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十四节气 | 霜降来临,杭州这座古村里有好“柿”发生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感受到变凉与寒意,夏季的酷暑已然全消,沿海地区台风季节也跟着结束。
“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是此时最显著的气候特征,但事实上,“霜降”与“降霜”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霜”反映的仅仅是天气渐渐变冷的特征,并非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
霜降节正值晚稻收获,千百年来,民间有许多特色的庆祝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广西壮族的“霜降节”。据说在这一天,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会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也趁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2014年,“壮族霜降节”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当然,民以食为天,时令节气自然也和吃有关。民间有句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柿子,因为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老人们还常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走红的百年古柿林
每年霜降时节来临,杭州的横一村就有“好事”发生。村书记傅临产忙得团团转,采访、考察、参观,光顾村里的外来客在这个时节突然多了起来。
在社交媒体上,这座仅有600多户人口的小村庄,一夜之间也成为了“顶流”,人们蜂拥而至,只为凑凑“好事”的热闹。
那“好事”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柿子。
横一村,地处杭州萧山区临浦镇的最南端,由横一自然村、大坞坑自然村、梅里自然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打开地图,搜索 “梅里探柿”这个好听的名字,从上海开车出发,最快只需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傅书记说,横一村梅里自然村有一片古柿林,种植有1500多棵柿子树,树龄普遍在百年以上,最老的能有五百多年。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火红火红,像一只只小灯笼挂在枝头,黑色的树干遒劲有力,千姿百态,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有一种写意的美感。
挂在枝头上的柿子像一只只小灯笼。 杭州萧山区临浦镇 图
“根据我们的考察求证,这里最早的一批柿子,是村里倪氏族人的老祖宗在明朝时期种下的。因为我们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地理条件都很适宜种植柿子,于是就从北方引进了过来。”傅书记告诉记者。
梅里的柿子顶部四四方方,因此被称为“方顶柿”,平均一个能有5到6两重,最大可重达1斤左右,用食客的话来说就是看起来十分“敦厚”,吃起来十分爽口,肉多核小,甜而不腻。
梅里的方顶柿 萧山文旅 图
不过,柿子刚从树上摘下来,其实是不好吃的,又苦又涩。傅书记介绍说,在梅里,传统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把柿子放入调配好的石灰水中浸泡,这种人工脱涩的方法,就是俗称的“炝柿子”,炝好的柿子外观看起来像沾上了一层白色的“霜”,口味是脆甜的。还有一种叫“捂柿子”,就是把柿子和苹果、梨等其他水果放一起,密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捂个三四天,取出来的柿子便又甜又软了。
“炝柿子”、“捂柿子”是这里的传统吃法。 萧山文旅 图
柿子村的“新玩法”
有 “方顶柿”这样有名的特色农产品,临浦镇横一村从2018年起举办方顶柿丰收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购买。从城区赶过来的市民还会带着孩子,一起来体验亲自采摘的乐趣,村民们还会在现场展示青团等传统糕点的制作,“梅里探柿”的名气就是这样起来的。
不过从去年开始,情况发生了改变。傅书记说村里决定不摘柿子了,要把柿子完完整整留在树上。
“现在的模式是,我们把古柿林的柿子全部保留下来,用于兜售的柿子就从周边村庄收购过来,这样可以让更多游客看到柿子树挂果的美景,优化体验,从而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傅书记说道。
古柿林的柿子全部保留下来,不再采摘。 杭州萧山区临浦镇 图
换句话说,在如今的流量时代,梅里古柿林成为了横一村的一张“名片”,一个可以供游客沉浸式体验的“打卡景点”。而为了让柿子不被外人提前摘走,据说村民们还组建了巡逻小分队,每14个小时轮流巡逻一次,让即将成熟的柿子“一个也不能少”。
果然,当满山的柿子树变红时,涌进小山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也深挖柿子文化,设置了 “如意柿界”“海柿山盟”“一柿粮缘”等带有美好寓意的打卡场景,吸引不少年轻人拍照留念。在半山腰的柿林中,横一村还开出吉柿茶馆,办起了游客接待中心、公共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青年创客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等配套设施。
从卖柿子到卖风景,老百姓的收入反而提高了。“我们现在有20多家民宿,星巴克也开到我们村里来了。”傅书记骄傲地说。
今年的柿子节将于11月初举行。 傅临产 图
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横一村“梅里探柿”的帖子。 小红书截图
乡村微改造,让好“柿”进行到底
“现在这个时节,不光有柿子,我们的稻田也是一大看点。”傅书记说。
从2018年起,横一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光秃秃的泥土路浇上了柏油,路面拓宽了,沿途绿化完善了,村子的颜值得到大大提升。在这次的改造中,村子还迁移了原有的1200亩的苗木丛,种上了小麦、大麦、水稻,打造一个多功能郊野公园,开创了“Hi稻星球”品牌。城市里人来到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农作物生长的活力,体验稻田捉鱼等有趣的活动。
横一村的稻田风光和配套设施建筑。 杭州萧山区临浦镇 图
在一望无垠的金色麦田边,还有一座鸭棚咖啡馆同样令人瞩目。鸭棚咖啡馆的前身真的是一座养鸭棚,它的主人胡达成是村里资深的养鸭专业户,从业已有25个年头了。2021年,为了配合乡村改造,胡达成将这片鸭棚贡献了出来。
改造前的鸭棚房屋很破败,环境也比较脏差,通过设计师的改造后,石块垒砌的墙面、大大的落地窗户、覆盖着茅草的人字形屋顶,不但简约时尚,还和金灿灿的麦田风光完美融合。
虽然变成了一家咖啡馆,但茅屋外还保留了一处“小鸭子嬉戏区”,小朋友可以近距离与小鸭子互动,此外田间还有摸鱼抓蟹的体验活动,或者乘坐小火车飞驰在田间,感受不一样的乡村气息。
改造前的鸭棚
改造后的鸭棚咖啡馆 杭州萧山区临浦镇 图
如今,许多的村镇都在探索乡村旅游新思路,用现在流行语来说,人人都想掌握“流量密码”,那么“流量密码”是什么?从横一村的例子来看,把一个特色做深做透,显然是成功的关键。
傅书记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修缮村里的倪朝宾故居、梅里庙、郑旦庵等历史建筑,收集补遗“郑旦传说”、“炝柿子”等非遗文化;围绕稻田打造稻鱼共生、稻鳖共生、稻虾共生等更多元化的体验产品;计划搭建柿子电商平台,开发柿子周边产品等等。
用他的话来说,“稻子、柿子、院子”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他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能在家门口实现共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