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短片“冒犯”一切吧
原创 NOWNESS NOWNESS现在 收录于合集#NOWNESS天才计划 23 个 #短片 153 个
人们用“冒犯的艺术”代指喜剧对生活中诸多事务的调侃,何为冒犯?用你根本想不到的方式打破既存的道理。冒犯是幽默,是对诸多边界的侵犯,是一种年轻的心态,是换一种方式去理解生活。
在短片中,既有的规则失效了:你可以不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不用传统的镜头呈现,你可以自创视听,没有人定义你的好是什么,只要你有打动人的点子,那就是一切。
在参赛短片的观看现场,评审们讨论的远不止影像本身,现实,正在以量子纠缠的形式不断介入—圆桌会期间,因为隔壁大楼封控,大家还差点被迫转场。在所有的事物都变得不再不确定的今天,创作者的自我表达和探索新世界的勇气,本就足够鼓舞我们。
从一些不构成统计意义的数据中,我们亦能窥见这些短片的性格:
521部短片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跨国联合制作达到21部。
共涉及11种语言,其中同一部短片内最多使用了8种语言。另有54部短片没有对白,并且有1部使用了手语。
中文影片中,约20%使用了国内方言。虽然我们的创作者常驻地最多来自北京,但电影中最多听到的是西南口音。
约1/3的短片在不同类型当中进行了融合。与其他艺术媒介的联动。影片涉及的媒介多元,包括与数字艺术、行为艺术、空间艺术、声音艺术、装置艺术的联动。
1部短片使用了AI辅助 创作剧本。
以下是第四届 NOWNESS 天才计划初审会议的一些精彩讨论。
方 亮
总体来说,质量是超乎我想象的,包括也有不少作品触发了我的创作观,另外让我惊讶的是,这一届的片子整体看下来团队的专业性,制作的工业水准都挺高的,很内卷,大家好像都不缺钱(笑)。反而是一些比较独立的影像创作会少了很多,这是让我挺意外。
廖 赫
我发现纪录短片比较少,私影像挺多的。另外也有不少的 Fashion Film 投进来,但我从观感上是有点失望的,反倒是剧情片和实验性的片子更吸引我。
赵 丹
私影像是很多,大部分出现了念白、家庭故事和心事碎片,有时候会显得矫情和做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过有些私影像可以跳出来看待自己,做到充分地心理学式地剖析自己,这种我觉得挺不错的。
陈瑜瑞
很多私影像在讨论自我认知和家庭关系。我发现在身份认同类的作品中,聚焦于女性身份的次数远多于男性身份, 在讨论家庭关系的作品中,与父亲关系的讨论多于与母亲关系的讨论。
温欣宇
另一些现实题材的片子,会把故事拍的很极端,比如把受害者完全塑造成一个很惨的符号,并没有把这个人的真实性给展现出来,可能我觉得这样的一些影像作品它更适合以非虚构(纪录片)的方式出现,而不是以一个剧情片的方式出现。
张杨珉鸣
我发现短片作者的背景要比长片要丰富,但是大家关注的题材还是有点重复。比如说好几部短片都关注了直播题材。
赵 丹
我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同质化。很多片子都用到了方言,最常见的是西南方言语系,还有粤语系、东北语系,这可能也是一种流行的趋势吧。另外,我印象中《送别》作为主题曲就出现了5次。
我留意到好多片子都会有收音机、电视机的声音,作为补充信息的一种旁白出现。
温欣宇
拍自己祖辈去世,这样的题材特别多,疫情的题材也不少。
范 庆
祖辈去世的题材涌现,应该和大的时代背景有关。现在正在拍短片的大多数都是90后,前几年大家可能根本没有这样的感觉,现在大家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并产生了创作欲望。
张杨珉鸣
范 庆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今年片子放了不少烟花,而且都是在白天放的,我在想他们是否受到了近年来入围柏林、戛纳的华语文艺片的影响。
赵 丹
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是今年大家的眼光又重新回到了切身的生活。往年有很非常多农村题材、少数群体题材的片子,我还记得去年一个初审评委说,中国年轻人为什么不拍城市,不拍自己的日常?要么就幻想边缘人群,要么就追溯自己童年时期的农村生活。
温欣宇
有一些短片表现了主人公在社会上游走的状态,但这种游走没有很强力的价值观或者说是精神内核,这种影片就给人一种拼接的质感。
方 亮
少数民族题材现在也挺多的,比如说一些新疆,内蒙古的片子,但很多少数民族题材的片子现在还总是在讲现代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冲击,以及年轻人对内地的向往等等,还是都会是停留在这种常规的题材和表达里,虽然这是切实的问题,但看多了也有些审美疲劳,没有什么新的,当下性的东西。我觉得民族只是日常生活,地理面貌,不该主题先行的去创作,成为一个身份,或者是口号,真正好的民族题材也可以是没有民族的,我觉得还是聚焦到人本身的生存状态去讲述,在集体环境里,每个人都是少数和个体。
赵 丹
还有一类短片叙事很生活流,不温不火,没有什么冲突,这样的片子很容易太日常和细碎,如果说没有一个非常打动人的细节的话,很容易会让人记不起来。
方 亮
这其实非常考验导演对生活和创作的提炼,以及导演的创作态度是否真诚谦卑和睿智等,他的表达可以是平淡的、纪录片式的,但是可以见微知著的勾连你生活中的很多记忆。
段 炼
对,这类片子其实有点吃亏,它像散文一样淡淡的,其实也没啥事,但看进去了,它有足够好的东西,它更像一种人生的况味。
赵 丹
最重要的是看完之后的余味。
温欣宇
相比于剧情片,今年的科幻片、动画片还是从某种角度,承担了一些社会批判的功能。
方 亮
如果一个片子是以动画形式呈现的,我会去看一下它之所以拍成动画片的理由是什么,对动画片这种形式的特殊性和必要性有没有探索。
段 炼
动画形式的必要性,我认为是在评判动画片维度里特别重要的标准,如果你的表达用真人完全可以做到,它作为动画片将是减分的。
廖 赫
我会认为动画的画风也是很重要的表达方式,如果画风老套会不那么吸引我。当然我也很喜欢软科幻感的二次元审美,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得那些漫画,我想很多创作者也受到了它们的影响。
段 炼
今年还有不少实验属性的作品,但整体看,它依然是少数。而且做实验的人说白了,基本上都有国外留学背景,这是个很阶级的事情,很少有小镇青年去搞实验电影。
范 庆
相比实验性,我还是更容易被好的叙事打动,这么多的片子,如果前一分钟能让我进入故事,那么我就更容易看完。这类片子就算有一些明显的弱点,比如美术或者摄影方面,仍然容易让我留下来。
肖耀辉
不得不承认这两年的叙事影像是非常多。但说实话,我个人还是非常怀念第二年初审片单所体现的状态,那一年出现的类型是非常丰富的,除了传统的叙事类型片,还有动画片、三维虚拟影像、LGBT故事和类型片。
肖耀辉
NOWNESS 天才计划作为短片奖,我们更希望它的评判标准能够和长篇电影节的标准区别开,我们强调评审标准的宽容性,鼓励带有实验感的作品。它可以不以叙事为重,只要包含趣味,有一个好概念,或者独特的视听。这种不追求使用传统电影的评判逻辑的评判标准,我暂且称它为无审美比较吧。
NOWNESS
原标题:《用短片“冒犯”一切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