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伍绮诗、斯图劳特等作家推出新作|10月世界文学热点
月末月初,我们纵览近一个月内全球文学期刊聚焦的话题,遴选其中有趣、新颖、观点介绍给大家。
10月,法兰克福书展终于迎来三年来首次线下展览,参展率恢复到2019年的七成左右。本月包括华裔作家伍绮诗、普利策奖得主伊丽莎白·斯图劳特、布克奖得主乔治·桑德斯在内的多位作家带来新作。
《出版家周刊》
法兰克福书展开幕
10月19日至10月23日,法兰克福书展于线下开幕,这也是其三年来首次在线下举办展览。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比往年安静许多,而法兰克福啤酒——展会经济的晴雨表——也降价至八欧元一杯。在今年的开幕式新闻发布会上,巴基斯坦小说家莫欣·哈米德发表了演讲。在他看来,在世界越发割裂的当下,小说更显得重要:“小说能讲述他人的故事,模糊群体之间的边界。写作、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深刻、充满希望的合作。”
《卫报》
伍绮诗谈新作
本月,华裔作家伍绮诗推出新作Our Missing Hearts,小说讲述了一个12岁美国男孩和其母亲之间的爱和恐惧。在《卫报》的专访中,伍绮诗回顾了美国极右翼的崛起,并坦承这部作品正源于特朗普时代的愤怒和仇恨:“在特朗普任期内,移民儿童和父母常常被迫分离,因此,我也写了一个离开母亲生活的男孩……我不知道如何跟我的儿子解释家人的分离。我很难直接跟孩子说,你可能会被迫离开父母。我把所有的这些都写进了书里。”伍绮诗的作品中一直都会出现亚裔美国人的身影。在她看来,在种族问题常常引起讨论的当下,亚裔、拉丁裔美国人和印第安人却总被忽视。
Lithub网站
文学、审美与道德
不少人认为,小说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映照、讽刺现实世界。但在作家娜塔莎·朱科夫斯基看来,在这种观点下,小说背负了历史、政治层面上的责任,作者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小说和历史纪实不应被混为一谈。对历史负有责任的不是小说家,而是记者、历史学家和公民。文学的影响力并非源于道德,而是源于审美。正如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所言:“人们总是想出关于小说的新理论,但第一条写作规则是:抓住我的注意力。”只有吸引住了读者,小说才能影响现实世界,而美感则是吸引力的来源。《使女的故事》的成功,不是因为它的反法西斯主义,而是因为它写得很美。艺术本身就是“无用”的——当一部小说的存在理由是体现某种主义、反映作者的道德感时,读者的体验就会被大大破坏。
《华盛顿邮报》
伊丽莎白·斯图劳特推出新作
在普利策奖得主伊丽莎白·斯图劳特的新作《海边的露西》(Lucy by the Sea)中,一个名为露西的女人离开了曼哈顿、搬去了缅因州,而世界也随着疫情大流行的开始陷入封锁。露西和前夫威廉住在海边的小屋里,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孤独、复杂的时光。值得一提的是,主角露西已经在斯图劳特的三部小说中出现过,而威廉这个角色则出现在了她的上一部作品、入围2022年布克奖的《哦!威廉》中。评论认为,斯特劳特完美地捕捉到了许多人经历的恐惧、沮丧和无聊,她零碎的写作风格,也为这个很少有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时代增添了真实性。
《时代》
乔治·桑德斯推出新作
本月,作家乔治·桑德斯推出短篇小说集《解放日》(Liberation Day)。桑德斯被《时代周刊》誉为“当代最优秀的英语短篇小说作家之一”,2017年,其作品《林肯在中阴界》获得布克奖。这部小说集探索了权力、道德和正义的观念,延续了桑德斯标志性的诡谲文风。在采访中,桑德斯推荐了俄罗斯作家伊萨克·巴别尔的短篇小说集《红色骑兵军》,认为这部作品在短篇类型、短篇顺序、叙事声音和故事内容等各个层面上,革新了短篇小说的写作、编排方式。桑德斯还谈到,自己会在工作室里放上吉他。弹几分钟的吉他,就可以让自己为写作做好准备——弹吉他让自己保持创造性思维,保持轻松、自由和有趣,以及让他“不把自己太当回事”。
原标题:《伍绮诗、伊丽莎白·斯图劳特、乔治·桑德斯等作家推出新作|10月世界文学外刊热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