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早恋、不听话、网瘾、厌学,如何应对孩子四大棘手“问题”?

2022-10-24 19: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妈咪Jane黄静洁

最近热播一部电视剧《大考》,剧中女生的爸爸怀疑女儿和班级里的男同学早恋,真接上门找男同学家长讨要说法……▼

看到这个片断后,我的脑海里闪过了一连串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像这部剧中所描写的早恋,还有不听话、网瘾、厌学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已做过专门的分析解惑,也邀请过“点亮”的热心家长们现身说法,但我知道只要孩子还在读书,还要考试,爸妈内心的焦虑是难以彻底消除的。

就在前几天,我在一篇文章中邂逅了教育家詹大年老师。詹大年是云南昆明丑小鸭中学的校长,这是一个专门招收“问题孩子”的特殊学校。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詹校长是如何对待他的学生们身上的这些“问题”,帮助学生从“丑小鸭”蜕变成为美丽的天鹅的。

詹大年,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全国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策划学术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圆桌会议特邀专家。

1

早恋问题:

情感难以抑制

但可以正向转化

在电视剧中,女生田雯雯和周博文是同学,经常互帮互助,受疫情影响在家上网课期间,他们一起视频聊学习、做试卷。雯雯爸爸误解二人谈恋爱,怒气冲冲地找到周博文家,结果还真碰上了雯雯和周博文一起回到周家,这让雯雯爸爸更加生气。▼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爸爸的行为是出于对女儿的关心,唯恐她走错路;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却是无缘无故就被家长扣上一顶“早恋”的大帽子。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早恋”?这也是詹校长所直面的问题,他曾经讲述过三个小故事,我在此分享给大家,相信家长们在看过故事后能够有所感有所“悟”。

有一位家长呵斥詹校长:“我的儿子在你们学校好像恋爱了。”

詹校长笑着答道:“你家的桃树不是因为种到了我这里才开花的。春天到了,无论种到哪里,都会开花。”

还有一次,一位男生在寝室床上挂了一幅画。

画里有一句很模糊的话:如果上天给我一次再来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

看到这一幕,詹校长没有指责男生,反倒觉得很美好。

詹校长说:“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子有好感,这是多美好的事情。”

有人问过詹校长这样一个问题:“中学生早恋问题如何解决?”

詹校长反问:“不让他们谈恋爱了,才算‘解决’了吗?”

詹校长劝慰他的学生家长们:青春的荷尔蒙分泌,是身体生理发育的必然,如洪水猛兽般强化了青少年的情欲、攻击欲、表现欲。所以,青春期的情绪和欲望是堵不住,堵不了的;唯有尊重和疏导。

詹校长强调要把握对待“早恋”问题的“度”,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转化,而不是抑制”。体育、艺术、健身、表演、创作、奔跑等等,都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些情感欲望,还可以减少他们胡思乱想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孩子参加社团、公益活动对青春期情感欲望的转化十分有效。

另外,家长一定要先保护孩子再消化情绪、处理问题。家长要特别注意,辨别孩子的情感与情绪,把握好处理情感、情绪的时机与分寸。

电视剧中雯雯和博闻两个孩子,心里都有着对于原生家庭的不满,是彼此倾诉、减压的朋友,这份友谊如清泉般纯真隽永。家长如果能够保护、引导孩子之间相互陪伴取暖、相互治愈的同伴关系,孩子不仅不会逾矩“做错事”,反而会在思想、生活、学业上相互激励和促进。

2

不听话问题:

我们与孩子的关系

决定了孩子“听”与“不听”

很多家长嫌弃孩子叛逆、不听话,因为他们理想中的孩子应该听话,懂事,不需要父母操心,就像剧中雯雯那样的孩子。

雯雯父母带着妹妹在外地做生意,懂事独立的雯雯是长期被父母忽视的留守学生,一个人住在自家的老屋里。即使遭遇尾随、发烧生病,雯雯都不告诉父母,以免父母牵挂担心。

雯雯高三寒假,一家人得以团聚的这段时间里,雯雯妈妈怀疑雯雯跟博文早恋,于是就趁雯雯不注意,偷看她手机上的聊天记录。被侵犯隐私后的田雯雯特别生气,找妈妈理论。

妈妈理直气壮地说:“是,我是故意看的,我担心你早恋,我要检查一下,我是你妈,有什么不对吗?”

并且妈妈愤怒于女儿的隐瞒,说:“我看你就是从小独立惯了,跟谁都不亲。”

而雯雯反驳妈:“我这个独是独立的独,是孤独的独。”

妈妈对着女儿露出失望神色:“你以前一直是最懂事的啊。”

当雯雯听到妈妈这句话时,彻底爆发:“我最讨厌的词就是懂事,我想当个什么都不懂的傻子。”

雯雯妈妈也被女儿怼懵了,一向乖巧的孩子怎么突然就不听话了?那是因为妈妈自己心目中的雯雯,与真实的雯雯之间存在“虚假同感偏差”。

一是雯雯的“懂事”并非出自本意,它是被长期的独自生活“逼迫”出来的;二是妈妈误认为雯雯很懂事,就可以不用费心思关注,却忽视了孩子内心其实敏感缺爱。

这次“偷看手机事件”成为雯雯情绪爆发的导火索,妈妈“自以为是”的说话态度和“想当然”的评判,击垮了雯雯长久以来“伪装”的坚强。

现实中,詹校长也肯定接触过很多雯雯爸妈这样的家长,他给家长这样的提醒:“对话”与“谈话”是不一样的!

对话,倾听对方,态度中立,平等交流。其目的是建立关系。

谈话,宣讲观点,主客分明,支持自己。其目的是"解决"问题。

很多孩子接受“对话”,但会回避“谈话”。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受到尊重,自己的言论不被指责,不被否定。

詹校长认为,孩子“听”与“不听”,与我们讲的话“对”与“不对”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在“讲”之前,没有给出孩子“听”的理由,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听”呢?孩子关注的不是我们讲的话“对”与“不对”,而是以下三个问题:

1.谁在讲话?“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决定了孩子“听”与“不听”。如果,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是彼此信任、彼此需求的关系,我们讲的话,孩子肯定会关注,会思考。

2.什么时机在讲话?如果孩子发现“讲”的目的锁定了“错误”,锁定在“改正”,聪明的孩子才不会去背别人编好的台词呢。

3.为什么要讲话?只有当孩子感觉到我们讲的话关乎他的现在,关注他现在的感受时,才会确认与“我”有关。否则,你刷你的存在感,与孩子有什么关系?

所以,长期被家长忽视的雯雯,从“被听话”到“不听话”,从“被隐忍”到情绪爆发,将内心的委屈、愤怒进行了一次宣泄。母女之间的这场冲突虽然令妈妈措手不及,但其实也是敦促家长重新认识孩子、审视家庭教育的契机,只有看到孩子的需求,才能改变对孩子不公平的交流与相处模式。

3

网瘾问题:

设计一个让孩子信任的环境

詹校长的丑小鸭中学办学的十多年间,接收的几乎都是“网瘾孩子”。与网络“共存”,成了他们生命存在的方式。在《大考》这部剧中,也有关于迷恋游戏的剧情,只不过沉溺游戏的“主角”不是孩子而是大人——周博文的爸爸。

在詹校长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爱玩游戏,就像我们家长小时候爱玩踢毽子、跳行子、打纸板、滚铁环、老鹰抓小鸡......玩得入迷了,舍不得散伙,甚至忘记了吃饭。只是后来,因为开发,空余的场地没有了;因为安全,扎堆的孩子没有了;因为学习,时间都拿去写作业补课了。于是,游戏家们把游戏变成电子的了。

人为什么爱玩游戏,是因为游戏的规则性、平等性、互动性、体验性、娱乐性等基本属性,满足了人性的需求。所以“断网”,砸手机,对于游戏强制戒除对“网瘾孩子”没有用;而且任何的说教,只会让这些孩子产生怀疑与恐惧。

在孩子们眼中,手机的本身是不好玩的,但搭载了游戏就好玩了。由此可见,孩子爱玩的是游戏,而不是手机。如果可以回归游戏,谁还会去玩手机呢?

那么面对爱玩游戏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詹校长的理念是,设计一个让孩子们信任的环境,教育或许就可以发生了:丑小鸭中学的书吧里有一体机,有书、有乐器;教室、走廊、食堂、操场、心理室,这些地方哪里都是书,每人平均有500多册书,而且这些书可以随手拿,不用借,也不用“还”。

更为关键的一点,有自由,才有选择;有选择,才有责任;有责任,才有持续;有持续,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幸福。关系,是教育的一切;关系好了,人才会好。

同样的道理,在电视剧中,儿子周博文先是谎称卖掉爸爸的游戏账号,后又拆了爸爸的电脑,都没能阻止爸爸对游戏的“痴狂”,但当爸爸与儿子的关系得到和解,以及在妈妈怀了二胎后,爸爸看到了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才能主动告别电脑游戏,找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

4

厌学问题:

心中的疑问

必须靠自己寻找答案

剧中潘小宣的人设是个“富二代”,但他也是世俗观念中的“差学生”,比如不爱学习,不守纪律,不服管教等。不过抛开这些行为习惯,从性格品质来讲,小宣是个热心肠,乐于助人,活泼开朗。然而,这样的一个阳光大男孩却厌学了,得抑郁症了。

现实中,我们的詹校长的每一天,也会接到很多这样的求助——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

詹校长对家长说:“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学习不好”的原因很多:功能问题、身体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兴趣问题、情绪问题、教学问题、态度问题......孩子不同,原因也不一样。

人是感性动物,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爱学习”总得有个理由吧。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学习,甚至没有目标,更不用说“学习目的明确”,只因为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信仰。

有些人为考试而学,考试以后再也不喜欢读书。这样的学习,其实是一种病,一种传染病。这种病的后遗症是创造力糜烂。

通过剧情,我们总结出小宣厌学并且抑郁有两个原因:一是家庭的分崩离析给小宣造成了伤害,父母甚至连高考时间因疫情推迟了都一无所知;二是学业上,小宣觉得自己课堂里所学的很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派不上用场,并因此迷茫。

后来,小宣休学,经历了“工厂打工”事件,明白知识在应用领域的重要性,主动向爸爸提出回去上学,并和爸爸进行了一次“对话”。

小宣说:“高不高考不重要,我只是想回到学习的状态。只要能学到新知识,是不是在大学都无所谓……我以前没有目标,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以为我足够聪明,其实我特别愚蠢。我现在心中有好多疑问,谁都解答不了,所以必须靠自己寻找答案。所以我想学习,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要不然,我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小宣对自我的深刻剖析,是他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的最真切的感受,能够正视自己的欠缺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和进步。小宣的思想和心态的转变帮助他及时走出情绪的困扰,“感悟”到了读书和人生的真正意义。

丑小鸭中学的詹大年校长将“问题孩子”大体分三类:

第一类:孩子的身心发育存在功能障碍,这需要通过训练才能改善;

第二类:孩子本来没有问题,但我们认定他有问题;

第三类:孩子确实存在着自我评价纠错能力很差或者丧失的问题。

上述第二类“被问题”孩子和第三类确实有问题的孩子,是需要通过我们自身的改变,以及家庭和学校教育来帮助的孩子。

正如詹校长所说的那样,每一个孩子遇到的问题不一样,而他也是没有灵丹妙药的。其实,方法都在我们家长自己的手里,读懂了孩子,就有了方法。而且,遇到问题后,家长是“自我中心”去对待,还是“问题中心”去对待,可能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原标题:《早恋、不听话、网瘾、厌学!教育家詹大年指点,如何应对孩子的四大棘手“问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