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伊宁,感受漫长春日

2018-03-31 19: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剑桥

伊宁是个尴尬的城市,东来西往的游客们,常常只把它当作一个中转站,稍作停留就匆匆奔往下一个目的地:赛里木湖,喀拉峻,夏塔,那拉提……
伊宁六星街的民居和杏花

我曾在伊宁市内唯一的一家国际青年旅舍里待过近三个月。期间,旅社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大部分只是将这里作为一个中转站,很少人会静下心来慢慢走一走。而我觉得,去一个地方旅行,不仅是要看到美丽的风景,还要关注得到当地的人文、历史、风俗,在和当地人的交流中,扩大自己的世界。

伊犁历史厚重,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这里曾是塞人、大月氏人、乌孙人的牧场,后来,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诸多游牧民族都曾在此留下过深深的印迹。

近代,18世纪后半期,乾隆治下的清朝政府,在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后,重新将广袤的伊犁地区置入中央政府管辖,并从此开始经营伊犁。这一时期,为了修复战乱后满目苍夷的伊犁,清朝政府调集了各民族人民前往伊犁屯田牧戍,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等,加上沙俄—哈萨克战争导致大量哈萨克族东迁,从而形成了近代以来伊犁多民族聚居的格局。

现伊宁市南边的察布查尔县,即为国内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如今,全国56个民族中,在伊宁居住的有近40个。

左图:从三月下旬开始,伊宁满街的花能一直开到秋天。图为一种楸树花。右图:汉人街的烤肉师傅

春光

四月初春,整个城市刚刚从冬日的寒气中复苏。粉白杏花首先崭露头角,配上特有的维吾尔族民居的色彩,别有一番味道。一阵春雨,打落了杏花,却又有梨花、苹果花、桃花、李花、海棠、洋槐、郁金香、各种说不上名字的花……接踵而至。

清晨或是傍晚,在利群路沿街的巷子里散着步走过来,感觉整个人都浸润在甜蜜的花香当中。而这甜蜜的幸福感,几乎可以一直持续到秋天。

伊宁人对花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除了街边巷里随处可见的各种树和花,还有窗前的盆栽、巷角里时常可见的花店、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花的小贩。

在伊宁旅行,手机上需要一个APP,微软识花、花伴侣这样的好东西,能够帮你随时辨别路边那些不认识的美丽花朵。

“花城”,不是美称,而真真切切是伊宁的名字。伊宁别名“古丽斯坦”,“古丽”即是维吾尔语中“花”的意思。

历史上,伊宁的名称经过了蛰失蜜城(茉莉城)——古丽扎城(花园城)——固勒扎城(盘羊城)的演变。根据《伊犁文史资料》中的考证,由《新唐书》卷40•地理志得知,“蛰失蜜”是伊犁古地名,即为现在的伊宁,而“蛰失蜜”(Jasmine,波斯语Jasmin)音义就是茉莉花的意思。

唐朝,这里曾大面积种植素馨,由于翻译的原因,后人错把这里的素馨当作了茉莉,但“花城”的美名也由此肇始。随着时代的变迁,素馨花在这里已经没了踪影,然而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却让各种美丽的花儿在这里扎下了根。

左上二图:喀赞其的窗户;左下:塔塔尔族民居

民居 

 初来伊宁时,惊异于这里的民居色彩之鲜艳。房屋以蓝色为主,杂之以绿色、红色、黄色、紫色等诸多色彩。

民居中最具代表者,是位于伊宁城区东南的喀赞其。根据官方介绍,“喀赞”是维吾尔语“锅”的意思,“其”是指从事制作、销售锅的行业的人。历史上,喀赞其曾是伊犁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的中心,当地居民大多以铸锅、卖锅来维持生活,久而久之,当地人就把这里称为“喀赞其”了(现在仍然会有大量手工艺品出售)。

还有门楹上的花饰。这里的民居,建筑风格上是伊斯兰式和欧式的混合,门楹却经常可见水墨画和油画混合特色的花饰,内容通常是新疆的山水风景及人物。当然,伊宁市里多姿多彩的民居,不止局限在喀赞其。和内地多数的二三四线城市一样,伊宁市也正在经历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好在市区里很多的民居还没有遭受被拆除的命运。

例如,和喀赞其一样有名、却在地图上怎么也查不到、很多当地人也不甚了解的六星街,还有利群路、新华西路、发展乡街、伊犁河路、光明街等等。在这些地方,都可以见到大片大片色彩鲜艳的民居。相比较商业化味道略浓的喀赞其,如果能够在某个傍晚在这些生活气息浓厚的居民区中散散步,感觉也是极好的。走街串巷的小贩,放学回家在巷子里玩耍的孩子,在巷角谈天说地的维吾尔族老人,家家户户院子门口的果树……六月时节,桑葚熟了,掉在地上成了一片紫色,在巷子里散散步,摘几颗桑葚,和路过的孩子、老人微笑一下打打招呼……当然啦,七月的杏子,八月的李子和苹果,味道也非常棒。     

                 
精美的窗户

关于寻访伊宁民居的三点建议

① 以利群路为例,伊宁市的街道规划大体是这样:利群路为主干道,左右两侧分别是利群路一巷、三巷、五巷……和二巷、四巷、六巷……主干道往往车水马龙,真正的精华藏在这些巷子里。

②  “六星街”这个地方其实很好找,找不到它主要是这个名字现在已经不用。打开百度地图或者高德地图,看到伊犁师范学院和江苏路之间那个成六角星形状的街区,就是它了。工人街和黎光街在此成十字形交错,交错点即是它的中心广场。六星街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后面再说。

③ 在2014年出版的《孤独星球· 丝绸之路》中,提到了花园街,说在花园清真寺的后面。经过我实地探访,实际上那一片街区叫做发展乡街,具体位置是在人民公园南侧和西侧(需向西跨过公园大街)。个人觉得,发展乡街道是伊宁市里最具有生活味道的地方。

十户街的民居

民族

维吾尔族

在伊宁市内,维吾尔族的人口占到了将近一半(伊犁是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族人口占多,只是哈萨克族更多在伊宁周边县市)。

要知道,维吾尔族与维吾尔族也有不同。17世纪末,准噶尔贵族曾从南疆迁入大量维吾尔族人进入伊犁河谷,清朝政府对此地恢复管辖后又效仿旧制,伊犁河谷地区自此迁入了大量的维吾尔族人,他们被称为“塔兰奇”,蒙古语意为“种地的人”。

“塔兰奇”一直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还被认定为一个单独的民族。相较于南疆较为单一的民族环境,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族人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比如,饮食方面,除了常见的馕和烤肉,奶茶和欧式的甜点在这里受欢迎程度更高,街头经常可见各种西式甜品店。衣着上,中老年女性会披戴俄式的披肩,男性则会戴上俄式的鸭舌帽(当然,不是所有人)。此外,还有语言、房屋风格方面的种种不同。

想近距离了解伊宁的维吾尔族,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走进他们的家中和他们交流。在喀赞其里居住的绝大多数都是维吾尔族人,有时候,一个微笑和一声问候,就能够叩开一户人家的门(这里有很多家访点),进去看看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样式,听上去也挺不错?需要提醒的是,如拍照,须征得被拍摄者的同意。

除此之外,位于伊犁河北岸的七彩广场,每天傍晚都会有不同民族的婚礼在这里举办(斋月除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见一大群英俊潇洒/美腻动人的伴郎/伴娘,簇拥着新郎/新娘,在广场上载歌载舞……

作为一个维吾尔族人口占多数的城市,伊宁市内处处可见维吾尔族的美食印迹。奶制品是伊宁人的挚爱,除了前面说到的西式甜点,街边巷角的便利店里,各种手工冰淇淋也能让你吃个痛快,还有各种果酱蜂蜜,吃不了可以带走。

如果吃腻了甜食,那就在路边的小摊上来一碗刨冰酸奶:奶疙瘩加上刨冰搅拌,祛除了奶疙瘩原有的浓重酸味,酸酸甜甜祛暑可口。

还有啊,怎能不吃肉和馕?汉人街美食大巴扎对面,一排沿街的烤肉铺子,随便找一家,在烤肉炉子前坐下,看大师傅娴熟地翻滚烤肉,肉串上滴下的肉在烤肉炉子里点起一阵香气扑鼻的烟……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往热闹的汉人街夜市被关闭了,只剩下美食大巴扎对面的一个街区,还保留了不少数量的临街铺子。要去得赶早,每天七八点钟很多铺子就要关门。

最后,再推荐一家馕店。很多内地来的人吃不惯新疆的馕,觉得太干,但这家“馕王”足以让你改变对新疆馕的认知。位于喀赞其的海尔巴格餐厅和位于解放路七巷的阿依努丽美食园可以满足你对维吾尔族美食的想象,这两家餐厅的装潢也很有特色!

吃完了还要买,伊犁国际大巴扎,喀赞其门口的各种手工艺品店,喀赞其对面的苏碧怡大厦,红旗街和胜利南路,汉人街沿新华东路南侧的各种干果店……

俄罗斯族民居

俄罗斯族

伊犁是国内唯三的俄罗斯族人聚居地(另外两个是哈尔滨和额尔古纳)。前文所提到的六星街,就曾是俄罗斯族人聚集的地方。

说起俄罗斯族,又是一段沉重的历史。19世纪末期,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曾短暂占据伊犁地区,带来了众多俄罗斯族移民。十月革命后,大量沙俄士兵被安置在伊犁、塔城等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强制遣返大量华侨,他们大多携带着俄罗斯族的妻眷。四十年代的三区革命期间,又有部分苏联红军进入伊犁参与对国民党政府的作战,留下了不少红军的后代。五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导致大量俄罗斯族人离开中国前往苏联。九十年代,又有一次俄罗斯族向海外移民的高潮。所以,现在仍然留在伊宁的俄罗斯族人数量已经不多。在伊宁市内,和俄罗斯族文化有关的痕迹也所剩无几。在四月中旬,我在六星街的东正教堂,碰巧遇到了在复活节举行弥撒的俄罗斯族人,才得以借机了解到更多相关的故事。

这是一个维吾尔族的民居,但是窗户确是欧式的。在伊宁,有很多这样的建筑,融合了伊斯兰风格和欧式风格,这其中,就有俄罗斯族的影响。

想了解伊宁的俄罗斯族,最好的地方就是这个东正教堂了。地址是在六星街,赛依拉木街、黎光街和江苏路的交叉口附近。它是我国政府认定的唯三的东正教堂,是伊宁俄罗斯族人、特别是老一代人继承自己文化传统的地方。每个周末有礼拜、或是复活节,会有弥撒。复活节也是俄罗斯族人寄托对先人哀思的时候,不过现在也要开发成旅游节活动了。

俄罗斯族的列巴和复活节彩蛋

伊宁的东正教堂

可惜的是,年轻一代的俄罗斯族人对宗教似乎不大感冒,日常前来礼拜的也是老一辈人居多。教堂负责人名叫彼得,是在三区革命时期参与反国民党统治战斗的苏联红军的后代。教堂不大,对于前来参观的游客,彼得总是会很热情地进行介绍。需要提醒的是:按照东正教教规,女性在进入东正教堂时,需要遮住自己的头发;进行宗教仪式活动时,未经允许不得拍照。

想品尝俄罗斯族美食?黎光街二巷有一个俄罗斯小木屋,他们家的啤瓦很好喝,吃完了还可以去旁边的手风琴博物馆,看看那个收藏了近千架手风琴的俄罗斯族人亚历山大,听听他的手风琴音乐(亚历山大和俄罗斯小木屋的老板是兄弟,手风琴博物馆就在旁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白房子里,参观的人会收费50元。从门前走过,运气好的话就可以听见亚历山大在拉琴。

阿合买提江路238号(苏宁易购对面)的俄罗斯大列巴店,还有纯正俄罗斯族的手工大列巴出售。不过,每周日是俄罗斯族人做礼拜的时间,这些店铺都不开门。最新鲜的列巴,要在周一的时候去!

俄罗斯族

哈萨克族

想近距离了解哈萨克族,最好还是去伊宁周边的草原上。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美丽的伊犁草原随处是他们的家。

在伊宁市内,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友谊医院南、斯大林西路与飞机场路交叉口附近的雄鹰工作室,看看哈萨克族的手工艺品。在街上偶尔可见的哈萨克族餐馆,品尝一下马肉那仁(一种面食,和维吾尔族的拌面拉条子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和熏马肠。在江苏路和黎光街二巷交叉口北边两百米,有一家乌孙哈萨克奶茶馆,他们家的拌面、奶茶、包尔萨克都很不错。

相比较于维吾尔族音乐的欢快喜庆,哈萨克族音乐似乎更多一些铿锵。在伊犁河畔,哈萨克族的婚礼不是很容易见哦,能够看见哈萨克族新娘穿着一袭民族服装出现,那真是极美的。

塔塔尔族

早就听说塔塔尔族是国内颜值最高的民族,可惜错过了7月份一年一度的“萨班节”(塔塔尔族庆祝春耕的节日),没有看到塔塔尔族人盛装载歌载舞的场面。

和俄罗斯族一样,塔塔尔族也是在十九世纪外迁进入中国的。在六星街的工人街十三巷,有一个塔塔尔族的民居。如果女主人在家的话,可以叩门进去看看。主人的汉语不好,但是很热情。

此外,在伊犁街,有一个塔塔族刺绣店,女主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店里有很多塔塔族的服饰刺绣用品。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和女主人聊聊塔塔尔族的刺绣特色。

据她介绍,塔塔儿族的女性,未婚时戴小圆帽,帽子遮不住头顶,只能用别针别在头发上。结婚后,会戴上能盖住整个头顶的帽子。女主人亲手做的帽子,漂亮的刺绣,估计会很讨女孩子喜欢吧。刺绣店店位置是在胜利南路和伊犁街交叉口处往西走一百米。

刨冰酸奶和伊兹海迩冰淇淋

乌兹别克族

据说乌兹别克语和维吾尔语的相似度达到百分之九十,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旅行者来说,辨识他们之间的区别实在有点难。不过,说起伊宁的乌兹别克族,最最最最有名的,就是位于喀赞其的伊兹海迩冰淇淋店了。据说,老板很牛,坚决不和别人合伙做分店。但是他家的冰淇淋实在是太有名了,我曾见过一波陕西游客一大清早还没开门时就来排队的。强烈推荐他们家的核桃巴旦木味冰淇淋,价格最贵,也最好吃,我第一次吃的时候,曾被甜到怀疑人生。

剑桥,原外企公关人。因为热爱旅行,2017年初离开北京前往新疆游历,现在在新疆伊犁探索建立自己的旅行工作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