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庆阳饸饹面:时间带不走的味道

2022-10-24 1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麦为食的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碗面。在庆阳,这碗面就是饸饹面。

四季轮替,遑论寒暑,一碗热气腾腾的饸饹面,最能给庆阳人的胃恰到好处的慰藉。

饸饹面古称“河漏”,又称“活络”。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令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一天,康熙寻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即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音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

在庆阳,饸饹面也叫床子面,是陇东地区民间大部分人家过红、白喜事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面食。

庆阳人有句俗语,人生不过三碗饸饹面:满月酒吃一顿、洞房花烛吃一顿、驾鹤西归吃一顿,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三碗面,庆阳人叫“过事”,也叫“喝汤”,这时候,七大姑八大姨都要出席。

对饸饹面的最初记忆,是幼时去外婆家必吃的一道美食。那时候还不知道它的“学名”饸饹,只知道床子面这个俗称。因为是一种叫床子的工具加工的。

饸饹床子是机械的,只需架在锅沿上,等待开水在大锅里翻滚,热气扑面而来时,取一块切好的面团放在饸饹床子的面筒里,用力压下去,把面挤轧成各种粗细的长条,通过下面的漏眼流入大锅里,一个人在床子上压,另一个人在锅里拨,完美配合后长长的面条便游走在沸腾的锅里。

饸饹面的技术在面上,但灵魂还在于汤。

饸饹汤是用热油把干辣椒面和萝卜切成的小丁儿炒出香味,放入葱、蒜、姜、大香等调料再炒一下。最后下肉丁炒熟备用(俗称“臊子”),肉臊子做好了,香味就串出来了,这时候再加点豆腐丁、土豆丁倒入开水,用文火慢慢煮透,这就叫“调汤”。

饸饹面讲究细而长、柔而韧,汤清而辣,辣中含清香之感,饸饹面也可素调干拌食用。

吃面的桌上,盐、醋、油泼辣子等调味一应俱全,腌韭菜、腌辣椒、拌萝卜丝、拌豆芽、拌黄瓜等小菜摆得赏心悦目。一碗面到手,要吸溜着吃完才算心满意足。

不论走多远,庆阳人总会常常怀念那个烟雾缭绕、热气腾腾的,抢捞饸饹的炽热场面,那是一种很独特的味道,这味道里夹杂着历史、留存着记忆,它记录了变迁,也烙上了乡愁!

来源 |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甜

原标题:《庆阳饸饹面:时间带不走的味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