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石库门的“重生”:《相遇建业里》

2022-10-26 13: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为上海城市空间格局的基本构成,里弄伴随着上海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逐步扩大规模、更新形式,逐渐占据了日常生活的大幅空间,间接促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

同时,里弄细密的空间、亲切的尺度、丰富的组合形式支撑着上海的城市肌理,与历史环境相协调,也与外滩、南京路、淮海路等地摩天高楼林立的都市形象相映成趣。

近代上海在建筑方面最亮丽的景象是大约9214条的里弄,以及20多万幢遍布市区的里弄建筑,这是上海市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底色。其中,1929—1938年建成的建业里是当年法租界规模最大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群,也是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同济大学出版社新书《相遇建业里》,通过解读建业里——这一上海里弄典型样本,带读者更真切地认识上海这座城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积淀形成的城乡空间脉络和文化风貌。

《相遇建业里》

徐洁 朱劲松 编著

ISBN:978-7-5765-0317-3

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业里的修缮和保护从2004年起到2017年止,经历了漫长的策划和功能调整。由于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建业里最终采用成片保护的方式,创造了里弄住宅保护的建业里模式。

本书从它的投资规划、设计营造,来理解上海金融发展的起因和城市土地的保护历程;从它的建筑空间、设计元素,来领略里弄鲜活的风貌细节和其在现代城市中的转变更迭;从它日常的商业活动、饮食起居,去发现街巷建筑中过往与当下的记忆。

内文试读

在建业里致密、扁平、均质的石库门肌理中有一片广场,它打破了街区棋盘式重复的单调性,成为建业里社区最大的开阔空间。作为建业里曾经独树一帜的“内街”,这里见证了整个社区的初生、演变和再生。

▲从空中俯瞰里弄广场,

像极了欧洲老城中的广场,空间疏朗。

如今质朴的内街广场,虽不比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宏伟规模,也缺乏纪念性和仪式感,却同样具有完整的围合形式。建业里中弄自南而北由7幢联排里弄组成,初建成时靠南的三幢皆为上宅下铺形式,取消了南面的天井,加上第一、第二排是背靠背布置,因此第二、第三排之间形成了一个东西向狭长的开放空间。广场东西长约50米,东端宽约12.65米,西端宽约18.75米。第二、第三排建筑面向该露天空间,均开设了成排的店铺,其中单开间店铺24间,双开间店铺4间。店铺深入里弄内部,提供了整个地块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生活服务。

内街广场的设计初衷是用于居民活动。而基于实用至上的集体性需求,建成后一个露天菜市场很快就在这块空地上自发产生,满满的箩筐推车呈放射状紧密排布,蔓延至周边的支弄小巷,熙熙攘攘的景象在这片相对安静的街区里显得格外热闹:“凌晨三四点钟菜场进菜;四五点钟,清垃圾和招呼居民倒马桶的呼喊此起彼伏;五点钟,居民就陆续来买菜了。精明一点的拿个小凳子、砖头代替人在菜摊前占位,缩短买菜的时间,老实人就一个个摊位排队买菜……广场上还有流动小贩,他们挑着担子,一路叫卖白糖梅子、西山杨梅、糖炒栗子、赤豆粽子、糯白果、糖藕糖粥……有时候还有吹糖人、捏面人、拉洋片、卖蝈蝈蟋蟀的小商小贩,景象热闹非凡。”

建业里的内街菜市场延续了传统庙会集市的热闹、鲜活和喜悦,编织出里弄纵横经纬中最丰富多彩的律动。从春秋到冬夏,从白天到夜晚,无论天晴或下雨,活色生香的市井烟火每天在这里循环上演。买家与卖家、街坊与邻里在这里邂逅、聚会、交谈、玩笑。擅于精打细算的居民在追求实惠的同时不忘讲究精致,对于他们来说“贴隔壁”的小菜场不仅是居家过日子不可或缺的,还为平凡的日子增添了一种生趣和仪式感。

作为建业里的主要特色社区中心,内街广场打破了里弄住宅区惯有的单一而沉闷的肌理和格局,聚合了更为丰富的商业、人流和活动。广场的空间留白使它适用于多种目的:它是临时的集市菜场,可以摆开许多摊位,与周边的固定商铺互为补充;它是居民自发聚集、社交娱乐休闲的开放空间之一,吸引人们来此;它是里弄进出交通要道的汇合之处,衔接起外出与归家两种不同的状态;它还是儿童的游戏场、学堂的操场、节日庆典大型集会的首选场地……对建业里而言,中心广场上满载的市井烟火气和人情味,是其他环境难以给予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石库门住户居家生活中那种拥挤、压抑和乏味的氛围,促进了更多的交往和活动,乃至催生了归属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建业里东弄经过整治,菜场被搬离,转而在一街之隔的岳阳大楼底楼新开了一处菜场。

▲各条巷弄都可通往广场。

在层层包围的红色中,广场成为空间的中心。

如今,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再生历程,原本的内街以城市客厅的方式回归,被赋予新的功能和形象。虽然内街广场的景观发生了一定变化,广场上的各种吆喝买卖和市井生活不复存在,但昔日露天小菜场“邻里交往、邂逅闲聊”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记忆,被如今的建业里内街广场承接并升华,通过场景再造、灯光照明、家具小品和绿植景观等,结合一系列的沙龙、讲座和展览,使得内街广场与当下的城市生活建立起物理性的连接,住客与游客、消费者与行人过客都可以自由地穿梭、漫步,构建起社区新的磁极功能和容器功能。

开放式的露天茶座,每一围合都是一方小小天地,是朋友会面、闺蜜相约的社交空间,在这里人们是放松的、自如的、有归属感的;夜幕时分,霓虹闪耀的广场将灯火、音乐、美酒、美食结合,人们露天围坐、品鉴畅聊,洋溢着自由与快乐的氛围;社区还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集市、讲座、展览、节日庆典等,提供了一个人与人面对面互动交流和展示的舞台,为住客和游客带来喜悦。而社区推出的艺术家驻点计划,把雕塑、装置等当代艺术作品摆放在里弄历史风貌的露天现场,对观者而言,在亲切随和的现场邂逅艺术,不失为一种有意思的观看体验。

▲广场的设计强调了标识性,

景观塔因为钢结构和网格图案而通透轻盈。

建业里保护与再生项目不仅是物理性的修复过程,也是生活状态的转换过程。中心广场上没有了昔日的生活琐碎,却依然是聚合了许多人与活动的开放空间,呈现久违的烟火气,回归生活的仪式感,还有现代人向往的疗愈心情的悠闲生活。文化与艺术、历史与潮流、商业与社区,矛盾多元的气质共存共生,多元文化和创新的生活方式也从老旧街区中萌生绽放,让这里的生活丰富、混融且充满活力。

目录预览

内页预览

原标题:《石库门的“重生”:《相遇建业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