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5岁,间歇性焦虑,但我“耗”得起

2022-10-26 07: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 | 邱瑜敏

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

职业发展、自我价值、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生活中的磕磕绊绊,随便拿出哪一样来,都难免会让人疲于应对,陷入情绪的拉扯和内耗。

但,换个角度,内耗对我们而言,只能是吞噬意志的猛兽吗?

作家余华给出了另一种解释,最近,他在一档节目里提到,“精神内耗的某种程度是在寻找一种出口,寻找他自己人生的出口”。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Ta必须要面对的人生命题,独属于自己的。而情绪,恰是那个提醒。

它在提醒你,别再沿着惯性前进,别再陷入外界的噪音,而是——Stop!听见自己的声音,来为自己真正做点什么。

在不确定的当下,年轻人是怎样经由情绪的提醒,找到了自己的那个出口?

「后浪研究所」和三位走出了情绪低谷的年轻人聊了聊:有人因原生家庭的影响陷入PUA的怪圈,有人困在疫情的封闭之中焦虑难安,有人则是刚踏入职场就被不可控的工作搞得身心疲惫……

但最终,她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出口。

她们所经历的,或能给每一个在情绪中打转的人一些参考和慰藉。

以下,是她们的讲述。

当一个不断被PUA的老好人,

停止了讨好

去年的分手,对我情绪上的影响比较大。当时每天早上起来,就会止不住想一些很负面的想法。我每天都会想,自己已经很好了,已经非常为对方考虑了,为什么还这样对我?

我一句两句讲不清楚,但是确实(我们俩的关系)有PUA的成分。他会对你情感忽视,包括Gaslight(煤气灯效应,是指对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也会有。但是当时在那个关系和情绪中你意识不到,需要花好多的时间去理清这些东西,然后慢慢走出来。

内耗会很大。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觉得必须得想办法开解自己。

我会看书,心理学相关。你会发现一切的情绪,包括你自己的反应都是有原因的。

网图 图源视觉中国

我渐渐意识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会很大程度影响你的亲密关系。

当时我(在网上)写帖子,想记录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是一种抒发,帖子里的一句是,我想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先考虑别人。

怎么说呢。我出生在四川,小时候我爸妈会教育我说,不管多小的事情,都要先考虑别人。比如,跟其他人吵架,不管是谁对,也不管这个架是谁挑起的,我肯定是挨骂的那一个。同学欺负我,我妈妈就会说,肯定是因为你的问题。潜移默化的,做任何事情,我会优先考虑别人会不会舒服,别人会不会生气。哪怕我心里不乐意,我还是会配合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我自己想做的。

高考那年,填志愿的时候,我想去离家远的城市、学医,但这两项都被家人否定了,最终我妥协了,报考了妈妈一直想让我考的985学校。现在的我很后悔没有坚持自己的选择,但是当时的我也没有勇气去坚持,我不想让妈妈伤心失望。

过多考虑别人确实会委屈自己。你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你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然后你会觉得好像只有这样你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比较好的相处下去,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一段真正好的关系是,你能够真实表达你自己。

意识到了这些事情,慢慢抽丝剥茧,去减少这些对你的负面影响,我觉得是一个过程。

慢慢地,我发现我已经能够建立起保护自己的屏障了。

我会远离那些可能会给我负能量的人,他们总是在否定你,说你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还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记得去年我失恋的时候,当时特别伤心,我给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打电话,他在还没有听我讲到底发生了什么的状况下,就开始说是我的不对。那之后,我就渐渐疏远他。要把那些真的爱你支持你的人留在身边,自己才会越来越好。

工作中,我也会更勇敢地维护自己利益了。比如去年我主动和领导争取涨薪,还找到了大领导谈判打折的年终奖问题。

网图 图源视觉中国

在和父母相处过程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事事顺从了,我觉得很不爽的时候,会直接讲出来,甚至还会发个火。比如说,我妈妈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其实我妈妈很爱我,我会跟她,你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会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她也会反思,她希望我能过得更舒服。

尤其是结婚这件事,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没有因为家人催促就盲目地去相亲、恋爱。我爸有很大情绪,曾经他酒后冲着我发火,“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糟糕吗?就是因为你单身,因为你没有结婚。”以前,我会因为这样的话题感到自责折磨,也很抗拒沟通。但现在,我不会对自己未婚而感到羞耻和抱歉,反而能非常平和地跟我爸沟通,聊现在的大环境和我的想法。

这时候,你会发现,当自己情绪稳定之后,别人也很难再去像以前那样影响你,甚至可能会开始反思自己。今年我爸还跟我说,不管怎么样,我都会爱你的。我挺感动,也很惊讶。

20多岁的时候,我是一个比较恋爱脑的人,当时我在异国恋,男朋友在国外不可能回国,我放弃了自己国内的工作,为了跟他在一起。年轻的时候,女孩子真的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别人身上。现在,我会把自己放第一位,努力搞事业。

把很多东西建立在别人身上,一旦这个人的态度改变或者关系发生变化,可能你的生活就崩塌了。人这一辈子陪着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别人可能来也可能走,只有你自己先坚定地爱自己,你的世界才会一直保持安全。

当一个习惯倾诉的「软」妹子,

享受起了独处

对负面情绪,之前我没什么特别的见解,直到我自己非常深刻地经历了。

去年,有两个事情让我特别容易走进负面情绪。一个是去年十月份,墨尔本一直在断断续续的封城,可能今天还能正常出门,明天会突然说封城了,不能出去了,封控最严格的时候,离家不能超过五千米。我有将近三年没有见到自己国内的亲人了,那段时间特别想家,有时候连电视剧里一家人在一起吃个家常便饭的场景,我都会看得痛哭流涕。这些特别微小的事情,能让我的情绪一下子崩塌。

还有一个是,在人际关系上,我非常容易被他人所影响。我不是那种会刻意去迎合别人的讨好型人格,但是我会在乎别人的反应。我之前的性格是,习惯找人倾诉。

情绪崩溃的时候,就好像一个人单手挂在悬崖边,马上就要坠入深渊。找人倾诉就是我的呼救,如果他们的反应特别轻描淡写,甚至说出“你怎么会这样想,我真的看不出你也会不开心”这样的话时,我觉得是二次伤害,就是在我的伤口上面撒盐。

我决定去看看心理医生。

网图 图源视觉中国

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循序渐进,看起来是他一直在发问,带你进入一个一个情境中,你就站在里面,直面你最害怕的、最回避的一些情绪。最后你把那个因果慢慢自己梳理好之后,问题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你知道吗?我觉得他就是我想要找的那种倾诉对象,平静地接纳着我的一切。激动的时候,我飙过脏话,也哭过,但每次我抬头看视频里的他时,他永远笑着看着你,然后说,我知道你非常有挫败感。

一下就觉得自己被接纳了。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在他那里,我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情绪认可。也就是在他的引导下,我逐渐去寻找一种“平衡”的表达状态,我不知道这样的形容是不是清楚。就是当我在倾诉的时候,对方的回答不再是我唯一的“稻草”,而我的表达、直面和感受在这当中变得格外重要。

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出去走一走。暴走一个小时。墨尔本这边地广人稀,很空旷,有很多树,天气特别好的时候,我就有时候一边听歌或者听播客,一边在想一些事情,加上身上一直不停地在出汗,在走路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老实讲,之前我的人生一直处在一个特别平静的状态。顺利念书,做每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应该做的事情,没有杂七杂八的事情要去操心。可是当我去年经历了那个情绪低潮之后,我觉得人生有时候是需要一些痛苦的,太平静的人生,你就不会有那种一下子的醍醐灌顶,自己某一块的能力好像突然打开,你的人生更加丰富了。

孙婷儿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情绪话题相关的内容

在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到一些力量后,我逐渐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做一些girls talk的节目。就架起一台相机,邀请我的好友们随意地聊。我会发现,这样的感觉还蛮神奇的。

当你自己并不寄托于他人来开解情绪,而是全然地放下来聊,可能是一些当下还没法得出答案的一些事情,但至少你在坦然地正视它们。有的时候我跟我的朋友会直接聊到爆哭,但我也知道我们在逐渐拥抱一些东西。

当一个职场新人,

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去年12月份,我正式入职了这家互联网大厂。在入职后的第5个月,我便经历了职场生涯中的第一场“波动”,被调去了一个很新的项目组。

原本的工作节奏被新组别的职责划分打破,新组内不如先前的分工明确,每一个人都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应对各种琐事。这对于职场小白我来说,莫过于愁上加愁。一方面,我很渴望在第一份工作中被看到,所以在接到各种各样的需求时,我的第一反应总是“好的”、“没问题”。甚至在我接下的成堆任务中,还有不少是涉及陌生领域的。

你懂吗,就是你很希望把所有事情做好,但时间根本不够用。回忆起来,那段时间算得上是一段至暗时刻。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害怕承担工作压力的类型,但我害怕无由来的压力,一时半会看不到出口的紧迫感。我就默默地跟自己较劲,甚至感觉有点自我怀疑、挫败和懊恼。

这不是我理想中的工作状态。我很急切地想要抓住自己能够适应的工作节奏,像所有slay职场的电视剧那样,但也实实在在地感到力不从心。

就在我打起退堂鼓,犹豫这份工作究竟是否适合自己的时候,一位共事的同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当时我们共同负责一个项目,但工作的内容对我俩来说都是相对较新的领域范畴。同事并没有拉着我在这个相对陌生的任务面前苦熬,而是直接请教了另外一位比较资深的同事。在充分和高效地了解了项目的系统流程后,我们明确做了分工。这项陌生的任务在同事的带领下,少了平时额外的“损耗”,我好像也能更加集中精力来完成自己的这一部分工作内容。

从这当中,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模式。

最近很火的某档职场综艺里,我记得里面的ceo在跟员工谈话的时候说道,“检查brief,明确分工是很重要的能力”。对于我来说,接到一件任务后弄清原委,明确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后再展开工作,是现阶段需要做出的改变。这也能帮我节省很多“步入正题”之外的时间跟精力损耗,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迈出这一小步后,我意识到在接手很多工作任务的时候,其实是需要不断去做平衡和划分的。有一颗想把事情做好的心固然重要,但如何聪明地去做,更重要。

既然我们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内耗,那又该如何不再原地打转,找到那个出口?

马尾、婷儿、小于,都给出了各自的回答。

陷入到情绪的惯性中,我们常常无法自处,甚至自我折磨。那些EMO时刻,混乱斑驳的思绪、掩面哭泣的瞬间,不为人知的心事……但,如果你愿意转身,接受并且正视它,它又何尝不是一个提醒你必须做出改变的清晰信号?

察觉到来自情绪的提醒——闭上眼睛,屏蔽掉一切外界的杂音,将你早已习惯于忽略、甚至深埋的那个内心最细小的声音,放大、再放大。

只有听见它、释放它、尊重它,才可能发现走出迷雾森林的地图,找到那个透着光亮的出口。

你有精神内耗吗?你解决自己精神内耗的方法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