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摄影收藏⑨|大理国际影会:中国摄影收藏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编者按】
在中国,摄影收藏还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图片已经是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了,但收藏摄影似乎仍是一件遥远的事。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逐渐活跃,越来越多的人与机构开始意识到了影像的价值:出色的摄影是时代的见证,也具有艺术价值,连接着个人与集体记忆。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理国际影会已成为中国最富知名度的摄影活动之一,影会的办展理念“影像看世界,典藏看大理”展现了其打造一个兼顾摄影节与博览会功能的愿望。作为影会的艺术总监,鲍利辉与许多投身于影像收藏的人一样,从摄影师一步步走来。他曾是摄影记者,拍过几个著名的专题,他是中国金像奖的评委,也是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多元的身份给鲍利辉多样的视角,让大理国际影会的每一步都实实在在地走在推动中国影像收藏的路上。日前,澎湃新闻采访了鲍利辉,他认为当前中国摄影收藏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八届大理国际影会嘉宾合影
澎湃新闻:大理国际影会是中国当代影像收藏最具影响力的摄影活动之一,是什么使你建立起大理国际影会?
鲍利辉:2001年,我受到法国尼斯国际摄影节的邀请,作品《远来的云》《戒毒》参加展览,其中27幅作品被法国尼斯摄影博物馆收藏,这也是我第一次涉足影像收藏。八年后,2009年首届大理国际影会举办,我提出了“影像看世界,典藏看大理”的理念。当时,影像收藏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我以做公益的方式邀请画廊来大理参展。希望通过组织大型影会,让摄影师展示作品加强交流;通过搭建摄影作品的销售平台,助推影像收藏,把当年在法国得到的那份礼遇和快乐带给更多的摄影师。
《远来的云》系列之一。鲍利辉作品
《远来的云》系列之一。鲍利辉作品
《戒毒》系列之一。鲍利辉作品
澎湃新闻:在大理国际影会的基础之上,您也积极发起了许多“影像收藏”的活动,可否和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故事。
鲍利辉:2013年,我作为《秘境 PHOTO》杂志的总编辑,发起了“中国60名家影像收藏助推计划”,想通过打造一个更加成熟、完善的影像市场,让优秀的摄影作品能够走进读者视野,提高公众对摄影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包括在2018年第27届洛杉矶摄影博览会中,我以 PHOTO LA 大中华区联合策展人的身份,以 “引进来,走出去”作为理念,展示和推广了许多国内优秀摄影作品,学习和借鉴了国外成熟影像市场经验。尝试通过搭建国际影像艺术的交流平台,为国内影像收藏市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2019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影像收藏向更深的领域开拓,最终取得了100位老中青三代摄影家的信任与支持,2020年落地实施了“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我觉得这是十分有趣的,我们不仅向更广泛的群体推广了影像收藏,也让影像收藏为文化艺术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惊涛裂岸》 杨元惺 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北京四季青人民公社收大白菜》 刘香成 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思想者》 王文澜 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阜新蒸汽机车》 王玉文 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影像收藏的推动者,在这个过程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鲍利辉:我认为摄影艺术不应该只是高居庙堂的存在,而应该是与大众进行分享的艺术。“艺术即生活”的生活方式一直是我所倡导的,这些年一直在不断探索。艺术创作是个人的事,艺术事业是大家的事。我始终在尝试以自己的艺术语言去影响更多周围的人。 打破其中的层层边界,让大众走近艺术,开拓新的文创领域,推动影像收藏进入市场。在可以跨界的地方跨越,把可推动的艺术活动推向我们可以到达的极致。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摄影收藏在艺术收藏中的地位?
鲍利辉:我一直认为影像收藏是一项需要薪火相传的事业,这也是一个需要有足够耐心和毅力才能完成的工程。这无疑是当今公认的艺术品收藏推广中难度最大的门类,我们在亟需完善和发展的中国摄影发展之路上找不到能够借鉴的成熟经验。但我们将与摄影家、收藏家、社会各界影像收藏爱好者一起秉持初心,在不断学习中笃定前行。
《桂林水墨》段岳衡 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越过山丘》 王新妹 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陌生人》贺延光 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Face to Face 面对面之弗孔》 钟维兴 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何时离去》 骆丹 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吉象》陈远明 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澎湃新闻:您认为当下中国摄影收藏面临着哪些问题?
鲍利辉:相比西方欧美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就有了规范的摄影收藏市场和相对完善的收藏交易体系,而中国的影像收藏才刚刚起步。在此前提下,我认为目前中国摄影收藏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虽然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民间的力量介入到了影像收藏的事业的推动中,譬如成都当代影像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艺术馆介入,但很多国家级的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在影像方面的研究和收藏上还有待完善。
其次,中国现有的摄影画廊这些年的发展也比较迟缓,总体上还是呈现出维持原状的情况,影像收藏群体的培养方面有待提高。
另外,国内仍然缺少一种从宏观层面上对影像收藏事业的鼓励以及相应政策法规的支持,比如相应的减税、免税政策。
第四个方面是,尽管中国有着巨大的摄影人群,但是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思想认识的因素,导致了人们对影像收藏市场的不了解以及不信任,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种约定俗成的消费认知,比如对画廊出售的影像收藏作品的原创性仍持一种怀疑态度,认为摄影作品是可复制的,从而缺乏一种对影像收藏的正确认识。
澎湃新闻:继续推动国内影像收藏,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鲍利辉: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影像收藏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通过组织各类摄影艺术活动持续培养大众对影像收藏的正确认识,还需要在宏观上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唯有团结各方的力量一同努力才能把影像收藏事业真正的发展起来,如此看来,中国的摄影收藏事业任重而道远。
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主展场
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开幕海报
澎湃新闻:近年来,各地的摄影活动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大理国际影会在疫情下是如何自我调整的?
鲍利辉:不得不说疫情的确改变了中国摄影展会的生态,去年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举办之时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那个时候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适应疫情带来的变化,让影会能在疫情的影响下平稳“落地”。为此我们也相应付诸了一系列行动,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沉浸式云展厅”双线开展。然而如果没有线下交流的摄影展会始终会带来遗憾,因此,在不违反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线下我们将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个展览、20000余幅摄影作品一一呈现,并通过摄影世界官方微博账号进行了十场“摄影大咖带领观众云观展”的直播活动。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这届影会仍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好评,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把影会一直办下去的决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