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思想周报|纪念拉图尔;电子游戏与战争机器

贾敏,季寺
2022-10-24 10:19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纪念拉图尔(1947–2022)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9日,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去世,享年75岁。近日,《n+1》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纪念拉图尔的文章,对他的生平经历以及思想脉络进行了梳理。作者艾娃·卡夫曼(Ava Kofman)曾在2017年对拉图尔进行过两周的跟踪观察。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拍摄于2021年2月3日。

文章指出,一个人可以做的事情非常之少,这是战后欧洲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拉图尔持有的一条准则。拉图尔对科学所做的,就如同他所崇拜的托尔斯泰为历史所做的一样,即揭示了里程碑式的理论和发现,就像划时代的战争与革命一样,远远不是少数伟人的作品,而是众多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精心协作的产物。在他关于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非传统研究《巴斯德的实验室:细菌的战争与和平》(Pasteur: guerre et paix des microbes)中,拉图尔写道:“一群人可以移动一座山,一个人却不能。……因此,如果我们说一个人移动了一座山,那是因为他声称由他指挥但他也跟从的一群人的工作被归功于他(或被他占有)。”

拉图尔是一个慷慨的、锲而不舍的合作者,他自己的成功可以部分通过他将自己的这些付诸实践的能力得到解释。他对巴斯德的描述也适用于他自己:“他领先于所有行业,通过其他人联合起来的力量推动它们中的每一个。”拉图尔的部分天赋在于吸收和综合不同的思想流派,并扩大它们对世界的控制。他的作品跨越文类(尼采式的格言、科学文章、认识论犯罪小说)、媒介(政治调查、独幕剧、网络歌剧)和背景(近期的合作者包括策展人、地质学家和神职人员),演绎了他所主张的学科解散。

2017年,为了给杂志撰稿,卡夫曼写邮件询问拉图尔能否让她跟随他“行动(in action)”。她当时的想法是去观察拉图尔观察孚日山区一个实验室的气候科学家。事实证明,拉图尔的田野调查不仅仅局限于他们的研究,他戴着平顶帽,穿着风衣,像一个在犯罪现场的侦探那样,对平凡的事物提问,用手机拍照片,写下无数笔记(通常是在iPad上)。没有任何东西会因为太过琐细而逃过他的眼睛。

拉图尔1947年出生于勃艮第,他乐于指出他的生命历程恰好和大加速时期重合,即1950年后化石燃料消费的爆炸。虽然他回避了心理学的解释,他认为这种解释是归纳性的,但他承认他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存在个人维度。在后来的作品中,他为自己这一代人为何如此轻易地采用了不可持续的无限制增长和进步的意识形态而感到不安。拉图尔成长于富裕天主教家庭著名的葡萄酒庄园中,这是他所批评的现代主题的原型。

拉图尔的早期职业生涯追随了早先法国知识分子的道路。和萨特一样,拉图尔在难得出名的法国国家考试哲学学衔教师资格考试(agrégation de philosophie)中拔得头筹。1973年,他前往法国前殖民地科特迪瓦,这段经历让他开始反思母国的假设。他在阿比让进行了第一次田野调查,意识到尽管自己的成长方式让他把自己视作某种“桶中之脑”,但他是事实上对“具体的、实际的东西”感兴趣。大约在这一时期,他申请了富布赖特奖学金,并告诉在阿比让美国大使馆面试他的官员他在圣地亚哥的索尔特研究所研究科学家的研究计划将会“改变一切”。

他没说错。1979年,拉图尔和合著者史蒂夫·伍尔加(Steve Woolgar)一起出版了他在加州的田野调查结果,即《实验室生活》(Laboratory Life),这是一部仿英雄体的民族志,展现了社会学家如何发现将略知和直觉转化为真理的手法。这是他最吸引人和论证最充分的著作之一,至今仍是新兴领域科学技术研究(STS)的基础性文献。

当拉图尔回到巴黎,他努力在知识精英中立足。他拜访了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塞尔托(Michel De Certeau)和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他们似乎对他关于科学的开创性工作不怎么感兴趣。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在他的杂志上发表了拉图尔的一篇早期论文,然而两人的会面并不顺利。布尔迪厄是法国南部一个邮政工人的儿子,他详细述说了作为布尔迪厄的困难,告诉拉图尔他的贵族背景意味着他不可能有所成就。拉图尔后来回忆自己当时的想法,“这家伙完全是个疯子”。不久之后,布尔迪厄给拉图尔写了一封信说不会再发表他的文章。这个勃艮第人成为了社会学中被认证的危险人物。

作为一个引用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阿尔弗雷德·诺斯·怀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的自大狂,拉图尔似乎威胁到了共和国主流的理性主义情绪。他和社会建构主义的调情让他在主流社会学家的只剩下寥寥几个盟友,而当他在1980年代开始发展和推广“行动者-网络理论”这一社会学研究的替代方法是,拉图尔又成功疏远了那些仍然站在他这边的人。

在对实验室的研究中,拉图尔看到了“行动者”——像图表、细胞培养或首席研究员之类的物或人——如何因为出于各自目的而加入的关联或者说“网络”获得了巨大力量。拉图尔和几位STS的同事一起开发了一种“追踪行动者”的方法。例如在对巴斯德的研究中,他将其成功发起改变19世纪欧洲社会的疫苗接种运动归功于微生物、社会改革者、农业管理人和医学专家之间的精明合作,而不是巴斯德个人卓越的认知能力。

作为一个致力于研究可靠知识建构的领域,科学社会学总是陷入关于其自身知识如何生产的反思性辩论。在这方面,拉图尔特别适合作为“一直在制造异端的教皇”,这是他的密友比利时哲学家伊莎贝尔·斯坦格斯(Isabelle Stengers)有一次说的。他拥抱了自己的天主教背景,后来又写了关于宗教的文章,这在法国世俗知识分子中间只是助长了他作为反科学野人的声誉。

在1990年代中期所谓的“科学战争”高峰期,很多人将STS领域视为一种威胁。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曾将拉图尔描述为“科学崇拜者的眼中钉”。他的本意是表示尊敬,但也概括了一种怀疑,最生动的表达来自生物学家Paul R. Gross和数学家Norman Levitt1994年发表的针对后现代主义的论战文章“高等迷信(Higher Superstition)”,说拉图尔不过是“巴汝奇式的小淘气,在所有那些严肃的科学家没穿裤子的时候抓住他们”。

在典型的反思性转向中,拉图尔开始检视“两种文化”之间敌对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2004年,他发表了“为什么批评已经失去动力?(Why Has Critique Run Out of Steam?)”一文,提出了他关于“事实的社会构建”的早期工作是否不知不觉中为反科学思维奠定了基础这一问题,尤其是对气候变化的否认。他写道,“我们想要把现实添加到科学对象中去,然而无可避免的,我们似乎总是从中减去了一些东西。”

之后,拉图尔争辩称气候变化否认者抓住的工具并非来自后现代批评家,而是使用最天真的实证主义者(例如,事实还不够确凿)的工具来攻击科学现实。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随着全球气温飙升,他投身于应对气候危机。凭借他在网络间传递知识的窍门,他发表论战文章、策划艺术展览、演出戏剧、调查法国村民,还在科学杂志发表合著文章。一些批评家认为这些活动不过是一种忏悔,是为了重建对他曾经以怀疑态度对待的知识的信心。而拉图尔坚持认为,进化的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正如他在2017年出版的《面对盖娅》(Facing Gaia)中所写的:

尽管某些科学家朋友相信我已经不再是一个 “相对主义者”,并开始“相信”关于气候的“事实”,但与此相反我从未认为“事实”是信仰的对象,而且自《实验室生活》以来,我就描述了使声称可以捍卫它们的认识论的有效性得以确认成为可能的机构,所以我现在觉得更有能力帮助研究人员保护自己免受否定者的攻击。改变的不是我,而是那些发现自己突然受到攻击的人,他们已经明白他们的认识论在多大程度上没能保护好他们。

在拉图尔看来,事实并不在“外面”等着被发现或理解。它们是科学工作来之不易的产物,是一个漫长的且经常有争议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协商争议和将共识转化为被阅读、评判的论文,如果顺利的话,还会被众多其他科学家所复制。他在《行动中的科学》(Science in Action,1987)一文中写道:“一项声明的命运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这是一份马基雅维利式的知识生产手册。

人们曾经对拉图尔将科学方法描述为公共关系的一种形式感到震惊,即它对于说服力的依赖不亚于其所揭示的真理。然而随着新冠病毒开始为全世界所知晓,记者们开始将科学家们的临时研究转化为摸索中的警告和声明,拉图尔许多曾经反传统的想法看起来只是描述性的常识。拉图尔曾对科学家们说:“如果他们不再‘假装其他人在从事政治而你们只从事科学’,那么我们的处境都会好得多。”

在(西方世界的)过去的两年间,随着新冠怀疑论者成为了一个政治选民群体,公共卫生官员不得不承认,在没有强大的公共氛围的情况下,仅凭数据的力量无法让看似没有争议的声明具有完全的说服力,例如疫苗可以预防严重的疾病。新冠大流行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流行病”使科学家们不再能够躲在其所在学科无私的、奥林匹克式的经典形象背后。在今天的互联网上,建立科学共识几乎是实时展开的。戴不戴口罩?呼吸道感染还是肺部疾病(或两者皆是)?这些论辩解释了科学过程就像拉图尔一直描述的那样:变化的、好战的和政治的,直到最后。

电子游戏与战争机器

近日,《雅各宾》的一篇文章《五角大楼爱第一人称射击电子游戏》剖析了电子游戏作为美国战争机器的宣传工具的角色。

当好莱坞炫耀其与美国军方的关系时,游戏工作室却倾向于保持缄默,宁愿对他们与世界上最大的战争机器的合作保持沉默。游戏设计师使用军事顾问来帮助故事和关卡设计,以使游戏具有“真实感”,特别是在战术射击游戏中。就其本身而言,军方利用游戏作为招募和宣传的工具。有时这种宣传很明显。更多时候,它更隐蔽,就像顾问们帮助塑造像《使命召唤》(Call of Duty)这样的大片游戏。

像《使命召唤》这样的大型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已经成为游戏的代名词,利润极高。《使命召唤》系列本身拥有超过300亿美元的总收入,各种汤姆·克兰西品牌的游戏(育碧推出的XBOX游戏合集)估计已经售出了7600万份。这些游戏通常赞美孤独的士兵,用他的突击步枪解决世界上的问题,甚至对最可疑的军事活动也给予有利的评价。这些游戏在全球拥有数以亿计的玩家,是美国军事力量的持续广告。

2020年7月8日,数百万人正靠电子游戏摆脱新冠疫情隔离的孤单时,美国军队的电子竞技团队在Twitch上播放了《使命召唤:战争地带》。一名华盛顿特区的活动家登录了流媒体聊天,问道:“你最喜欢的美国战争罪行是什么?(What’s your favorite u.s. w4r cr1me?)”,随后还附上了维基百科上关于美国战争罪行的文章链接。他很快就被禁止参加聊天。

《使命召唤:战争地带》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性的报道,甚至包括众议员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OC),她提出立法,阻止军队利用Twitch招募人员。AOC的这项主要是象征性的措施未能通过。但这一事件有助于突出美国军方与视频游戏行业之间存在了几十年的紧密工作关系。

1980年代,从学术研究中心到设计训练和战争游戏模拟,美国军方帮助发展了游戏的基础。今天,军方积极帮助塑造游戏的艺术和设计。电子游戏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媒介,行业收入十年来稳步增长,2020年更是比2019年猛增23%,仅2022年就可能达到2220亿美元。军方希望确保其在其中的角色是积极的。

这种愿望导致了2002年美国军队系列的推出,这是一款免费的射击游戏,试图利用军事射击游戏类型的普及。该游戏在所谓的“反恐战争”开始时发布,是一个直接的宣传,旨在招募玩家加入美国军队。当它最终在2022年5月被关闭时,玩家数量估计已达2000万。

然而,从各方面来看,这个系列与它的灵感来源《使命召唤》和《战地风云》(Battlefield)相比都显得有些逊色。这两个商业娱乐世界的巨无霸讲述了关于武装冲突的故事,重点是英勇和英雄主义。《使命召唤:黑色行动冷战》(Call of Duty: Black Ops Cold War)甚至包括罗纳德·里根,把他描绘成一个愿意为“世界上的自由人”服务而弯曲国际法规则的直率射手。该系列的早期作品将玩家派往拉丁美洲执行秘密任务,并由失宠的奥利弗·诺斯上校担任顾问,他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参与尼加拉瓜事务的关键人物。

即将推出的射击游戏《费卢杰六日》(Six Days in Fallujah)声称对战争的现实更加敏感。游戏以第二次费卢杰战役为背景,戏剧性地再现了美国入侵伊拉克过程中最血腥的冲突,在某些方面是典型的军事射击游戏。像《使命召唤》一样,它为玩家配备了真实的武器,并要求他们通过在虚拟战场上用枪射击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在其他方面,该游戏是一个异类,引起了激烈的批评和反对。费卢杰毕竟是入侵伊拉克过程中最致命的战斗的地点。估计有1300名士兵在战斗中丧生,800名平民在交火中死亡。美军在战斗中使用了白磷弹,这种燃烧武器可以将人的肉体烧到骨头。这种暴行的发生地成为了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背景。

军事射击游戏背后的开发商声称,他们的艺术是在虚构和真实性之间取得平衡。开发商和出版商也很害怕负面的公关,坚持认为他们的游戏是非政治性的。当被问及如何解释公司与奥利弗·诺斯的关系时,《使命召唤》开发商Treyarch的负责人说:“我们不是要用我们的游戏发表政治声明。我们只是想制作一件艺术和娱乐作品......我们在创作小说时与他会面是完全合适的”。

《费卢杰六日》背后的公司首席执行官Peter Tamte也有类似的想法,他告诉Polygon,该游戏是关于同情和理解。他说:“我们不是要对战争本身是否是一个好主意或坏主意进行政治评论。它确实是在帮助玩家理解城市战斗的复杂性。”

当开发商声称他们的游戏是非政治性的,有理由表示怀疑。事实上,现代战术射击游戏的结构本身,即玩家通过进入敌对地区和枪杀(通常是棕色的)敌人来在游戏中取得进展,有助于使帝国主义的世界秩序正常化。

正如杰米·伍德科克(Jamie Woodcock)在《Marx at the Arcade》中解释的那样,以军事为主题的射击游戏“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体验,让玩家不仅通过虚拟的眼睛‘看到’战争,而且主要是从美帝国主义的角度。尽管玩家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些体验进行编码和解码,但他们都被要求以某种方式对军事冲突和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反思和行动”。

一个设计良好的游戏将这种意识形态投射到一个有利的、有趣的光线中。游戏的政治性不一定要明确才有效。军事风格的游戏有助于在国家使用武力的问题上形成一种常识。玩家对主角如何在虚拟世界中行动进行了近乎完全的控制,而失败的后果是有限的和短暂的。这种媒介给了玩家一个理想化军事行动的幻想,巩固了对现代帝国主义大国如何进行战争的某些态度,同时掩盖了与之相伴的现实世界的恐怖和破坏性。

像《使命召唤》这样的特许经营项目中的现实装备和战术旨在促进沉浸式游戏。在最近的一部作品中,开发者采用了复杂的3D扫描技术,将真实世界的物体转化为数字副本。开发人员借鉴了前海豹突击队的专业知识,以确保最大限度的准确性。结果,《使命召唤:现代战争》标志着一个值得注意的技术成就,以及电子游戏形式的复杂军事宣传的新水平。

这并不是说游戏本身不好玩。在他们的最佳状态下,《使命召唤》游戏有严密的游戏机制,奖励技能。快速识别和消灭敌人,移动到地图上的战略位置,以及获得新的技能和武器,都是一种乐趣。正如伍德科克所认为的:“这种强大的反馈循环吸引了大量观众来玩FPS游戏……这是一种在其他形式的当代文化中更少见的体验”。一个游戏的情节和政治在多人游戏中不太重要,而多人游戏通常比单人游戏更受欢迎。

但不管开发者的政治立场如何,有关战争的游戏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政治问题。就像之前的电影和书籍一样,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数百万人通过它来体验集体的神话创造和记忆。在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20年后,电子游戏创作者有意无意地也在讲述一个关于美国社会应该如何记住这些战争以及导致其卷入战争的动机的故事。

也许《费卢杰六日》确实是为了帮助玩家对游戏中描述的士兵产生同情。但同情心总是有一个政治层面。在一场虚假的战争中,同情入侵的一方意味着什么?那战争的最大受害者——伊拉克人民呢?

在视频游戏中探讨战争本身并没有错,也不一定所有的战争游戏都是宣传性的。由波兰独立开发商11 Bit Studios制作的《我的战争》(This War of Mine),出色地利用生存游戏机制,描述了陷入城市战争的平民的生活。《埋葬我吧,我的爱》(Bury Me, My Love)是一款手机游戏,让玩家置身于逃离叙利亚的难民中,同时试图与留下的亲人保持联系。

军事射击游戏类型本身可以用来探索战争的黑暗现实,并颠覆大部分类型中隐含的亲军事信息。2012年,德国开发工作室Yager和出版商2K发布了《特种部队:战线》(Spec Ops: The Line)。从表面上看,该游戏感觉与其他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相似。玩家扮演主角沃克上尉,带领一支美国特种作战部队的精英团队在后世界末日的迪拜执行救援和侦察任务。然而,随着沃克深入城市,任务发生了黑暗的转变,他杀死了团队遇到的大多数人,包括平民。随着他陷入疯狂,游戏变得充满狂乱和幻觉。

《特种部队:战线》在如何利用游戏机制和讲故事来对军事射击游戏类型本身进行引人注目的批评方面具有开创性。受经典反战电影《现代启示录》的启发,该游戏探讨了战争对杀人者非常真实的心理影响,以及电子游戏提供这种暴力的浅层模拟意味着什么。游戏经常打破第四面墙,问玩家一些挑衅性的问题,如:“你觉得自己是个英雄了吗?”

对于军事射击游戏中所有声称的现实主义,它们对战争的探索是不完整和不真实的。他们痴迷地专注于复制战争的工具和战术,而懒得反思“为什么”,或战争如何使人变坏。

在游戏设计和美学之外,军队的作用也可以在物质方面引起争议。工会终于在游戏行业站稳了脚跟,让从业者有了更多的筹码来回击不良的做法和关系。谷歌的技术工作者在2018年组织了一次罢工,抗议这家科技巨头参与五角大楼的人工智能项目。一年前,Facebook、英特尔和谷歌的工作者加入了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的集会,抗议该公司与特朗普时代的移民和海关执法局合作。游戏行业工作者有理由扰乱或限制军队在该行业发挥的作用。

随着电子游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军方和游戏工作室之间正在进行的合作应该引起任何关心世界日益军事化的人的注意。幸运的是,军方的参与并没有无法去除地将游戏变成一种反动的媒介。在一个由军工综合体主导的社会中,军方在构建游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点并不奇怪。事情是否保持这种状态,将取决于那些使游戏成为可能的人,以及数以百万计的游戏玩家,他们的钱使生产继续进行。

本文作者Laura Bartkowiak是一位活动家、数据分析师和作家,Brian J. Sullivan是一位律师和活动家。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