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城市志|无缘特大城市后,宁波放大招“抢人”
城市和人一样,最容易被谈论、被关注的,要么是实力强大到不允许低调,比如,一线城市永远是话题中心,要么是精于自我营销的网红城市。
但也有一类城市例外,它们拥有不俗的实力,却习惯了“闷声发大财”。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或许就是宁波了。
最近,这座城市出台的一项政策引发了不少关注。日前,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取消了原先“缴纳社保”的要求,这被外界形容为“买房送户口”。
此一做法,很容易让人将之与提振地方楼市联系在一起。不过,《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明确指出,该文件制定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放开宁波户口迁移政策,吸纳集聚人口。
颇为巧合的是,最近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常住人口接近一千万,经济总量(GDP)高居全国第十二位的宁波,城区人口仅360万,无缘特大城市,只能屈居Ⅰ型大城市。
结合这一现状,或就更能明白宁波“买房送户口”的良苦用心了。
实力不容低估的“宝藏”城市
宁波“落选”特大城市,在外界看来很是惊讶。因为宁波不仅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突出,从实际发展水平来看,这座城市也实在是中国最不容低估的“宝藏”城市之一。
比如,2021年,宁波舟山港以12.2亿吨货物吞吐量居全球前50大港口之首,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08万标准箱,成为继上海港、新加坡港后,全球第三个跻身“超3000万箱俱乐部”的港口。
得益于港口优势,宁波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外贸大市。2021年,宁波全市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11926.1亿元,位居全国第6,是全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同时,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印发,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正式迈入行动阶段。
宁波也是全国制造业重镇。它是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工信部公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第四。
由于制造业发达,宁波还素有“中国品牌之都”的称号。公开报道称,早在2004年,宁波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制造企业就有100多家。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知名品牌,如公牛、方太、雅戈尔、奥克斯、杉杉等均系“宁波造”。
宁波也是全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据公开资料,宁波民营制造企业多达1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的80%都是民营企业。这也为“民富”打下了坚实基础。2021年,宁波人均GDP达到15.39万元,超越省会杭州,成为浙江第一个人均GDP突破15万元的城市。
不必为宁波无缘特大城市遗憾
在如此耀眼的基础和发展势头面前,宁波却不是“特大城市”,这多少令人意外。
需要解释的是,根据国务院于2014年下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中国的城市规模划分,主要是依据城市城区人口(非常住人口)规模来确定的。比如,城区人口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则属于特大城市。按照这个标准,宁波只能划分到“Ⅰ型大城市”(城区人口在300万到500万之间)。
也就是说,城市规模划分是看城区人口数量,与城市综合实力其实并不能划等号。像目前纳入特大城市之列的,就有多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和经济总量都远低于宁波。
但是,在通俗的理解中,城市规模等级难免被与城市综合实力进行直接关联。这是低调但实力不俗的宁波未能入选特大城市让人意外乃至惋惜的原因所在。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宁波的市情就能明白,其实完全没必要为宁波“落选”特大城市感到遗憾。
比如,这次“大城市”名单公布后,很多人都注意到,全国有4座县级市跻身“大城市”之列。分别是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福建晋江。这其中,城区人口达106万的慈溪市,实际就是由宁波市代管。
可见,宁波虽然没有晋升为特大城市,但它却罕见性地出现了大城市(Ⅰ型)“嵌套”大城市(Ⅱ型)的现象。这方面,同样“落选”特大城市的苏州也类似,与慈溪一道进入Ⅱ型大城市之列的昆山,就是由它代管。
“大城市里有大城市”的原因在于,一个城市的城市城区人口统计,与它的行政区划设置有着直接关系。相较于很多一二线城市早早完成了撤县(市)设区,实现了“无县化”,宁波目前全市仍下辖6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这导致在人口统计口径上,宁波是有点“亏”的。实际上,除了慈溪市实力较强,宁波还有余姚市、宁海县均进入全国百强县。
当然,宁波、苏州人口布局所呈现出的相对分散状态,也与它的产业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因为宁波和苏州都是典型的制造业重镇,而制造业更趋向分工分类,相对于高端服务业,对于人口聚集的依赖度并不是很高。这两座城市县域经济强势,各县区均拥有特色主打产业,并涌现出大量各类开发区(园区),就是非常直观的说明。
因此,即便暂时无缘特大城市,但这并不影响宁波、苏州的发展光芒。
宁波需要“抢人”
不过,在全国总人口进入低增长阶段,城镇化进入下半程的今天,人口规模之于城市的确越来越重要。
就在这几天,全国有多座城市都宣布了雄心勃勃的人口增长目标。如南昌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明确,力争2035年常住人口增至800万人;《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到2035年郑州常住人口将达到1800万。
这样的大背景下,宁波的“买房送户口”,也可以看作是在“抢人”上的进击。
从过去几年的人口增势来看,应该说宁波表现还是不错的。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在2010到2020年的十年间,宁波常住人口增加了179万,居浙江全省第二。但是,宁波在全省的人口占比有所下降,人口增量差不多只有省会杭州的一半左右,并且差距恐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客观说,相对于省会城市,宁波在“抢人”上的先天优势并不多。尤其是置于浙江这样一个“共同富裕”省份,以及长三角这样一个各区域间发展相对较均衡的板块中,宁波要建立绝对的人口竞争力,并不容易。
但另一方面,人口因素对宁波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确实已经带来了一些现实掣肘。比如,2021年,宁波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9.1亿元,位居全国第18位。可见,宁波的消费能力与经济实力并不是很匹配。这在消费之于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的今天,对城市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现在,宁波提出要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预示着要全面提升城市能级,这背后就更离不开雄厚的人力资源的支撑。而宁波在高等教育发展上的相对不足,又决定了要更依赖于对外招揽人才。
不过,降低落户门槛,只是增加人口吸引力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城市“抢人”还需要更多软实力方面的修炼。如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向心城市》中就有这样一个判断:对于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年轻人来说,把城市变得更“好玩”,就是更有效的“抢人”办法。
而对于习惯了不张扬的宁波而言,如何把城市变得更“好玩”,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同时,在交通、城建、产业等诸多方面,如何展现出新气象,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都是宁波需要关注的地方。
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入,就意味着城市发展的无限机会和丰富可能性。可以相信,按照国家发改委“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人口落户限制”的要求,宁波走出“买房送户口”这一步,只是在强化人口竞争力,继而推动实现城市能级大提升的一个开始。
海报设计:王璐瑶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