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梅派艺术传人董圆圆:京剧的传承是首要任务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实习生 刘雨静
2018-03-27 13:26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3月4日,京剧文化传承节目《传承中国》在北京卫视播出。该节目联合百名戏曲名家传承人、京剧乐器艺术家,教授一些明星表演京剧,在教学的过程中,让明星和观众一起体味京剧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的艰难,以及京剧“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韵味。

董圆圆

《传承中国》第一期请到了明星刘晓庆,而教授刘晓庆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梅派艺术第三代传人董圆圆。董圆圆为国家京剧院三团的主演、梅葆玖先生的亲传弟子,她的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霸王别姬》《凤还巢》《安国夫人》《韩玉娘》等。

在第一期里,董圆圆教授刘晓庆《凤还巢》中的选段,董圆圆从青衣的抱姿开始教起,教了旦角的蹋步、云手、跑圆场等。因为最后明星要有一场“汇报演出”,教授和学习的时候大家都极郑重,京剧艺术家们举手投足间都彰显着京剧之美。据悉,继刘晓庆之后,徐帆、瞿颖、曹云金、李依晓等也将登上《传承中国》的舞台。

最近,董圆圆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

《传承中国》董圆圆(右)向刘晓庆教授京剧选段。

京剧这个行当十年出个角儿已属不易

澎湃新闻:《传承中国》的第一期是教给刘晓庆《凤还巢》中的选段,教学时有怎样的感受?

圆圆:我以前看过很多刘晓庆的影视作品,她来学京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京剧不是说今天想学、要学,就能够学好、学成,这需要演员持久地练习基本功。但我觉得这总归是件好事,刘晓庆喜欢我们的京剧艺术,我就同意来教她。

教学时,我让她体验一下京剧的台步等一些最浅层的东西,让她有初步认知。当我教她唱念时,因为《凤还巢》里面是韵白,韵白是要有韵的,不像京白,学习起来还是有难度。对于她来说,重要的还是那种参与感,她是很聪明、很有悟性的好演员。对于像她这样的外行人、票友,我是以鼓励为主。

澎湃新闻:你在教刘晓庆时,有一段“跑圆场”,为了让她的膝盖夹紧,你在她的两膝之间放了苕帚,让她感受夹紧的感觉,这是不是一种对待业余爱好者的一种小捷径,而实际上专业的京剧演员的教学会有很大的不同吧?

董圆圆:的确是,专业的学生我对唱念做打每一个环节都会要求非常严格,第一步必须唱对了、唱准了、唱好了、唱精了。对待业余的学生只要能上舞台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功夫要一天天练习,所以要让刘晓庆去感受。我一直在鼓励她,带她唱。

京剧这个行当,十年能出一个好角已经很不容易了,可能经过十几年,还要有严师、名师的传授。对我来说,我从小酷爱京剧,可能因为我父母都是干这行,有基因遗传,我小时候练功不觉得苦,因为我热爱它。所以这一行要有天赋并且热爱它,父母不能硬逼孩子去学。

澎湃新闻:去年很多京剧艺术家的过世,大家也认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

董圆圆:是的,京剧传承是首要任务,这门艺术需要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从小还要刻苦地练功学习。并不是看看书本就能完成的,这门艺术博大精深。这门艺术对演员修养、身体条件、唱腔等各个方面都有要求。我觉得到了我这个年龄段,就是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的时刻,京剧艺术如果没有好的传承,一定会断代。

澎湃新闻:你现在会花很多精力在教授学生上吗?

董圆圆:对,我现在一方面要登台演出,一方面在做传承。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会举办《杨门女将》的培训班,我教了10个学生传承《杨门女将》这部戏。为什么要传承,一个是恩师的嘱托,二是趁着我能做示范,让学生看我的演出去感悟。

澎湃新闻:现在京剧也进入到很多的综艺节目中,综艺这种形式是否会消解掉京剧作为一种传统表演形式的严肃性?

董圆圆:对于传统艺术既要热爱,又要尊重。我个人认为不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搞成纯粹的娱乐节目,要既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寓教于乐,又能吸引观众,如何更好地传承是需要电视台探讨和研究的。比如要让观众了解我们的幕后,剧目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引领观众如何欣赏京剧艺术,让更多人通过接触了解、学习喜爱它。

专业演员的戏必须姓“京”

澎湃新闻:现在很多歌手也偶尔会唱京剧,如李玉刚、霍尊等,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表演?

董圆圆:首先他们是歌星,不是戏曲专业。是他们的歌曲中有戏曲的元素,这说明他们对戏曲还是有热爱的。这是他们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只要起到弘扬的作用,让年轻观众喜欢上,进一步来了解京剧、戏曲,这其实挺好的。而且你看李玉刚在表演时也舞长绸什么的,这个也是要在下面好好练习的。

当然他们不是专业的戏曲演员,不可能打出京剧什么招牌,这还是有区分的。它可以算是有戏曲元素的歌曲,我觉得也算是传承京剧的一种方式,鼓励他们继续唱。但是专业演员的戏必须姓京,不能模棱两可。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这些年京剧这种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喜欢这种艺术的观众群的情况?

董圆圆:在我妈妈那个时代,就是1950年代的时候,无论什么职业的人都喜欢京剧,那是京剧的鼎盛时期,当时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喜欢京剧,甚至能自己唱两句,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当时出了很多好剧目,如《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挂帅》等。我小时候传统戏刚恢复时,观众连夜排队,当时全国巡演哪都有戏曲观众。在后来一段时间京剧确实有点不景气。我们政协人员去调研,发现各个地方的剧团解散的解散,很难维持下去。但是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京剧又被重视起来。我师父梅葆玖先生曾多次提出戏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后来有了戏曲进小学课堂,让学生们认识了解京剧。

澎湃新闻:你们做“京剧进校园”这个活动大概有几年了,效果如何呢?

董圆圆:很多年了,国家很支持“京剧进校园”,通过这个举措,我们也培养了很多年轻的观众。其实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许多外国人非常喜欢我的演出,比如2004年西班牙邀请我的《洛神赋》参加国际艺术节,谢幕时候掌声持续了七八分钟。我到美国演《杨门女将》时,结束之后他们请我不要卸掉妆容服饰,很多观众在外面排队等我签名、合照。最让我感动的是演出的那个剧场的经理当着众人给我深深鞠了一躬。既然外国人都非常喜欢中国的京剧,作为中国的年轻人更应该喜欢,我最小的戏迷只有3岁,如果这个演员是一个好角儿,一定是能够把你吸引过来的。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