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艺报刊文:谈谈年代剧的创新表达
在各种电视剧类型中,年代剧以在历史跨度中演绎跌宕起伏的故事,展现人物曲折的命运史、心灵史,受到全域全年龄段观众的青睐。
作为最能承载电视剧书写生活史诗的代表性类型,如果一个时期内没有一部或者几部达到创新表达、能够提振行业水平的年代大剧,难以言说电视剧的健康发展。明晰界定年代剧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如果顾名思义定义年代剧会发现,相对于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剧集,年代剧是以纵向的生活流的方式表现跨年度生活。它通常有少则十几、二十年,多则三四十年、五六十年的历史长度及与之相匹配的历史厚度与密度,并且一定能够让历史启发当下。
年代剧还可以细分为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等。近年来《觉醒年代》《外交风云》等便属于宏大叙事,《山海情》则更倾向于主题性创作。相比来说,年代剧中占比最高的还是离老百姓的生活更近、更具烟火味儿的日常叙事。
本文试以《人世间》《鸡毛飞上天》《情满四合院》《最美的青春》《父母爱情》等若干当代现实题材的热播平民生活剧为例,探讨年代剧创新表达的几个维度,即厚度、深度、密度、温度。
《鸡毛飞上天》剧照
厚度:把握历史节点 实现“跨代”书写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们通常称之为记忆的东西,多是对某种已经逝去的传统历史意义的回归,或是对远去的某种现象的重构。历史从来就不是涅瓦大道般平坦,而是大河奔腾中有回流,高歌向前中有沧桑。当代现实题材年代剧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70余年的历史。在这70余年中,既有新中国初期国内百废待兴的火热年代,土地改革、私有制改造、国防现代化等持续推动社会换新,也有反右扩大化、反右倾扩大化乃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曲折,更有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以及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
《人世间》剧照
许多观众表示:“《人世间》是近些年来最舍不得倍速看的一部剧。”这是因为该剧秉持现实主义,重构了城市底层平民50余年的生活史。在“光字片”以周家为主线的叙事中,父亲周志刚在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长子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下乡知青,长女周蓉追随诗人丈夫远赴贵州乡村,周家只留下小弟周秉昆与母亲相依为命。剧集选取了支援大三线、“文革”下乡、改革开放等历史关键节点,在50年的岁月里,让周家人的命运和时代变迁相交。周秉义大学毕业后从政,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经历了仕途沉浮;周蓉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却情路坎坷;周秉昆与不幸的郑娟相濡以沫,经历了下岗阵痛和下海挑战。
《人世间》作为一幅描绘世间百态的动人图景,其中的爱恨纠葛、命运起伏让观众共情。透过周家三代人的经历和故事,剧集帮助观众回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走过的道路,理解其中的变化和成就,从而读懂了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这正是该剧因承载历史而值得称道的厚重。
《鸡毛飞上天》从义乌对商品意识的先知先觉鸡毛换糖,发展到做袜子卖扣子,到后来办厂成立集团,产品销售到国外。男女主人公陈江河和骆玉珠从“投机倒把分子”到成为人生赢家。这样一部以改革开放为背景的热血创业剧,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真实的历史传记。主人公从坐牢到创业的坎坷再到身患不治之症,“行到水穷处,坐看风起时”,从不气馁,这种创业风采正是观众从年代剧中回望改革开放的筚路蓝缕时被深深打动的地方。
《父母爱情》剧照
《父母爱情》《最美的青春》都有“文革”“唯成分论”“反右”等政治运动造成的人物命运的逆转,《情满四合院》中一个原本平静的老北京四合院,“文革”中居然是非颠倒地让“坏种”许大茂当了副主任,甚至老一辈三个大爷中二大爷三大爷也迷失了自我。唯独傻柱用劳动、诚实诠释着生命的韧性。一个钢厂的大厨以自己的方式在生活困难的特殊时期帮助四合院里的孤儿寡母和几个失助老人。唯其因为“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降临,颠倒的是非才又重新颠倒过来。傻柱才能凭着高超的厨艺开饭店致富,富起来的他又借助时代东风将四合院改成“幸福养老院”为院里一众老人养老。年代剧通过选择历史节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保持剧集现实主义锐度的不二法则。
深度:将叙事中心定位于生命意义、爱情价值
年代剧与其说在定义叙事时空,不如说在定义主题精神。优质年代剧大都遵循着“生活写实,主题写意”的创作理念。年代剧让人能够唏嘘感叹的不仅是故事,更是其背后的人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有我有他也有的人生浮沉和人性蝶变。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对“历史”究竟是什么作出科学定义:“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的自觉目的的设定和指向,也应是剧集探骊得珠的主题指向。
《人世间》的主题歌深情唱道:“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人像雪花一样飞很高又融化。世间的苦啊,爱会离散,雨要下。世间的甜啊,走多远都记得回家。”歌声中,周秉昆的父亲和母亲携手一生,当多年在外的丈夫先于周母而去时,周母竟拉着丈夫的手也随他而去了。老一代人的爱情感人泪下。周秉昆自小就是父母口中的愚笨孩子,却是一个公认的优秀的“幺儿”,他对妻子郑娟的包容,对六小君子的倾心真诚,和妻子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部剧能够让观众获得“识史”和“悟情”的充实。
《最美的青春》剧照
《最美的青春》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第一代塞罕坝人在苏联专家认为不可能的塞罕坝植树,顶风冒沙荒原创业。故事本身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里,塞罕坝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迹,以青春的付出换来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最艰苦最危险的是雪中断粮。剧中老魏藏粮的细节使观众尤为感动。在断粮之时,老魏拿出一小口袋粮食,原来是他平时把有人浪费的粮食晒干搓成末存起来,准备拿回老家给同样缺粮的老母亲。老魏的一小袋粮救了大伙的命,显示出冯程和他的伙伴们同进退、共患难的珍贵情义。战友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彼此体贴、爱护,又由最初的同志情慢慢演变成爱情。这种爱情没有夸张和狗血式的渲染,却暗香浮动沁人心腑,它生动诠释了青春和生命的意义、价值。相对一些悬浮剧情下的偶像剧,《最美的青春》受到青年观众的追捧,并引发了一场大众审美的回春。
《父母爱情》叙写特殊年代不相配的资本家的女儿安杰和“土老帽”出身的军官江德福的结合。在几十年的磨合中,他们互相走向对方,却在一点上擦肩而过、走过了头,产生了角色的倒置,也就是剧中江德福到年老的时候,反而比安杰更讲究生活质量了。探究这擦肩而过的点是很值得人们思考的。这个“点”才是父母爱情之所在。因为爱情的宝贵价值在于创造,所谓创造就是在对象中发现自己并再生。由于剧集选择的起点是父亲农民式质朴和安杰“嫁鸡随鸡”的中国传统女性美德,有了这样一个起点,阶级差别、文化差距等便不再是他们相爱过程中不可克服的障碍,父辈爱情给予观众的有感动更有感悟。
密度:物理还原力求逼真 角色诠释始终在线
年代剧作为一种现实主义创作,理应遵循纪实美学追求的风格,对“年代”作出最大程度的物理还原,达到既要现实更要“坚实”。
《人世间》以“光字片”棚户区为背景时,仅在拍摄地搭“光字片”使用电线就有75000米,铺了几十卡车的黑土,挂历也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原物,家具、用具,电风扇、收音机款式都是当时之物,墙皮经处理后有了脱落的风霜感,报纸进行烟熏做旧,周家的东北大炕上,被子、席子以及一家人躺睡的样子都让观众倍感亲切。
《父母爱情》不仅以人物当时穿的服装如军装体现年代感,更让上世纪80年代海岛码头迎送的场景成为“主场景”,让观众对驻岛部队和家属的海岛生活有亲历般感受。
《情满四合院》剧照
《情满四合院》选景时并没有用现成的四合院,而是依剧情需要重新按1∶1比例搭建。剧中傻柱用不离手的塑料网兜提铝饭盒,二大爷的断腿眼镜用胶布粘贴,诸多细微之处将观众带入剧中时代背景。
《最美的青春》中,许多戏都是在沙尘暴和极端严寒的天气下拍的,地窝子、帐篷都按当年原貌搭建。
相比人物所处环境逼真的物理还原,品质剧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演员的表演始终在线。
《人世间》中,人物个个饱满感人,成功形象的塑造同演员的在线表演密不可分。剧集汇集了十几位国家一级演员。无论是丁勇岱饰演的父亲,萨日娜饰演的母亲,还是中生代实力派演员辛柏青、宋佳、雷佳音、殷桃、张凯丽、宋春丽、马少骅等,不管是主演还是配角抑或客串,他们都为观众提供了教科书级的表演。从周家三兄妹到周家父母,乃至省长、“老太太”、“六小君子”,没有一个拉胯,这样的“飙戏”让观众大呼过瘾。
《父母爱情》虽然大部分戏发生在家庭、夫妻间,但处事、语言反差下表达爱的方式始终使剧情保持张力。
《情满四合院》里的主要演员都是北京土生土长,大都在四合院胡同里长大,他们在一招一式、片言只语间都是地道的“京味儿”。由中年实力派演员何冰、郝蕾以及三位老戏骨的黄金搭配使得满剧生辉,这是不一般的品质剧的“软黄金”。
温度:以暖心剧的大结局满足观众期待
“有温度”本就是现实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追求现实主义的温情表达是体现文学艺术创作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以“明德”引领风尚,彰显人性之美,弘扬中国力量的创作秉持。现实主义的温度在年代剧中表现为它的大结局设计。
《人世间》结尾,郝冬梅和周秉义坐在山顶,环顾昔日农场已是一片碧野、牛羊成群,周秉义分别给妹妹周蓉和弟弟周秉昆各写下一封信,说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郝冬梅,如果他有一天不在了,希望弟弟妹妹们照顾郝冬梅。而老年的周秉昆撑着伞和郑娟漫步雨中,他希望还能有来生,还能和郑娟再做夫妻,郑娟虽笑着说“你想得美”,却温情地偎在秉昆身边。这些哀而不伤的场面令观者荡气回肠。《人世间》里,不仅三兄妹最后都有了相对完满的结局,“六小君子”中的其他几对夫妻也都相对完满。值得一提的还有秉义当年的兵团战友姚立松也没被抛弃,这个一度迷失自我、因贪欲以至犯罪的秉义的昔日领导,在秉义劝说下选择了自首新生。
《父母爱情》结局是江德福过80大寿,磕磕碰碰几十年,在80大寿的时候几个孩子和全家又团聚在一起。半个世纪的父母爱情得以升华净化。剧集不打苦情牌,而是契合当下盛行的日常生活叙事感动观众,默默地、沉潜地释放出引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最美的青春》历尽艰辛后,覃雪梅和劫后重生的父亲重逢。尾声中,第一代植树人变成了白发老人重回塞罕坝看到崭新面貌,令人敬重又感慨,取得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情满四合院》直到结局才能说得上是“情满”:经过了困难时期、“文革”以及改革开放创业的艰辛,四合院里不仅傻柱和秦淮茹的爱情得以圆满,三位大爷养老有了保障,还重新接纳了“坏种”许大茂以及傻柱的父亲,最后以一张四合院的全家福为剧情画上句号。这样的暖心大剧满足了观众对年代剧苦尽甘来、好人好报的审美期待。
(本文原载于《文艺报》2022年10月31日第8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