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艺术人物|埃查尔德获杜尚奖,建筑学家彭一刚辞世
青年艺术家米莫萨·埃查尔德近日摘得今年的马塞尔·杜尚奖,她的创作受到了混合生态系统的启发,获奖作品《逃离更多》正在蓬皮杜中心展出。
在上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逰宇创建的汉光文化艺术生活馆揭幕,“人间值得——岳冬书写艺术展”对外展出。在天津,九旬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于10月23日因病辞世;此外,由建筑学者埃利·G.哈达德、大卫·里夫金德主编的《当代建筑22讲》也于日前出版。《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法国|米莫萨·埃查尔德
获2022年马塞尔·杜尚奖
米莫萨·埃查尔德
米莫萨·埃查尔德(Mimosa Echard)获得今年的马塞尔·杜尚奖。这是法国最负盛名的艺术奖项,奖金包括3.5万欧元以及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的资金。为了提高法国当代艺术在国外的知名度,今年的奖励还包括Villa Albertine提供的在获奖者自选的美国城市驻留的机会。
米莫萨·埃查尔德生于1986年,现工作生活于法国巴黎。2010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她的作品曾在多个国际知名机构展出,如法国阿维尼翁Lambert基金会;法国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巴黎东京宫等。
米莫萨·埃查尔德的创作受到了混合生态系统的启发,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人类和非人类共存。她的作品探索了有机物和消费品之间的接触和污染领域——这些元素可以通过我们的文化习俗被视为模糊不清的,甚至是矛盾的。留心物体的生命性特征,米莫萨·埃查尔德对我们头脑中仍然无法捉摸的元素和物体的运动保留了持续的好奇。她的智慧和可塑性的艺术道路通过一种感官关系,注入到她在工作室的日常创作材料中,融入到作品中去。
米莫萨·埃查尔德《逃离更多》
米莫萨·埃查尔德为杜尚奖构思了一个喷泉式的作品,名为《逃离更多》(Escape more,2022),这种 “液体绘画”或“欲望屏幕”产生连续的视觉流动,让人想起体液和生物边界的矛盾渗透性。该作品目前正在蓬皮杜中心展出,展览将持续到1月2日,同时展出的还有其他入围艺术家的作品。(整理/畹町)
中国天津|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
90岁因病辞世,著有《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等专著
彭一刚(1932-2022)
据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一刚,因病于2022年10月23日5时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彭一刚1932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晋升教授,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1987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一刚建筑手绘图,抗日战争纪念馆构想
彭一刚建筑手绘图,天津大学综合教学楼构想
彭一刚一生致力于建筑美学及建筑创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古典美学构图原理、现代建筑空间组合规律以及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等领域,都作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他出版过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部著作荣获国家级图书大奖,其中《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等著作在国内外建筑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作为建筑设计师,他主持设计了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天津大学建筑馆、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天津水上公园熊猫馆、山东省平度市公园等建筑作品。彭一刚长期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先后培养博士、硕士60余名,为中国建筑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2006年获中国建筑教育奖。他培养的众多弟子中不乏如崔愷、段进、周恺、李兴钢等蜚声中外、成果斐然的知名专家学者。
彭一刚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一个人无论是做建筑设计,还是做学科研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我自己也常常带学生们一同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目的是把学生们对美的敏锐感觉培养出来。我认为,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要更加注重文化育人,把文化和艺术对广大师生的陶冶作用落到实处。”(整理/畹町)
上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遊宇
汉光文化艺术生活馆在奉贤揭幕
李遊宇
10月22日,上海汉光文化艺术生活馆在奉贤庄行镇揭幕。李遊宇创立的汉光瓷,在明清官窑的基础之上,从材料、工艺、装饰与造型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运用高温釉下彩,进行绘画装饰,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效果和装饰特点。其特有的“陶瓷高温釉下彩”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其白度、透光度、釉面硬度和光泽度等理化指标均刷新了世界陶瓷纪录。
汉光瓷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陶瓷史专家耿宝昌曾经评价道:“与古瓷相比,汉光瓷给人感觉清新,高雅优美,具有时代感。”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家、教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则评价说:“汉光瓷的高温釉下彩,是中国陶瓷釉下彩工艺的历史性飞跃。”
长期以来,汉光瓷被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18年,汉光瓷承接了国家为进博会定制国宴用瓷的任务。据李遊宇先生介绍,此次研制成功的《玉兰盛典》器具一共50人份,另外备用了20人份,至少可供50人同时进餐。根据当代国宴分餐制的特点,每位贵宾独自使用的餐瓷艺术品为40件,主要分为餐具、酒具、咖啡具等三大系列。针对用瓷高要求、高规格的特点,李遊宇先生领衔组建了近百人的原创设计团队,从创意设计、艺术提炼到工艺制作,经过长达十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进博会国宴用瓷终于如期完成。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是在社会交往与社会互动的认知过程中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果转换,为我们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一种社会现实,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社会空间正在被虚拟的网络空间所挤压,使我们缺少了有温度的情感交流与人文来往。”在上海汉光文化艺术生活馆落成开业的仪式上,李遊宇说,“创建上海汉光文化艺术生活馆,就是在以汉光文化的引领下,把传统与时尚、科技与艺术、健康与生活、休闲与娱乐,这些关乎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价值取向,将艺术创作的展示,转换为可以欣赏、可以体验、可以消费不同价值需求的艺术生活馆。”上海汉光文化艺术生活馆揭幕当天,采用汉光瓷工艺设计的“天仙茅香”高端酱酒的酒器也一同亮相。(文/李梅)
中国上海|艺术家岳冬
借鉴伊体书法,书写《人间值得》
“人间值得—岳冬书写艺术展”近日在上海尚睿艺术中心(联明路389号)对外展出。
岳冬生于1975年12月,山东省泰安人,200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2013年在上海开创融 艺术空间。现为职业艺术家,定居上海。展出的作品多为取法清代书法家伊秉绶,然而扑面而来的日常语和调皮的戏谑,见出人间烟火气。“现状不可描述、一切皆有可能”,一件件社会时事,转化为岳冬创作的文本底色。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的思考,促使他用书写创作。岳冬说:“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我不介意书风单一,只想在较长的时间深入学习伊秉绶的书风。其次,我不愿只写中规中矩的词句,力求从书写内容上更为当代,更为生活化。”
展出现场
展览的策展人为李明轩,他说,看见岳冬的书法作品早于岳冬本人,有次去苏州参加一个展览,结束后前往某美术馆看展,蓦然发现一个有趣又好玩的书法展,“大吉大利今晚吃鸡、我命由我不由天、瘦的不明显、半隐、自嗨、不可思议、接地气、别闹、有爱、冒个泡、奥利给……”,让我瞬间共情,被种草。 字行藏理,字音通意,汉字用文以载道、语可通神的特定形式,构建了一套理通世界的公共哲学符号。岳冬作品中的汉字书写,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而是他的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内心表达,是他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在转化,更是一种充满烟火气的智慧象征。 字如其人,言为心声。“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众生皆苦、巴黎贝甜”“活下去、站起来”“星辰大海”“人间值得”……
展出现场
中国北京|建筑学者埃利·G.哈达德、大卫·里夫金德
《当代建筑22讲》出版,解读当代建筑实践的经典案例
《当代建筑22讲》埃利·G.哈达德、大卫·里夫金德 主编 理想国·山西教育出版社 2022
近日,理想国与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建筑学者埃利·G.哈达德、大卫·里夫金德主编的《当代建筑22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现代主义者从共识转向纷争,建筑领域在全球开始大肆扩张。《当代建筑22讲》尝试从两个维度——理论与案例——来构建一部全球多元的当代建筑史:一方面,书中系统和透彻地介绍了后现代与当代建筑中的主要的新兴主义、流行风潮和关键的建筑设计师;另一方面,基于全球主义视野,带领读者剖析6大洲20多个地区中当代建筑实践的经典案例。不同的是,本书通过具有穿透力的历史批评意识,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建筑的风格与材料、布局与细部,还原身临其境般的建筑现场,更将建筑置于历史坐标与当代语境中,从更深层与当下的视角讨论了不同地区间建筑的想法从哪里来,又最终指向什么,以及当代建筑与天(时代)、地(空间),人(社区)的纠缠与牵连。
该书的主编埃利·G.哈达德是黎巴嫩建筑学者,曾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1994 年起执教于黎巴嫩美国大学(LAU),2012 年起任该校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另一位主编大卫·里夫金德是美国执业建筑师、建筑学者,曾获麦吉尔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IU)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景观建筑+环境与城市设计系系主任,主讲建筑史与建筑理论。(整理/畹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