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MW卓越城市讲堂|从理想到实践,以具体行动加强城市韧性
又到了世界城市日。“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是2022世界城市日的主题,让不同的合作伙伴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在地方行动方面的经验、方法与成效,以及如何增强地方和区域政府的能力以创建更加绿色、公平和可持续的城市。而一年前的同一天,2021世界城市日的主题“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则是向每一个人指出了共同的行动方向。
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抵抗不确定的风险,需要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连接起来,面向同一个目标而努力。2022 BMW卓越城市讲堂,以“城市韧性”为题,进行了两场“仰望理想图景”和“脚踩踏实路径”的线上讨论,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彼此的思考和努力,同时也在征集青年们的韧性行动。
关于两场面向未来和现实的讨论,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回应。上海城市规划师邢星认为,两场线上讨论,搭建的讨论框架很有对话性。韧性理论与城市议题的叠合,既可面向价值愿景,在未来学不确定性母题下,触碰城市发展的终极拷问;也可着眼实施路径,应对城市空间资源要素的管控配置,回应当下生活日常选择。两场都涉及对基础设施等韧性硬件的配置逻辑和情景构想,也共同指向对城市内生多样性、社群自治性等韧性软件的思辨。
10月17日晚,上海白玉兰广场世界会客厅,科幻研究者吕广钊与澎湃新闻主持人郝汉,与身在德国柏林的科幻作家陈楸帆连线。本文照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两场讨论也涉及行动方法。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恬骅想知道,各方具体还能做什么。比如,郝利琼所讲到的,那些可以增强城市韧性的个人经验,多大程度上是可复制、可行的?这其中是否也有某种社会鸿沟?——就像吕广钊强调的那样,说到韧性的时候,不同群体的韧性也许是不同的。而那些值得推广的部分,又可以动用哪些政策工具,纳入宏观规制当中?比如,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否能够放在家校合作中?
群岛书店的吴风在收看这两场活动的时候,就对照了郝利琼所列的增强韧性的行为表,进行自我反思。他更喜欢宋国君老师的发言。通过宋老师的讲述,吴风意识到,焚烧产生的污染,跟焚烧物含水量有关,这正是不做干湿分离的后果。他说,这些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大家才能更有危机意识。
北京城市规划师王虹光正在推动深入社区的气候适应工作坊。在她看来,大家对气候突发灾害的危机意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自救意识,进而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思考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种改变如何形成?王虹光认为,这正要从社区生活实践中来。一个人在工作、学习之外,需要有自己照顾自己的时间,可以逛街买菜,给自己做饭,收拾房屋,欣赏自己购置的物品,甚至补袜子或钉纽扣……由此产生的近距离生活方式和对自身周遭的珍惜感,是促使一个人采取所谓“低能耗生活”的最关键动力。
“社区培育恰恰是希望建立这种近距离链接。当然,道阻且长,我们只能说还在努力,非常期待同行者。”王虹光说。
10月26日晚,在上海白玉兰广场世界会客厅,资深环保公益人郝利琼与澎湃新闻主持人郝汉,同身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教授宋国君连线。
而在明日之路发起人冯婧看来:“好好吃饭,就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处境,也是我们迈向可持续未来的一条捷径。”冯婧正在组织各种有趣的创意活动,邀请大家重新思考自己与食物的关系,借助审视我们每天都在吃什么、想象未来自己想吃什么,来一起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食物体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食物行动者。”
两场对话的主持人郝汉,也从交流中取得了自己的行动方法。他体会到,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去增强城市韧性,就是在自己身边构建起一个生态系统。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尽量自然地去生活,寻找并建立附近。正如郝利琼谈到的,与附近的小店、当地的食物发生关系。由此,韧性就在自己开展城市生活的思维之中了。
而媒体人佟鑫的思考是,风险社会背景下,韧性就是应对各种变化随时调整的能力。但是,这个问题在随时变化。问题本身一直在调整,会使答案一直要变化。每个人身在城市之中,从角色出发,作为家庭成员、组织成员、空间的一个普通使用者等,都要对生存状态有更全面的理解,随时接受变化,作出响应,还要随时保持更新思维方式的能力。政策层面,需要公共机构去计划,多操练,有准备。
2022年10月,上海。
针对韧性的行动,也包括加强与历史和未来的链接。借由另一种图景的叙事,策展人芬雷分享到,最近在福建漳州,关注到九龙江上最后一代船民。城市韧性指向的弹性、适应性和恢复性,可能不仅是一种基础设施的要求或抗风险能力,还应包括记忆的能力和空间,族群的、环境的、地方的。漳州的船底人,在江上有很多船庙。现在保留下的只有江滨公园的“进发宫”,已列入世界非遗。这个小小的船庙,将成为他们上岸后的精神寄托。人上岸了,但记忆始终可以停泊。而且,是在船底人的最后记忆里,保藏着九龙江水系生态的秘密档案。
知易行难。实际上,行动可能会引领观念改变。BMW卓越城市讲堂,不止于分享思考和观念,而是更加关注具体的行动,并让更多人能致力于低碳、友好和可持续的生活。11月4日上午,讲堂将进行现场活动,继续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韧性,也会发布此前征集到的行动视频。请关注澎湃新闻的实时直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