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吴海龙会长在“把握机遇挑战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文作者:吴海龙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要把握机遇挑战的中国,必须要把握机遇挑战的世界。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已远不是我们过去经历过的那个世界。世界的秩序在重塑,全球的格局在重整,国际关系在重建。世界既显现出越来越确定的一面,又显现出越来越不确定的一面。
就中国而言,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认识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重新拿出我们应对这个世界的方略。
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已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和最大的挑战。这一点已确定无疑。美国不久前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视为“最大地缘政治挑战”,认为“未来十年是美国与中国竞争的决定性的十年”。几天前召开的欧盟峰会在对华政策上辩论的主调依然是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
中国一直反对把中美中欧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一直主张中美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一直主张中欧应“互为伙伴,互利共赢”。但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铁了心要与中国展开一场竞争。因此,中国别无选择,只能丢掉幻想,面对现实,横下一条心,强化竞争的意识,大胆地、理直气壮地与美等西方国家开展竞争。
竞争并不意味着要发生冲突和对抗,更不意味着竞争就没有合作,该竞争的就要竞争,该合作的也要合作,要在竞争中赢得合作,要在竞争中抓取合作的机会。能与对手合作那才是高手。中国寻求的是管控住冲突与对抗的竞争;中国寻求的是自主自强、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中国寻求的是在各领域不断超越自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竞争;中国寻求的是把自己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竞争。
我们要转变过去几十年与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思维定式。我们一直认为,只要我们与美西方国家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政治关系就不会坏到哪儿去。但今天的现实证明,仅靠经贸关系已难于维系彼此之间的政治关系,经贸的“压舱石”作用已大大减弱。美西方国家出于地缘战略竞争的考虑,宁愿在经济上受损,也要服从其政治上的需要。我们曾经认为美西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不会干,但现在,他们宁肯干着“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事也在所不惜。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与他们关系的认识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美西方国家无法与中国完全脱钩,他们自己心知肚明。最近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表示与中国脱钩是完全错误的,但他们一定会尽可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目前与美西方国家仍然有着巨大的经济关系。这一方面是中国过去几十年与他们“合作伙伴关系”的惯性,这一惯性还不会马上停止,还会延续。另一方面,美西方国家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找到替代中国产品和市场的途径,舍我其谁?此外,中国超级巨大的市场,优质的投资环境有抵不住的吸引力,他们不得不与中国继续做生意。近日欧洲闹能源危机,为了度过寒冬,他们只好大量购买中国的电热毯、电暖气、暖水袋,外加高领毛衣,因此物主要中国有,也只有中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到今年底中国开行的中欧班列至少会有1.5万列。试想这1.5万列班列的货物谁能替代?谁能添补?因此“脱钩”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美西方国家会千方百计地改变世界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从而减少和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在核心技术和有着战略重要性的产品方面,他们既会与中国“脱钩”,又会向中国“断供”,甚至会抢中国的“饭碗”。几天前,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放言,要把中国生产的占全球份额75%的电动汽车电池从中国手上夺回来。最近美国在半导体芯片上对中国痛下狠手,已让我们着实领教了一把。因此,在与美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问题上,我们既要有“近忧”,又要有“远虑”,更要有“应对之策”。
开放合作是应对美西方国家与我竞争的不二选择。我们的门开得越大,我们的路就越宽,我们的合作渠道就越广,我们的合作伙伴就越多,我们的市场就越大。我们在保持与美西方国家合作的同时,要把合作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与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上,要着力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并加快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总之,中国开放的脚步迈得越大,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越紧密,中国能抓住的机遇就越多,中国赢得竞争的胜算就越大。
对话交流是化解分歧矛盾,消除误解偏见的唯一办法。三年多的疫情,限制了这个世界正常的交往和交流,加重了这个世界的疏离与隔膜,加深了这个世界的误解和偏见。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大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和重要,尤其是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线上交流固然可行,但毕竟隔了一层,效果有限。对话交流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对话交流来解决。与我们的对手的对话交流,可知己知彼,弄清对方的想法和意图,讲明我们的立场和观点,划出我们的底线和红线,管控双方的分歧和矛盾。与我们合作伙伴的对话交流,可拉近彼此距离,增进彼此信赖,形成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关系。凡愿意与我们对话交流的,我们都不应拒绝。
政府间的对话交流至关重要,举足轻重,但民间的对话交流也必不可少,不可替代。民相亲,心相近,国之关系才能牢固稳定。总之,通过对话交流,让世界对中国有一个客观、真实、全面的了解,从而对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认可,少一些偏见,使我们有一个较为友善和宽松的国际环境,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
在我们应对世界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我们最需要的是信心。今后十几年我们会不断承受美西方国家在与我们的竞争中的打压、遏制。竞争会始终伴随着中国朝着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越接近我们的目标,竞争就会越加激烈。我们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中国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与世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都是坚定我们信心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最大的定力和底气,也是我们决胜的根本保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定力、有底气,不怕鬼、不信邪、不怕压,把准方向,定好舵,中国这艘航船就会乘风破浪,冲过各种急流险滩,到达既定目标的彼岸。我们不想赌谁输,但中国一定要赢。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