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刚刚,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又一个韩国作家!

2022-10-26 13: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刚刚,我一口气读完了韩国作家郑宝拉的《诅咒兔》。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0篇诡异、恐怖、荒诞的小说。

郑宝拉出生于1976年,写小说,也研究俄罗斯和东欧文学,目前已出版三部长篇小说和三本短篇小说集。

2022年,《诅咒兔》入围国际布克奖短名单,为她迎来了国际声誉。

国际布克奖评委会认为:《诅咒兔》是一本打破了类型的短篇小说集,模糊了魔幻现实主义、恐怖故事和科幻小说之间的界限,并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主义非常真实的恐怖与残酷。

那么,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小说?好不好看?写得如何?

(以下有大量剧透)

(文章写得有点长,希望大家可以读完啊)

1

作者说,《诅咒兔》是一本凄凉故事的合集。

当你翻开它时,可能首先会被那些古怪的设定吸引,它们确实吸引眼球。

不论是可以用来诅咒的兔子台灯,还是从马桶里钻出来的头,或者不用性交就莫名其妙的怀孕,都让人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反应,以至于笑出声来。

但是当读者一篇一篇读下去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另一版本的《暗室手册》。其中充满伤痕、怨恨和你死我活。

笑声被取消了,换进去的是无尽的黑暗(「黑暗」这个词反复出现」)、痛苦和孤独。

2

《诅咒兔》是小说集中的第一篇。它讲的是一个复仇故事。

所有的复仇故事都是为了寻求公正,赢回尊严。在复仇故事里,我们总是能体会到道德能量和一种怅然。

道德能量来自于天平的归正,作恶者终于受到惩罚。怅然则来自于一片废墟的结果,即使惩罚达成,恶行也已经发生,甚至已经影响到许多无辜的人。

在《诅咒兔》中充当复仇手段的是爷爷制造的兔子台灯,它是一种诅咒物。通过它,获取不义之财的社长不得善终,不仅企业破败,孙子和儿子莫名死去,自己最后也跳楼自杀。

《捕兽夹》是另一个包含了诅咒、复仇元素的故事,读起来很有一些《子不语》的味道。男人在野外遇到一只受伤的狐狸,他发现狐狸流出的血会凝结成黄金。他把狐狸带回家,囚禁它,榨干它。狐狸死后,儿子也流出了黄金血,但是需要先吸食女儿的血。于是,他囚禁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女儿又怀了儿子的孩子。

终于,这是一个不需要多说的破败的结局。

在这两个故事里,小说集中叙述的是复仇得以实现的过程,比如社长的孙子如何痴呆,比如男人的家庭如何崩溃。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会体会到复仇的快感。

但是,这两个故事中,原先的受害者,却几乎是空缺的。狐狸死去了,不再说话。因社长的恶意竞争而家破人亡的一家也早已消散,替他们复仇的是叙事者「我」的爷爷。在这篇小说的最后,读者会发现,一直给「我」讲故事的爷爷其实早就死了。因为「如果诅咒别人,最终自己也会走进坟墓」,爷爷为朋友复仇,自己也搭上了性命。「我」的世界中,现在只剩下黑暗。

3

同样关于复仇的故事,还有《冰冷的手指》。这篇小说在形式上和其他篇目很不一样,除了恐怖元素,它承袭的是海明威和卡佛的写法,大量充满空白的对话需要读者去填补。

读它就像是在玩一个解谜游戏。我们需要找到蛛丝马迹,拼凑出死者的身份。

这里岔开说一句,《诅咒兔》中的大多小说,结构上并不严密。它们有时候甚至不太像现代小说,而更类似于远古传说,或者聊斋里的鬼故事,充满不必要的细节,重复的情节,和一种随机性。作者的控制力没有遍及每一个句子。有时候小说就像是一个被戳破了的气球,正在一点点漏气。《我的快乐之家》就属于故事还没结束气就漏完了。

那么,回到《冰冷的手指》。我一开始粗粗看过去,以为只是一个循环结构的故事:一个人被自己撞死了。

但是读完之后,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答。比如标题「冰冷的手指」到底是谁的手指?那个重要的道具戒指有什么作用?一直在说话的纤细的声音,她是谁?死去的主人公又是谁?

我认为那个纤细声音的女人就是崔老师本人。这一点我不是百分百确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叙事中的「她」,这个懵然无知,忘却了一切,在黑暗中摸索,死去,然后又一次死去的人,正是故事背景中崔老师的丈夫出轨的对象。她摸索的戒指,自然是崔老师的丈夫送给她的。

在我们开始阅读这篇小说时,和主人公一样茫然。但最后,我们发现,她的死亡来自于一场复仇。她是被报复的对象。报复她的当然就是那个纤细声音的女人(很大概率是崔老师),她早已经死了,以鬼魂的身份制造了这起车祸。

不论是故事还是形式,这篇小说都不新鲜。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探寻一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站在哪里?她是站在女鬼那一边,还是这个无辜死去的女主人公呢?

这也是这本小说中,很有趣的一个地方。郑宝拉总是在写复仇,但是她并不是写一个人如何受到到迫害,如何复仇,她不特别渲染复仇的正当性。相反,她喜欢站在被复仇者的视角,描写发生的一切。

《诅咒兔》《捕兽夹》详细讲述作恶者终于死于非命。有一种复仇后的快感。但是,《冰冷的手指》就很不一样。被复仇者在这里处于一种懵然无知的状态,最终死去。

而这样死去的,还有《再见,我的爱人》和《头》中的主人公。这两篇小说也是以被害人的视角展开的。

《再见,我的爱人》写的是「我」和陪伴型机器人之间的故事。「我」一直爱着它们,但最后,陪伴型机器人把「我」杀了。这对读者来说是一重冲击,因为作为叙事者的「我」,在这个故事里显然拥有最强的主体性。这样的设计不仅制造了反转,也与小说的主题相契合。在以「我」为中心的叙事中,「我」始终看不到他者。「我」之所以被杀,正是因为机器人不想被人类废弃、回收。

《头》拥有一个脑洞大开的设定,如果说陪伴型机器人太过常见,那么一个由排泄物组成的头,实在很难想象。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个由排泄物组成的头,逐渐成长为人,终于替代掉了原本的主人公。

《头》的叙事也是从主人公的视角展开的,但是最后「她」却被冲到马桶里去了。

现在,我们还是要回到那个问题,作者怎么看这种不对称,她为什么要站在被害者的视角写故事,但却不让我们为被害者的被害而难过?

她有意制造一种震惊,让读者从受害者忽然变成了「并不无辜的人」。

作者在后记中似乎给出了原因:

「登场人物比起相爱或感到高兴,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挫折、绝望、愤怒、渴望、孤军奋战、背叛与被背叛,杀害与被杀害等方式,与他人产生联结,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流。」

「拨乱反正,惩恶扬善或复仇,在不同的情况下并不都是必要的。哪怕这些事情都完成了,这个世界也仍旧苦涩,人类依然孤独。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4

人类依然孤独。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这正是我们读这本书,越来越深的感受。你看到各式各样的复仇,各种暴力,惩罚,但是一切都没有更好。

《伤疤》是这本集子中最长的一篇。它的故事很像一部恐怖电影《你将不再孤单》。那部电影讲的是一个被囚禁的女孩,被女巫选中,最后也成为了女巫。她在人类村庄游荡,三生三世,历经各种遭遇。人类,是可怕的,充满罪恶的,不可亲近的。

在这篇《伤疤》中,男主人公从孩时起就被祭献给村庄附近的怪物,一只大鸟。他被关在洞穴中,终日黑暗,没有伙伴,没有未来。每一次,怪物都要在他的身上咬出一个伤口,及至成年,伤疤已经遍布全身。他终于逃脱,但走到人间,立刻被人类戏弄、奴役,他或许是感受到了爱,终于击败怪物,却发现,村庄依附于怪物而存在,怪物死后,村庄也衰败了。人类需要恐惧的阴影。人类的世界就是充满恶行。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承担着绝对的孤独。

最后一篇《重逢》是最有历史感、现实感的故事,虽然其中出现了鬼魂。这个鬼魂是一个老爷爷,他是波兰人,曾被纳粹抓进集中营。「爷爷一生都沉浸在对已经结束的战争和已经消失的集中营的恐惧中,他生活在自己搭建的集中营里。爷爷直到死后,才真正自由地走在自己的城市。」

在这个故事里,「我」和「他」都是能看到鬼魂的人。我们恋爱了,他请求我捆绑他。我问他为什么需要被捆绑,他说,这让他感到安全。「像是得到了一种允许。我这样的人,也可以活下去的允许。」

最终,「他」在练习过无数次的上吊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无尽哀伤的故事。是一个人无法承受自己的幸存。是对所有的暴行的无力哀叹,「我们在期待某种东西,却不知道该期待什么。未来并不存在。他,以及我知道的所有生活的类型,全都锁在了过去」。

5

最后,我们要聊一聊恐怖。

这10篇小说虽然侧重各有不同,但大抵可以归类于「恐怖故事」这个集合之中。打开这本书,你会看到许多常见的恐怖元素。

而说起恐怖,我们很容易想起黄丽群的那本《海边的房间》。公平的说,我从《海边的房间》里感到了恐惧和战栗,但是在《诅咒兔》中却没有。很大一个原因在于黄丽群的故事大体还是遵循现实主义的手法展开叙事,她在一个表面正常的故事里放进了不正常。当那个不正常被悄然揭示的时候,会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相比之下,《诅咒兔》里的小说从第一个句子就告诉你「这是一个幻想故事」。而在一个幻想故事里,反常并不让人惊异,而是被转化为一种娱乐,一种使人们获得快感的方式。

是的,恐怖是一种娱乐形式。全世界每年产出那么多恐怖电影,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作为娱乐的恐怖故事里,我们屏住呼吸、捂住眼睛,体会肾上腺素上升的快感,把恐惧变为一种安全的游戏。

在现实中,死亡是意义的终结,但在很多恐怖故事中,死亡变成了一种表演,一个必要的元素,一种缓解我们焦虑的排练。在这个意义上,恐怖故事必然是反真实的。它在血浆、虐杀、追击中展示死亡,同时也是在拒斥死亡。它制造幻觉,却也把我们拉远。

我们依然处于现实主义的强大传统之中。真实永远是一个标准,不论是何种意义上的真实。

显然,《诅咒兔》不是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下回答我们对世界的问题,而是从传说、鬼故事中得到抒发。它以一种迂回的方式接近了我们的内心。在这些小说中,人物往往没有名字。要么是「她」「他」,要么是「我」,或者是「男人」「丈夫」「老人」。就像《失明症漫记》一样,这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世界。它们不是某一个人的独特经验,而是人类的故事。它真正传递的不是恐怖,而是哀伤。

原标题:《刚刚,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又一个韩国作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