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只是想尽力去做一件事,无论是打工、考公还是活着

2022-11-01 14: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个周末,小编正好参与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考试。

在现场,有二十出头的水灵姑娘小伙,也有神色疲惫的不惑中年。

时间在人身上划下的刻度这么明显,可是在考场里,在窄窄的书桌前,大家都成了一样的身份。

做着一样的题,等待着同一个尺度的评判。

从中考高考,到考研考公,再到各种考证,原来考试这件事和妈妈口中的电视剧是一样的:电视剧是看不完的——考试也是考不完的。

因为永远有新的故事被讲述,也永远有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努力奔跑。

·吕三穗·

曾经,我道路是被定好的,在填写志愿的时候,家人看着我选的大学名称和专业就会说,未来可以进“某某局”“某某学校任教”或是“某某医院”。

刚脱离高中学习团体的我,还不清楚长辈口中的安逸生活是哪样,还未经历社会残酷的我也对未来生活没有特定的规划,只是在长辈的规划中,大致能看到未来的路。

我的分数没能按照他们的规划走,最后读了一个和电脑相关的专业,长辈说没关系,考好教资,回家教书,寒暑假自由。

大学的自由时间能让我接触这颇为丰富的社会,靠着勤工俭学的收入在物质的道路上略开眼界。我开始认识带着品牌的世界,虽然没有沉迷其中,但是也会有心之所向,在这大千世界中,将未来工作抛之脑后。我在毕业那年才去裸考了教资,结果自然是没过,但我并不懊恼,因为信息迸发的时代里总会给年轻人灌输着一种“机会颇多”的思想。没有过多的思考和规划,我便踏入了社会,开始在老板的大饼,刻画着自己不好不坏的未来。

不幸的是,工作的第一年假期就碰上了疫情,老板顶着巨大的压力带着公司负重前行,企业的无法正常开工直接影响着工资的正常发放,家中的编制内长辈的工资依旧每月按时发放,母亲说,她们正在带薪休假呢。

但那个时候我对自己依旧充满信心,认为自己能在自己的领域闯出一番成就,认为疫情所带来的危机只是暂时的,忽略了长辈们对考公考编这件事旁敲侧击的提醒。

疫情这三年,公司在危机中艰难生存着。在每一场危机中,我也会思考之后的路该怎么走。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世间留给年轻人的康庄大道,虽然很难,但也总有除考编和考公的其他出路的。

·古溪·

我本科毕业于2009年,那时经济环境尚好,选择考公这条路的人并不像现在这样趋之若鹜。当时国家刚推出了大学生考村官的政策。虽然考取后非正式公务再编人员,但是门槛较低,任期满后再去考到体制内就容易得多。

身为乡镇干部的父亲,知道此政策后几乎每天都给我做工作,让我回乡考村官。但那时我正是心比天高的年纪,认为到了社会上定可大展宏图有一番作为。如果让我回老家把我父亲这一辈子的生活复制粘贴到我身上,简直比杀了我都难受。我甚至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来比喻父亲和我。

最终为了应付他,好让他死心,我还是敷衍着参加了一次考试,结果当然也可想而知。

十三年倏忽而逝。

曾经以为能大展宏图的我仍一事无成,每天疲于奔命却依旧平凡。而当时和我一起参加村官考试并通过的发小涛涛,现在已经是我们镇的副镇长。

父母每每谈论起此事都颇为遗憾。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当时无论学习成绩还是毕业院校都优于涛涛的我,如果当时能认真考过肯定前途无量,至少也比现在要好。每当迷茫踟蹰的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当时我考过了,现在会是怎样的光景……

今年难得的机会,我和涛涛小酌几杯,微醺之后我表达了对他羡慕以及自己的后悔之意,他苦笑着摇头,说自己生活也不尽如人意。

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远不是人们想的那样,一份报纸一杯茶,朝九晚五又双休。工作其实也很苦很累,他主抓我们镇的防疫工作,每天都是起早贪黑,没有休息日,二十四小时待命,连着两个春节都只在家过了除夕春节,大年初二就来到工作岗位上。

涛涛妻子也是体制内人员,这本是羡煞旁人的家庭组合,但是他和妻子分居两地,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面,孩子更是很少陪伴,他能明显感到儿子对他的生分。

但手里捧着所谓的铁饭碗,兢兢业业十几年才到现在的程度,岂能说放弃就放弃。他的生活也是充满无奈。

在他眼里,我倒成了他羡慕的对象,虽然不大富大贵,但也是小康之家,大城市医疗教育条件好,下一代发展也有更好的平台,生活恬淡舒适,云淡风轻。

我忽然想到《围城》里说的,外面的人想进来,而里面的人想出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也许你认为的水深火热正是他人的心心念想。

无论我们考了没考,过了没过,珍惜眼前才最重要。

·阿嗪·

我现在就在考公务员,也不只是公务员,只要是有编制的考试都会去考,国考省考事业编军队文职,毕业一年多,考了六七次了,省内省外跑着考,时间最赶的一次,两场考试中间差一天,出了考场直奔机场。

考公务员很累,不仅需要学识过人,心态也要过人。尤其是现在,到处都有疫情,考试推迟已经成了常态。有一次,机票都买好了,考试却推迟,我只能把机票取消,还搭了手续费。竞争也变大了,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岗,让人看着就头疼。我只能一遍遍地安慰自己,没关系,没事,只要我肯努力,只要我考的次数足够多、知识储备量足够大,肯定会考上的。

奉劝各位和我一样,毕业不久专职考编的姐妹们,不要在乎别人说的什么“成天就知道在家玩,还不如去找个工作”;更要远离那些明知道你在备考还成天找你出去玩,跟你说“没事,学习不差这一会”的人。学习还真就差这一会。可以放松但不能天天放松,可以休息但不能自己给自己说情,时时刻刻休息,少玩手机多刷题,只要忍下这一阶段的寂寞,前途一片光明。

·蕊心·

为了嫁给爱情,我连续考了三年公务员,上岸后,却唯独丢了爱情

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柳州,运气不错,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

但和高中时期的男神谈恋爱后,我想回县城老家,因为他在那儿。

小县城里机会少,考公就成了我的唯一出路。

为了支持我,男友给我买了书和资料,斥巨资报了某图的网课,还陪我一起学习,云监督我刷题。

可惜的是,第一次考试,差5分没进面试;第二年接着考,面试环节又被刷了;直到第三年,我才终于成功上岸。

我参加的是国考,收到录用通知的时候我还在柳州,我第一个就打电话给男友报喜,可电话那边却表现得平淡无奇,没有我想象中的喜出望外。

我辞了工作,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家乡,他却找各种借口躲着不见我,最后被我堵在他们单位门口,不得已他才告诉我,他已经结婚了。

是的,在跟我恋爱的期间,他做了领导的东床快婿!

可怜我一个人在前方打拼,在考公的独木桥上厮杀,我的大后方却不攻自破。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考上了,我也只能安安心心上班了!难不成我还能放弃,再回柳州去?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来我在工作中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温文儒雅,跟我也有很多共同话题,我们是先婚后爱。

现在,我们的事业都在上升期,买了房子车子,还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胜在岁月静好。

重新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抓住生活里的幸福也是。

·猪猪子·

我考公一战上岸,但一战不是只学了一次。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就念叨着有编制多么多么好,考公务员多么多么好,一开始我是不在意的,心想,“刚上学哎,我也想玩两天”。

大二那年暑假,进了一家公考机构兼职做助教,看着班里的哥哥姐姐们,二十八九、三十多的年纪,白天去上班晚上来上课,让我感触颇多。说实话,当时的我并不理解,因为他们大部分人的工资都不低,难道有编制真的比多赚钱香吗?反正我只想赚钱。

后来,有个怀孕的姐姐跟我说,她干销售,钱赚得多是因为跑得多,年轻还好,怀孕初期也还行,但后期怎么办,难不成要挺着大肚子去跑客户?趁现在还有精力,不如搏一把,公务员旱涝保收,也不会因为生孩子没空维系客户而收入变少,更不会有老板因为私事开除你。其他人纷纷附和,还给我讲了一些他们公司里狗血的事,我大为震惊,原来社会也不是那么容易闯荡的,钱很难挣啊。

当天晚上我给我妈打电话,我问她:“妈,公务员真的那么好吗?”我妈一改最初强势的态度,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可能觉得不好,但是公务员不会因为你过了35岁,没什么利用价值而开除你,也不会因为你生的是小病不给你假。可能我老了跟不上时代了,但我就觉得公务员是最好的工作。”

挂了电话以后我想了想,考就考吧,考不上也不亏。于是,我从各方面了解了一下国考省考,从大三开始学习、刷题。大四那年以当年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参加了国考,没考过,说实话有点受打击,但我调整了一下心态又参加了省考,这次成功了。

各位考公人,听我一句劝,不要光听课,要刷题!要刷题!要刷题!不刷题听再多网课都没用!不仅行测要刷,申论也要刷,作文实在不会写就抄范文,多抄几遍,记住了,考试的时候可以套上,一定要动笔啊!!!

看了大家的心声和故事,小编愈发坚信:天选打工人也好,天选考工人也罢,让人羡慕的都是那份一往无前的坚定。

安稳让人觉得踏实,自由让人觉得刺激,它们都看着无比华丽,也都藏着些小小虱子。

所以,回到开头,看到40岁和20岁的人在同一个考场,考同一个考试,该唏嘘吗?

不是哦,是40岁的人还在努力争取,真厉害;20岁的人在努力尝试,真有活力。

努力的身影都该被赞扬。

—END—

题图 | 素材来自freepik

配图 | 文中配图均来源网络

(本文系“人间故事铺”独家首发,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我只是想尽力去做一件事,无论是打工、考公还是活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