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工人日报:心理治疗纳入医保,不仅是让患者省钱

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10-26 15:26
舆论场 >
字号

江苏省医保局日前印发通知,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自2022年11月1日起,在该省统一执行,不同类别医院的医保支付标准不同,个人先行支付比例为20%,实际收费超过医保支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患者负担。

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并非江苏首开先河。之前,北京、广东等地也先后做过试点。目前来看,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只是地方性政策,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地方先行先试的意义不同寻常。

心理治疗,是一个不该被我们忽视的话题。202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

一个人总要成长,随着步入校园、职场等,各种压力及竞争会给一些人带来某些心理困扰。即使在老年人群体中,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带来的孤独感、悲观情绪等,心理问题也不容小视。

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心理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正视。在家庭成员出现心理问题后,不少人会回避甚至讳疾忌医。“你就是想多了”“你就是太内向”等诸如此类的说辞,常常是人们回避心理问题的借口。

心理治疗纳入医保,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在提示公众,心理疾病同样是一种疾病,和感冒、发烧一样。一个人心理上出了问题,可以去看医生,不用藏着掖着。正视心理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病耻感,有助于患者大大方方地接受治疗。

图源: 新华社   作者:徐骏

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另一个现实意义是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医疗负担。在一些大城市,经物价部门批准的、副高职称以上专家一次心理咨询的费用,往往要好几百元。这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出于经济负担的考虑,可能会放弃治疗。而心理治疗纳入医保,能让更多心理疾病患者有底气走进医院。

如同很多疾病的发展都有个过程一样,心理疾病也有轻重之分。比如,一个学生因一次重要考试没考好而“想不开”,一个年轻人因丢了工作而感觉“人生幻灭”,这些初始的心理症状,如果通过心理疏导、治疗,可能会让当事人较为顺利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但如果不加以干预、任其发展,也可能会使当事人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发展成抑郁症、狂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或精神疾病。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应该说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治未病”的功能,即在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没有达到严重程度之前,将其病情消灭在萌芽、初始状态。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该再避讳心理疾病问题。相反,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是一个有益探索的开始,有望帮助相关患者及其家属早日走出心理阴霾。

    责任编辑:陈建慧
    图片编辑:李晶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