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展览|多样视角留下时代的变迁,跨越百年的上海摄影
2022上海国际摄影节于10月28日在上海杨浦区的毛麻仓库开展。作为本届摄影节的重头戏和亮点之一,一楼的“初心·经典流传”板块同时也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庆祝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的精品展,围绕上海“百年影像”这个主题,展览汇集了从民国美术摄影时期到21世纪初极具代表性的摄影作品。
进门处,率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著名摄影家郎静山的八幅作品。郎静山以“集锦摄影”闻名,他通过暗房操作,拼贴来源不同的影像,因此形成的照片被赋予了一种超现实般的效果,同时兼具水墨国画的韵味。庄学本于1934年至1941年在西藏地区拍摄的精彩照片紧随其后,他以人类学的摄影方式聚焦中国西部,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金石声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构图,他用前卫和现代化的视角留下了上海三四十年代的城市记忆。陈传霖融合了沙龙的唯美与生活里的现实,在两者间找到一种平衡。而尹福康则是中国彩色摄影的先驱,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所拍摄的船厂工人表演的照片足以载入史册。
《山居》1942。郎静山作品
《西行影纪》1,1934-1941。庄学本作品
《踩水车的吴淞农民》1930年代初。金石声作品
浦江风云,1927。陈传霖作品
尹福康作品
无论是侧重艺术表现还是记录,百年前上海摄影家的镜头呈现出了一种丰富的样态,而这样的丰富性也在后人那里得到了延承,并在主题上加以扩展。左家忠与冯培山投入到了工业摄影,前者用摆中抓的方式留下了一批工业现场与工业人的生活,后者则凭借其美术功底抓拍下了工业风景。吴四一和徐金安用镜头对准农村,拍下了当地的农民生活。郭博专注于建筑摄影。还有在人像摄影领域独树一帜的殷孟珍。这些照片如今成为珍贵的史料文献。
双刀切削。左家忠作品
壮怀。冯培山作品
吴四一作品
集体奶牛场。川沙县素有“奶牛之乡”的美称,是一个饲养奶牛的大县,到88年底曾超过一万多头的饲养量,三分之一的上海市民饮用奶均有川沙县提供。1988年摄于蔡路。徐金安作品
马当路某段。郭博作品
风雨同舟。殷孟珍作品
那个时代,相机还是一个稀罕物,这些摄影家大多是工厂,农村或是文化宫的宣传干事,他们利用手中的相机,细致入微地体察生活,捕捉下了那些平凡却又珍贵的瞬间,留下了一个时代的上海。薛宝其扎根日常生活,并在其中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精彩瞬间。杨元昌用其独到的审美和瞬间抓取能力留下了许多经典照片,他坚持自己是一个多变的创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摄影可能。许志刚讲究时代的力量和纪实精神。刘开明认为摄影艺术应给人带来快乐。邬家四兄弟(邬久益、邬久伟、邬久安、邬久康)的照片以家庭生活为多,富有生活的情趣。陆元敏的《上海人家》则以其富有诗意和抒情的画面语言,凝固了一代上海人身上的精气神。
喜报,1975年1月。薛宝其作品
时空·存在。杨元昌作品
神圣的权利,1980。许志刚作品
骏马雄风。刘开明作品
邬家四兄弟作品
《上海人家》系列之一。陆元敏作品
而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一批报刊摄影记者开始崭露头角。郑宪章几十年如一日,他的照片反映了上海的巨变。雍和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的摄影有着强烈的社会担当。他运用摄影和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切入社会热点,于平常的生活里注入自己的思考。王杰同样从报道摄影的角度出发,以早年摄影爱好者对摄影兴趣投入到他自己的摄影领域,注重画面的层次和内涵。再往后,许海峰那些始于九十年代的照片带我们回到了千禧年上海在城市变迁中的现场,过渡年代人们脸上的表情正是映照出历史的一面鲜活镜子。常河的《过敏症》则从自己的过敏体质出发,拍下了遍布绿色植物的南中国河道与湖泊。通过摄影指出了2013年时中国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
顺成里(周家牌路159弄)。郑宪章作品
《上海之巅》 。拍摄于2004年9月30日,两个老外坐在金茂大厦楼顶。雍和作品
上海金茂高楼低空跳伞我来了。王杰作品
许海峰作品
《过敏症》系列之一。常河作品
几十年里,这些摄影记者面对现实的镜头融入了自己的看法,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与自我产生了联系,因此更具鲜活的生命力。而另一些摄影师则用项目制的创作方法找到了自己的拍摄主题。陈海汶的宏大专题《56个民族》全景式地记录呈现了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幸福生存。丁和用镜头展现了祖国西部的大好河山。池海波经历了广告摄影与自我表达式的摄影后,用实验性的方式寻找视角,搭建画面,重新审视起日常生活里所隐藏的美。而马良那幅巨大的《上海最后一个骑士》则用他标志性的摆拍方式将剧场感带入画面,同时也带来了一场对过往生活的体验,伤感又浪漫。
《56个民族》系列之一。陈海汶作品
《罗布大地》。丁和作品
《自然心境》。池海波作品
《上海最后一个骑士》。马良作品
从黑白到彩色,从记录现实到更为主观的语言,从形式风格到所关注的内容。上海国际摄影节所选择的这26位上海摄影家的作品既展现了百年上海的城市变迁,也展现了摄影方式方法的变化。在谈到“为什么选择的是这26人”这个问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忻雅华告诉记者这个名单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我们以十年为一个时代,每个十年选了2-3个代表人物,最后呈现了26个代表人物。”忻雅华说。同时,她也展望了上海摄影的未来。“我也想选择一些80后90后摄影师,但相比于前辈,他们的艺术还需要时间的积淀。希望在今后能看到他们的登场。”忻雅华说。
参展艺术家:
郎静山(1892年-1995年)、陈传霖(1897年-1945年)、庄学本(1909年-1984年)、金石声(1910年-2000年)、郭博(1920年-2010年)、尹福康(1927年- )、左家忠(1929年-2017年)、吴四一(1931年- )、薛宝其(1933年- )、冯培山(1932年- )、殷孟珍(1944年- )、杨元昌(1947年- )、徐金安(1948年- )、许志刚(1950年- )、陆元敏(1950年- )、邬家四兄弟、郑宪章(1954年- )、 雍和(1956年- )、刘开明(1957年- )、陈海汶(1958年- )、王杰(1960年- )、丁和(1960- )、池海波(1969年- )、许海峰(1969年- )、马良(1972年- )、常河(1977年- )
展览时间:10月28日至11月13日
展览地点:杨浦滨江·毛麻仓库(秦皇岛路32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