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任子威:上过领奖台,就会一直想在那里
直到现在,任子威在冰面滑行提速之后,他仍然能体会到这种简单的快乐,风在耳边呼啸,过弯时的离心力让他心跳加速。
国庆节前一天,冰雪项目国家队在首都体育馆举办升旗仪式。任子威穿着北京冬奥会的冠军领奖服,站在了队伍的第一排。升旗仪式礼毕,任子威作为运动员代表发言。红旗下的演讲,也意味着他将作为短道速滑队的骨干,开启2026年米兰奥运周期的备战。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任子威拥有了职业生涯中最长的假期,他远离冰面,回归生活,陪母亲跳广场舞,过着与此前10多年不同的生活,轻松且自在。
直到教练问他:“你所有成绩都拿到了,接下来的4年,你还会这么努力吗?”
25岁的任子威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关乎未来四年,他将以怎样的方式度过每一天。在解锁运动员最高梦想——拿到奥运会金牌后,任子威需要给出下一个答案。
小时候,任子威的父母已经给他报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任妈妈喜欢文艺,于是任子威学过一段时间的小提琴和国际象棋;任爸爸爱好运动,所以任子威也被送去学过武术和游泳。但这些爱好培养到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小提琴没学会拉几个和弦、武术学了一节课就不去了,游泳更惨,任子威说直到现在自己都不会游泳。
喜欢滑冰的理由也很简单,他喜欢“打出溜滑”的感觉,哈尔滨的冬天零下二三十度,体育老师直接在室外泼了一桶水,泼出了一个简易的冰面。孩子们就在这种冰面上玩儿。
相比于游泳和拉琴,他只感觉到在冰面滑行就像飞翔一样,起速之后风呼呼吹过,这是一种“很爽”的感觉。直到现在,任子威在冰面滑行提速之后,他仍然能体会到这种简单的快乐,风在耳边呼啸,过弯时的离心力让他心跳加速。
任子威的启蒙教练王北铭很看好任子威,他觉得任子威小小年纪就肯吃苦肯练,将来一定能有所成就。直到今天自称“身体流”运动员的任子威回忆起启蒙教练带来的影响仍很是感激。
“他(王北铭)是一位很严厉的教练,他给我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我的爆发力、身体素质都是他在我小时候就完全铺垫好了。”
在竞速类项目的运动与中,戴眼镜的人不多,任子威算是其中之一。让他戴上眼镜的原因之一,或许来自于小时候的勤奋好学,任子威从小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几乎每次考试都能考到班级前五,直到他升到初三,任子威觉得精力不够用了。
“那时我们每天训练是不能停的,所以下午3点训练到晚上,你再回去上晚自习或者要讲很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就会觉得眼睛一直往下耷拉,不自觉就睡着了。”等到学业已经跟不上正常进度之后,任子威意识到,必须在学业和短道中间二选一了。
当时班主任找到任子威父母,劝他们让孩子好好学习,凭他的聪慧,考学也能成才。但任子威喜欢滑冰,体校教练说他身体素质好,他觉得自己能一直练下去。
初中毕业之后,任子威开始专门练习短道速滑,进入哈尔滨市队。
没过多久,任子威开始体验到专业训练带来的强度。哈尔滨市队请来了韩国教练李昌勋,他有自己的训练方法和节奏,训练量也是原来的好几倍。
“我记得他带的第一场冰上训练,就滑了两个100圈。以前最多就20圈,可能滑个四五组,但他上来直接就是100圈。”时隔多年,回忆起李教练第一天的训练他依然心有余悸,任子威又重复了一遍“100圈啊。”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让任子威和队友们叫苦不迭,不过任子威很快就体验到这种训练带来的好处——成绩的显著提升。在任子威口中,哈尔滨队长期处于自由生长的阶段,成绩也一直欠佳,但在李昌勋教练的魔鬼训练下,哈尔滨从三流队很快跻身一流行列,哈尔滨青年队几乎打遍国内无敌手,成年组的比赛也很少输。全国练冰上项目的孩子都知道哈尔滨队了,一提起他们就是四个字:“太能滑了”。
这种集体滑出头的感觉让任子威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训练的辛苦也被抛诸脑后。胜利是有惯性的,人一旦习惯赢,就会想要一直赢下去,任子威也不例外。
他的成绩很快引起了国家队的注意,2014年国家队选拔赛,任子威顺利入围,成为了国家队的一员。他仍记得刚进国家队时候的心情,当亲眼见到王濛和周洋的时候,任子威觉得有点不真实。他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公交车上看过她们的比赛,周洋冲过终点的那一刻,任子威甚至想在车上激动大喊:我也是练这个项目的!
刚进到国家队的任子威,骄傲的情绪还没来得及发酵,现实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来到国家队的第一堂冰上训练课,任子威就收获了伴随他职业生涯的称号——大象。
区别于后来稳健踏实的引申含义,“大象”最初并不是一个褒奖,那是李琰教练在场边看完任子威的技术之后,给他的评价:笨重、技术差、但体能好,跟大象似的。
当时任子威不太清楚这个评价对他来说究竟是好是坏,只是教练说这小孩要苦练技术,他就开始慢慢改技术。
每一天的坚持沉重且枯燥,训练项目几乎是重复的,任子威开始质疑:“我不知道去训练要练什么,也不知道我自己为什么要坚持,一直在质疑自己,感觉自己已经不会滑冰了。”
与此同时,任子威感受到了不进则退的生存法则: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南岗体校进到哈尔滨队的人变少,国家队的哈尔滨队员越来越少,再后来国家队的同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
竞争的过程很残酷,因为害怕被淘汰,任子威每天在训练中必须拿出最佳状态。他始终记得李琰教练对他说过的话:“不是4年,而是每一天。”
2018年世锦赛,任子威遭遇了挫败。
21岁的任子威称自己那时“年少轻狂”,觉得比赛就是干、就是冲,至于战术——已经被对手一眼看穿。
任子威仗着身体在赛道上猛冲,他靠速度领先,却在某个点被超越;他靠速度再次领先,却又在某个点被超越,反反复复,最终率先冲过终点的不是他。
奇了怪了,我脸上写着怎么滑了?吃了亏的任子威这时候开始意识到,李琰教练在他刚进国家队时说的“这小孩技术不行,得练”,是真的。
“一场比赛,有金牌实力的人五六个,大家在赛场上就是你猜我我猜你,比的就是细节。2018年还在靠冲速度比赛的我,路线已经被对手研究过了,他们知道在哪个点可以超我。”
所以现在呢?
“现在的我很冷静。我不需要滑那么快,但是我就能控制住你,你就是过不去,就让你很难受。”
2018年的任子威认为速度是快;4年后的他从一次次的吃亏和一日日的枯燥训练中读懂了:速度≠路程÷时间。
在质疑自己的那段时间,有没有想过放弃?任子威笑着说每天起床都想请病假不去训练了,但第二反应是:我还是得去,至少也要拼到冬奥会。说起自己的心里波动时,任子威面无表情,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奥运冠军,但在绝大多数训练日,他和普通的打工人并无两样。
任子威坚持到了平昌冬奥会,4年后又熬到了北京冬奥会。
平昌冬奥会男子1000米,任子威预赛因犯规被淘汰出局,最好的成绩是跟队友们一同拿到的男子5000米接力亚军。也让他心里憋着一口气——我也想站上最高领奖台。
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任子威,在平昌之后与想放弃的那个自己反复battle,还没站上过最高领奖台怎么能放弃?4年后,虎口拔牙的变成了任子威,他在男子1000米决赛的最终时刻惊险夺金,拿到了中国代表队在北京冬奥会的第二块金牌。
当大屏幕出现第一名任子威时,场边焦灼等待的他冲向金善台教练,师徒二人拥抱了很久,任子威开始忍不住流泪。教练拍拍他的肩膀,任子威接过国旗后绕场致意,他的眼泪没停过。对他来说,4年的坚持真的太不容易,“我觉得我这么多年遭受的挫折和困难,真的很难这些年,无论身体还是心理,还有外界的一些变化,我自己始终撑着一口气。”
直到站上最高领奖台,任子威还在哽咽。他说他曾幻想过无数次站在这个领奖台上自己应该如何表现,他想要真切的看国旗升起,想要大声唱国歌。但真站上去的那一刻,泪水模糊了视线,因为一直在哽咽,国歌也没能完整唱完。
每一个备训的夜晚,他都在睡觉前幻想着自己站上冠军领奖台的样子,但梦想成真的那一刻,他发现和自己预想的完全不一样。那种炫酷的感觉让人上瘾,甚至不惜再用四年的高压竞争,去换取那一刻的释放。
“你站上去过,就会想要一直在那里站着。”这是任子威给出的答案。
原标题:《任子威:上过领奖台,就会一直想在那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