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宇春身患“不死癌症”,轮椅出行:她何以走到今天?
原创 Quasimodo 易简读书
作者:Quasimodo
近日,李宇春在录制《我的青铜时代》节目时,坦言自己确诊了强直性脊柱炎。
回想之前,其实健康的红灯一直都亮着。
2017年,举办《流行》演唱会期间,因为工作量大,她的脊柱问题不断加剧,后来严重到必须依靠轮椅才能出行。
之后一直都没完全恢复过来。直到去年,她察觉到自己的背部出现一种“石化感”,有时候甚至无法躺下。
找了好几家医院检查,医生都是给出同样的答案“强直性脊柱炎”,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因为无法根治,复发频率高,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她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消化这个事实,过后她就用患者的视角去写了首新歌《五脏六腑》。出道17年,
更因为疫情,她感觉到人生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想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与物。
出道17年,李宇春身上的疼痛,何止这些。
“也是活久见”
许多人都说李宇春变了,变得没那么“高冷”,更加松弛了。
从最表面来看,她变得越来越“敢穿”。
在2020年现象化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上,她戴着夸张的眼镜和蓝色假发,穿着一件配着抹胸的西装和一双黑色蕾丝袜出现在舞台上。
她的动作是柔软的,也透着妩媚。
“也是活久见”,这是她对自己的调侃。
南都娱乐记者好奇地问她,会不会考虑有一天会留长头发吗?
她应道:“想留就留呗,我觉得对我来讲好像也不是个困难,不是一个问题。”
记者再次追问,她好像自己更喜欢短发的造型。
李宇春很真诚地回答,因为留长的过程实在太丑了哈哈哈。
一次米兰时装周上,有记者让她用“三个词定义自己,她笑而不答,记者再次追问, “你觉得女生什么时候最美?”
“不被定义的时刻。”
她补充道,“尊重和接受不同的美、思想和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是,身份的多变。
出演《十月围城》,不是她的主意,只是经纪人杨柳希望能帮助她打开自己。
而李宇春最终答应的原因也很简单,她想着,如果演砸了,就再也不会有导演来找了。
那时,她对娱乐圈的一切都抱有巨大的质疑。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她甚至执着于角色那顶帽子绝不能被摘下来。
为什么对戴帽子会这么坚持?
她将其看作着一种奇怪的安全感,好像帽子在,就能在电影这个陌生的冒险岛上,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完全是自闭儿童,我都不跟别人讲话的”。
日后再来看,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抉择。
凭借《十月围城》,李宇春被提名了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2013年,参演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又是一个巨大的跨步。
李宇春花了一个月时间彩排,每天和话剧演员朝夕相处,从下午一直到深夜。
然后是5个月的巡演。她主动放弃了明星待遇,坐着大巴往返,所有人一起吃盒饭。
开始相处时,她只是个旁观者,看着大家吃东西、聊天、踢毽子,后来她主动加入进去。
有次,有个演员买了麻辣烫,喊她一起吃,她感动了许久。
那是她学生时代之后再也没有过的体验,一种平凡的“热闹”。
《如梦之梦》中的李宇春
也基于此,李宇春察觉到自己离生活太远了,开始寻找些工作之外的爱好。她自己装修房子、学着做菜,也会接下一些音乐类节目导师的工作。
每解锁一个新技能,她就离过去那个封闭的人更远了一点。
这些人生的变化,也在反哺她的音乐,歌词的内容,越来越多地关注周围、家庭以及社会。
她试图用作品去展现一些命题,想要在这个时代为某些人发声。
2009年歌曲《蜀绣》,推广家乡四川的传统蜀绣文化。
2014年歌曲《女神经》,抨击整形潮流,女性的美不应该被框定成统一的模板。
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她唱了一首《给女孩》,“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心中撷满爱”。
这一切都是循序渐变的过程,在李宇春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其实根本不认为有转型之说,人就跟一个雕塑一样,就是在不断修行,不断修磨出它的样子,塑造出它的样子,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其实是你内心一直所追求的样子。”
说的轻描淡写,但歌迷和身边的朋友们都知道,李宇春25岁的时候,已经“死”过一回。她是从“硬壳”走出来,阵痛相伴。
“确实是受到了一些伤害”
时间再往前追溯,2005年的夏天,所有人都为那些女孩投入巨大的热情。
8月26日,《超级女声》总决赛当晚,李宇春获得了352万短信投票,以压倒性优势获得冠军。
在那个没有网络票的年代里,用手机、小灵通发短信,一块钱一票、每张手机卡限投15票,这是实打实投出来的数字。
同时,这意味着,冠军或许不是评委认为唱功最好的人,但一定是观众最喜欢的人。
21岁大三学生的李宇春,她是第一个由观众票选出来的大众偶像。
总决赛当晚的收视率达到11.65%,这一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堪称中国综艺史上的奇迹
同年,李宇春成为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人物,并被如此评价:
“实际上,李宇春现象已超越了她的歌声,李宇春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
然而,那时候的环境氛围,中性风尚未成为社会常态。有些人觉得特别酷,但也夹杂着许多的反对声:
“不男不女,不伦不类,女孩子就该留长头发。”
反对声逐渐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语言暴力,无数直男潜伏在贴吧发泄他们的不满和怒气。
他们用李宇春小时候的诨名“春哥”用来恶搞,通过系列“爆吧”进行病毒式传播。
2007年,李毅吧与李宇春吧发生冲突,随后李毅吧一些粉丝对李宇春吧进行报复。
爆吧行动于当年6月21日晚开始,3小时内,李宇春吧被刷屏1900多页,被爆近10万帖。
这可能史上最大规模的爆吧事件,也是网络上直男群体和饭圈之间的初代战争。
这一载入贴吧历史的事件甚至拥有一个专有词条
恶劣的声音从没有消失过,直到2009年,演变成了一场席卷互联网的狂欢。
李宇春的头像被PS,从肌肉男变成了耶稣恶搞图,甚至出现在乡镇“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海报上……
“信春哥,得永生”、“信春哥,不挂科”,到处涌现出这样的声音。
和煤老板结婚,自杀,整容死亡这样空穴来风的负面新闻纷至沓来。
2019年7月内蒙的音乐节上,台下激愤的观众一边竖中指,一边大喊“春哥,纯爷们儿”,还有人向台上扔矿泉水瓶。
李宇春不得不打着伞,坚持唱完三首歌,还一脚将一个矿泉水瓶踢了下去。
在那些年,李宇春是硬生生地扛过来的。她认定,反击是无效的,只能熬到时间冲刷掉这一切。
她用“硬壳”武装自己,身边的人走不近她,她也不愿意走近他们,她的世界只剩下音乐。
2009年临近结束时,公司特意在酒吧开年会。
所有人都在唱歌、喝酒,只有她躲在很远的一个角落,拼命打鼓。
“没有一个人敢去靠近她”,她就那样奋力敲打了好几个小时。最后,鼓被打坏了,公司赔了钱。
回忆那段生活,李宇春说:“那时租的房子很脏很乱,连个椅子都没有,我就是把它当成旅店。”
父母对那个阶段是感到后怕,觉得自己差点就失去了这个女儿。
在李宇春母亲的记忆里,女儿虽然内向,但她也会主动去交流。
尤其记得,女儿初中住校时,每个周末回家后,总是会从书包里掏出本子,上面记着都是她要分享给妈妈的事情。
但成名后,女儿变得更加寡言,甚至不愿意和他们长时间待在一起。
父亲太过于担心她,手写了一封信,表达对现状的担忧和对女儿的鼓励,满满六七页纸,当面交给她。
她看了后,什么话都没说。
有一次,母亲来北京陪她,但李宇春只想让妈妈快点回去,还强制性将母亲送到机场。
她一边开车离开,一边从后视镜不断观察,她看到母亲就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的车远去。
那一幕,成了她人生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后来再聊起这段往事,才明白原来这是李宇春用一种笨拙的方式保护父母。她害怕如果被人认出来,对方会不会向她投来恶意的话,让父母难过尴尬。
随后的"Why Me"演唱会,李宇春插入了一个自导自演的短片,将遭受的网络暴力以意象方式呈现出来。
片中,她走过充满敌意的人群,脸被飞来的玻璃碎片划伤。随着她继续走着,伤痕不再可见。
她翻唱了《流言》,唱着唱着,眼泪掉落下来,这是她至今唯一一次当中哭泣。
人群对于李宇春,究竟意味着什么?
《时尚芭莎》记者宋雯婷是这样形容:“它像海水之于鲸鱼,是一种界限并不模糊的包含关系。海水,是鲸鱼生命最根本的养分,但也是它生命最深层的威胁。”
直到数年后,她借由《年轻气盛》写了当时的感受:
“死于25岁的少年,
终于在75岁那年下葬。”
对比身体上的疼痛,对于李宇春这样敏感的人而言,精神的痛楚来的迟钝且剧烈。
“幸亏,我有一个很有爱的父母”
李宇春的名字是爷爷取得,希望她能像春天一样,永远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在她的成名过程中,李宇春似乎也是以一种近乎顽强的生命力,在娱乐圈恣意自由地野蛮生长,活成了“孤本”。
比如至今,李宇春将其自己进入娱乐圈的节点,都会使用“开始参加工作”这一形容,她不喜欢“出道”这个词语。
同样不喜欢的是还有“粉丝”这一称呼,称他们为“歌迷”。
在粉丝经济繁荣的今天,她除了为配合演唱会和专辑的形象概念,曾限量发售过一次T恤和旅行箱,17年来她售卖的只有专辑。
“我觉得我没有这个精力,我觉得它其实是件挺累的事情,而且我本来就不善于跟人打交道。”李宇春说。
歌曲,是她和歌迷的唯一连接。
李宇春出道17年,许知远问粉丝们:从2005年至今,你们最喜欢她的点是什么?
粉丝应道:做自己。
2006年,“玉米爱心基金会”宣布成立,是中国首个由歌迷捐设和命名的专项基金
再比如说,李宇春在天娱公司度过的10年,成了一个特殊存在,很少接商演,不赚快钱。
当初选秀爆红后,李宇春也曾365天全年无休接商演和通告。
有次,她站在台上,一波波的经销商轮流站在她身边拍照。“你就是一个白痴”,脑海里有个声音重复地说,她还是站在那里,但收起了微笑。
后来,在录首张专辑《皇后与梦想》期间,频繁的商演让她无法专注于音乐,这触碰了她的底线。
李宇春直接找到公司董事长王鹏:“我不想这个样子,这触碰到了我的底线。”
李宇春赢了,其他艺人是求着演出部负责人,安排更多的商演,李宇春是反着来的,演出部要求着她。
李宇春在《十三邀》接受采访时说,“你问我这些年我做了什么走到今天,不如问我拒绝了多少。”
李宇春2019创作专辑《哇》封面
做自己,对李宇春而言,是至关重要。
也正因如此,当她爆红,大部分在路途上时候,她感受到的是寂寞,她坐在商务车里,盯着窗玻璃上自己的投影,和自己对话。
“你变了,你一点都不够自我”,她对着玻璃上映出的那个人说道。失去自我,比任何事情都令她痛苦。
《十三邀》有一期采访李宇春,许知远是这样描述她的——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时代偶像,大家的价值观可能更窄更薄。但李宇春提供了一个维度,有一种镇定剂的效果,这点很了不起。”
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的时代,李宇春并不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人,她只是被时代洪流推到了风口。
盛名背后是质疑、误解与孤独。
但幸亏,李宇春熬过来了,也在人设泛滥和人设崩塌之年,成了一股清流。
在38岁之际,她的人生再次撞向无常,但相信,总能挺过去。
资料来源:
南都娱乐,李宇春:音乐源于执着和热爱,2019
新周刊,人设崩塌的时代,庆幸还有李宇春,2019
人物,李宇春,伤痕不再可见,2020
原标题:《李宇春身患“不死癌症”,轮椅出行:她何以走到今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