粉色的白色的花苞,十分适合一家人清明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另外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有十分著名的龙华庙会,在此期间去龙华敬香逛庙会观桃花已经是上海人的一个习俗。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