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想当年|《奇怪的手》:40年前的动画作品犀利又先锋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实习生 钟佳琳
2022-11-06 10:2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                                                

10月27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音像遗产日”。在这天,一部埋藏了40年的“传说中的动画片”重见于世——空藏动漫资料馆发布了馆藏胶片《奇怪的手》4K修复版的动画。这部北京电影学院1978级动画专业毕业集体创作,由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如今再看,也勾连起不少回忆和遐想。

《奇怪的手》片头

“小时候的印象里有这个故事的情节——把老婆变成黄金,但有没有看过就不记得了,在82年的时候还是有可能看到的。”在《奇怪的手》4K修复版的评论区,一名网友留言写道。的确,该片荒诞离奇的情节,加以贯穿明亮醒目的金黄主题色,让人过目难忘。

影片一开头以简单的深色色块表现房屋的模样。一个男人在色块中穿梭着,一会鬼鬼祟祟地“飞檐走壁”,一会西装笔挺着昂首阔步,一会身着风衣吞云吐雾,一会手上竟挂着一串闪闪发光的手表。男人是典型的“橡皮管人”,躯干、四肢、五官能自由灵活地扭曲变形,表演出各色各样的社会职业。他究竟是什么人?影片旁白及时解答:“噢,原来是个卖走私货的!”

角色塑造采用“橡皮管人”,灵活生动

卖出走私手表、赚了钱的男人捧着大大小小的包装盒和潮流货收音机回到家。家中,妻子一颗颗地将糖扔进嘴里——1980年代的糖果已不是奢侈品。在轻快的二胡声中,她开始了“时装秀”,无袖裙、小洋裙、丝巾,时髦极了!但当妻子要钱时,男人掏出的钱袋空空如也,显然他刚赚的钱转眼间就花完了。男人躺在街边的长椅上苦恼着,吸烟呼出来的烟圈里出现了一张张钞票。下一秒他就被人追着屁股逃跑,跑得连腿都快过身体了——原来刚才卖出去的走私手表是假货,买主找上门来了。

逃跑中的男人上身与下肢分离,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好不容易甩掉了买主,男人停留在一家剧院门口,他看到一位魔法师的演出海报。在他眼中,魔术师手中的扑克牌变成了钱。他瞪大了双眼,想,要是通过魔法变出钱那该有多好。男人于是带着礼物去找魔法师,要求学习魔法变钱的本领。再三推脱下,魔术师给予了男人点石成金的双手,凡是他双手触碰之物都会立即变成金子。

在男人眼中,魔术师手中的纸牌变成了钱

男人回到家向妻子展示他点石成金的神技,金苹果、金牙、金花瓶,甚至是金猫咪。夫妻二人欣喜若狂,过上了蜜里调油的生活。一天,喝醉的男人打开收音机,伴着流行的电子乐两人得意忘形地跳起舞来,男人一失手把妻子变成了金人!

“紧张什么,老婆变成金的了不是更好吗?”可不一会,男人开始痛恨自己的双手。这双手此时却像毒蛇一样缠住他。男人伤心绝望,流出了悔恨的泪水。“往后可别靠着邪门歪道过日子了,醒醒吧!”在旁白的教育声中,影片落幕。

不小心把妻子也变成“金”的了

“奇怪的手”像毒蛇一样缠着男人

短短十分钟,寥寥三四个人物,描绘出了中国1980年代社会风貌的两面性。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春风富裕了民众,开放了思想。人们渐渐不用再为填饱肚子发愁,供销社的商品多起来了,娱乐场所也开起来了。女士们脱下了千篇一律的绿色、灰色,穿上了五彩斑斓、样式多样的时装。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围绕着“钱”忙碌着、算计着。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砍柴刀的”,拜金主义盛行,社会乱象频出,歪风邪气大行其道。因此,《奇怪的手》的创作者想通过荒诞、夸张的艺术手法讽刺当时社会中这种投机取巧、突破道德底线、只想着不劳而获的人——金钱狂热者终成狂人。

《奇怪的手》截图

这部动画有着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标签——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78班。

“北电78班”,放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个响当当的存在。1977年,国家决定恢复全国高考。时隔十年,北京电影学院重新迎来了新生——大名鼎鼎的北影78班,名单上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被誉为“第五代”的著名导演群,还有张丰毅、张铁林等家喻户晓的演员。这批“幸运”的学生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投入创作实践,在创作思想上摆脱公式化、概念化、教条主义,将艺术底蕴和生活阅历相结合,敢开拓、敢出新。

78班导演系同年的毕业作业《红象》集结了包括张艺谋、田壮壮、张建亚、冯小宁等梦幻阵容,先锋的视听作用于一部儿童片,还给不少人的童年留下了点“阴影”。

《奇怪的手》制作团队

动画系虽不如导演班这样闪亮,大多数人也成为今后中国动画教育和产业的中流砥柱。这部影片的创作名单里也同样名家辈出。78班的胡依红是我国第一部国产“青春音乐偶像动画”《我为歌狂》的导演,这部动画后来成为了一代人青春期的心动记忆,被称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同时,《奇怪的手》并不算纯粹的学生作品。翻阅影片创作者名单,大咖云集,既有当时已经业内闻名的艺术家,也有后来很有成就的从业者。

《奇怪的手》创作者藏龙卧虎

导演邬强,早年参加过著名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的创作。1980年,邬强被调至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任动画专业教师。这时,动画专业已停办了20多年,根本没有教材,邬强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编写了几大本手写稿的动画教材,为培养我国新时期第一批动画人才做出了贡献。

编剧贡建英,后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策划部主任,《隋唐英雄传》、《大耳朵图图》等“童年记忆”就出自她之手。另一位编剧楼英则是我国水墨动画代表作《山水情》的摄影师之一,同时,他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童年回忆《黑猫警长》的摄影之一。

作曲更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胡伟立,为《鹿鼎记》《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等近百部电影作曲配乐,拿奖无数,譬如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音乐奖”。

为《奇怪的手》录音的是北京电影学院78级录音系的学生。翻阅他们的录音制作报告,“新点子”频出:第一次使用电子合成器做风格强烈的、戏剧性的音响声,如爬上去、掉下来、摔跟头、转圈等;用木棒挤压泡沫棉,发出那种近似撕裂的“吱吱”声,用钥匙链晃动的声音模拟手表的声音;试图用加混响的金属声来模拟眼泪落地的声音。小而灵巧的音效,给予观者丰富的视听体验和想象空间。甚至在最后的“艺术小结”中,创作者还“反省”了各种不足之处,包括“精神过于紧张”,又是临时组起的乐队没经排练,以及设备不行,导致部分乐器相互之间的音阶不太准,声级也出现时大时小的问题。如今看来,“实诚”得充满学生作业特有的可爱。

以幽默注视生活、讽刺社会时事,表达己见、抨击不良一直是中国文艺界常用的艺术表现形式。改革开放后,文艺作品转向以相对隐形、艺术化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引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其中,针砭时弊、大胆犀利的讽刺风格回归,成了当时盛行一时的艺术风格。1979年,《人民日报》以增刊的形式创办了全国第一张以漫画为主的报纸《讽刺与幽默》,该刊在“致读者”中写道,“生活中不能没有讽刺,也不能没有幽默”,要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错误思想作风给予善意的带刺的批评。

《奇怪的手》截图

回头来看,北影78动画班师生的名声可能不如他们导演班、表演班的同行们那样响亮,但当时的他们无疑站在中国动画的新起点上——不仅是日益丰富的题材和精良的技巧,更是先前风格取向的重新回归——中国动画第二次创作的序幕缓缓在他们面前展开。据记载,影片制作成本为3万元人民币,10分钟的体量在当年算是精良,而该片作为一部毕业作品,当年也通过了广电的审查在全国予以发行。

随之而来的1980年代堪称中国动画的复兴时代。我们的童年里,诙谐幽默的《三个和尚》、剪纸片《猴子捞月》《南郭先生》、木偶戏《阿凡提》,以及每晚都要守着电视机观看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

那是个奇妙幻想的时代,万物皆可为动画的时代,精品接连而至。在后来的三四十年间,中国本土动画经历了外来引进片的冲刷,和迷失方向的黑暗低谷,而又重新“找回自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大闹天宫》,《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哪吒闹海》,都可谓是向经典致敬,但又创新加突破。

中国动画100年

借着这部40年前先锋之作的“归来”,怀念和赞美之余,就期冀一下中国动画百年之际,依然大胆,依然创新,依然有勃发的锐气,还能有一场“百花齐放”的新未来。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