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富士康最新说明

2022-10-30 23: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第一财经》消息,昨日(10月29日)起,河南多地政府致信本地在郑州富士康工作人员,今天此事有了富士康方面的回应后续。

今天(10月30日)下午,“郑州发布”连发两条消息,通告“富士康给员工连发三条关爱通知:去留自愿,做好保障,并附上返乡乘车地点和电话”,“全力以赴确保富士康员工顺利安全返乡”。

而在30日下午6点的最新声明中,富士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照护员工是集团经营的首要原则。当前,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集团郑州园区正持续落实防疫措施,实施了闭环管理、点对点通勤、每日核酸及抗原筛查、免费为员工提供三餐、增设24小时关爱热线、志愿者服务等员工关爱举措,并持续为员工提供最新的防疫信息及宣导。

富士康称,郑州园区与政府配合防疫,目前状况已在逐步控制之中,集团也会协调其他厂区产能备援,以降低可能的影响。

富士康发生了什么?

10月29日,第一财经刊发《河南多地致信本地在郑州富士康工作人员》《当地政府已向郑州富士康派驻工作组》后,今日(10月30日)下午,富士康方面对于目前郑州厂区的情况做出介绍,表示将全力以赴确保富士康员工顺利安全返乡”。

“针对园区内的同仁,在符合防疫安全生产规范下,集团会全力保障员工生产安全及健康照护;由政府统筹管理的爱心观察区员工,集团也会尽最大努力,持续协调地方政府,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物资供给与生活保障;目前园区内相关物资供应充足,会待疫情逐步稳定后,恢复先前因防疫而暂停的堂食等正常措施,以提高员工生活的便利性与满意度;针对部分有返乡意愿的员工,园区已联合政府统一组织人员和车辆,从今日起做好员工点对点有序返乡服务。”富士康在最新的声明中称。

在“郑州发布”中的第一条通告中,显示富士康内网连发三条通知,对自愿留在公司厂区的员工和意愿返乡员工分别进行了保障安排,“凡自愿留在公司厂区的员工,港区政府与公司会联合保障大家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大家的健康安全和正当权益、工资收益,并改善大家的生活、工作环境。”“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和富士康公司将统一组织人员和车辆服务大家。”“经与港区政府协商,政府将从今天下午开始统一派出大巴车将返乡人员点对点送到目的地”。

第二条通告进一步宣告称,“本轮疫情传播速度快,但病毒载量低,截至目前,富士康厂区未发生重症感染现象,疫情总体可控。”

早在两周前,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已经开始加强了疫情防控措施。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曾在10月18日晚间20点14分发布公告,对二线门岗管控及核酸检测时间作出调整,称自当晚21点起,员工/厂商只开通一个区权限,每天早晨的4点到9点和晚间的16点到21点可正常上下班,其他时间段进行管控。核酸检测时间也分为白晚班,白班为早晨7点到10点,夜班检测时间为19点到22点。

10月19日,园区进一步发布公告称,为配合政府防疫措施,餐饮场所取消堂食,郑州综保区自10月19日15:00起全体员工返宿就餐,郑州园区各事业群正常出勤员工由公司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不仅如此,在这封通告中,富士康对于员工的行为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要求员工“简化个人行程,宿舍(住所)、园区两点一线,减少不必要的行程轨迹,进入厂区需提供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后方可进入二线门岗”。在园区工作需全程佩戴N95口罩,严禁在厂区内和路上摘下口罩,进入自己所住寝室后才可以摘下口罩。”在工位工作时每小时做一次快速手消毒,上厕所、喝水前后洗手并进行手消毒。使用后的口罩、手套、消毒湿巾等要投入医疗废弃物垃圾桶(黄桶),工作结束后使用75%酒精消毒湿巾对工位的看板、传送带、台面、托盘工具、座椅进行擦拭消毒。并指出,“绝不允许带病工作”。

在10月21日的公告中,园区特别提醒员工,“按时喝中药增强体质,有症状及时上报”。

10月24日,园区发布通告,宣布开通24小时关爱热线,iDPBG事业群、iPEBG事业群(含玻璃组立)均有专门的热线,此外还设立单独的24小时心理疏导热线,其中白班有3人,晚班有2人。

10月26日,富士康再次发布通告,宣布为缓解园区内就医压力,协调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社康中心开通线上问诊,并提供了关于员工发烧需要药品处理作业的流程。有发烧员工需要药品,可在线上平台下单或社区问诊渠道,总务安排志愿者配送。

称将尊重员工个人意愿办理离职手续

截至发稿前,包括河南省禹州市、长葛市、沁阳市、西华县、鲁山县以及许昌市魏都区、平顶山市湛河区等在内的河南多地,均发布了致当地籍在郑州富士康工作人员的一封信,表示已做好当地户籍员工返回家乡的准备。各地均表示,确需返乡者需提前报备,落实“点对点”服务和相应的隔离措施。

据富士康员工向记者介绍,早上已有来自于河南多个地区的“对接巴士”按照指定地点停靠,接送当地籍贯的在郑州富士康上班的老乡们回家。

一位在富士康郑州港区工作的员工钱山(化名)对记者表示,目前富士康确实并没有对返乡人员进行出行限制,但是要求需要返乡的人员进行登记。

在记者获得的一份登记表中显示,“(富士康)公司秉承尊重员工个人意愿的原则,如有员工想脱环返乡,可进行请假或申请办理离职手续。手续办理后,政府安排核酸检测并协调交通工具,点对点接送大家返乡。具体流程可参考员工脱环(返乡)流程告知书。员工返乡意愿登记,请您认真填写并保证资料准确性,方便快速联系到您。”

而在10月28日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公众号曾发文《致所有同仁的一封信》。文中提到:关于外宿员工纳入闭环:员工根据个人意愿由张庄、外宿酒店回迁至宿舍区,建置郑州综保区防疫安全泡泡。

富士康表示,关于点对点通勤包括豫康南、山顶、华鸿、富鑫、鑫荣、港城、枣园、富航公寓步行点对点通勤;豫康北、裕鸿、天成宿舍班车点对点通勤。此外,依政府疫情防控措施及闭环管理要求,防疫期间如有同仁想离职或希望脱离闭环返乡,必须先行至政府集中隔离点隔离满7天,并提供医学健康证明后,方可离港返乡(特殊群体如产妇、孕妇、残障人士等将协调政府办理)。公司绝对尊重员工个人意愿,各事业群一定依规为员工办理正常离职手续。

钱山表示,她所在的产线是生产手机后壳产品的产品,身边走了不少人。“一般看一下工牌和照片就可以走了,现在听到的说法是三个月内回来办理离职可以(补回来)底薪。”

据其介绍,目前她所在的园区生产线并没有停产,员工需要一天两检,显示异常的将会被转移到一个叫做“恒大未来之光”的地方。在宿舍隔离的次密接者,富士康提供包括面包、牛奶等食品。

苹果产线影响几何?

作为苹果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疫情对于富士康等供应链的影响也牵动着苹果手机的销量走向。苹果在中国拥有近万名直属员工,其供应链上还有数百万名工人。

今年10月,苹果公布了2021年供应链名单,全球目前苹果供应商高达190家,仅中国大陆供应商就超过50家,是苹果最大的供应地区。目前正值苹果销量旺季。

从产能布局来看,郑州富士康在当地拥有三个厂区,分别是郑州航空港厂区、经开区厂区、中牟县厂区。郑州厂区也是富士康为苹果生产iPhone的主要制造基地,有超过90条生产线,约30万名工人。IDC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出口占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额的27%,其中有1/4的出口额来自河南省,而富士康郑州工厂更是占河南省贸易总额的60%以上。

2022年1月,郑州海关发布信息称,2021年,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达8208.1亿元,同比增长22.9%,高于全国进出口增速1.5个百分点,以手机产业链为主的机电产品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比重超六成。其中,仅手机的出口总额就高达2727.2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到全国的28.9%。

10月27日,苹果公司发布了截至9月24日的2022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苹果第四财季营收为901.46亿美元,同比增长8.1%,高于市场预期的889亿美元,创下7~9月这一季的纪录;净利润为207.1亿美元,同比增长0.83%。

对于富士康目前的情况,截至发稿前苹果并未做出回应。

附富士康科技集团声明

2022.10.30

针对郑州园区疫情状况,富士康科技集团说明如下:

1、我们深知,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如何做好园区20余万员工的照护与安全保障是一场“持久战”,也关注到了外界对富士康的关心,恳请各界给予理解和支持。

2、照护员工是集团经营的首要原则。当前,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集团郑州园区正持续落实防疫措施,实施了闭环管理、点对点通勤、每日核酸及抗原筛查、免费为员工提供三餐、增设24小时关爱热线、志愿者服务等员工关爱举措,并持续为员工提供最新的防疫信息及宣导。

3、针对园区内的同仁,在符合防疫安全生产规范下,集团会全力保障员工生产安全及健康照护;由政府统筹管理的爱心观察区员工,集团也会尽最大努力,持续协调地方政府,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物资供给与生活保障;目前园区内相关物资供应充足,会待疫情逐步稳定后,恢复先前因防疫而暂停的堂食等正常措施,以提高员工生活的便利性与满意度;针对部分有返乡意愿的员工,园区已联合政府统一组织人员和车辆,从今日起做好员工点对点有序返乡服务。

4、郑州园区与政府配合防疫,目前状况已在逐步控制之中,集团也会协调其他厂区产能备援,以降低可能的影响。

来源|第一财经 李娜 徐艺航

原标题:《富士康最新说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