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聚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上海市社联秋季会长论坛举行
10月20日,上海市社联第16届学会学术活动月开幕式暨秋季会长论坛在沪举行。
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在致辞中表示,当代中国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中国发展实践,以更加自主的知识体系概括凝练中国理论,推动和指引未来发展。他对市社联多年来在整合学科力量、促进社团发展等方面取得成绩给予肯定,希望学术团体借助活动月这个平台,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学科发展作出学术团体应有的贡献,也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会议现场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主持了学会学术活动月,指出社科界要在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他要求学术团体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活动质量,坚持将学术功能作为基础;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他强调学术团体要立足自身特点、本市实际和社会需求,深入研究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陈麟辉主持秋季会长论坛。论坛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主题,邀请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吴晓明,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祁志祥,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四位嘉宾,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美学的史论话语体系建构》《重回“人”的社会学新时代:谈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自主成长与历史经验》的演讲。
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并且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吴晓明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历程。自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的整个展开过程,中国学术总体上进入了一种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虽然,这种状态是必然的、必要的,而且是成果丰硕的,但任何一种学术达到它的真正成熟,总意味着在特定的阶段,能够摆脱学徒状态、获得自我主张。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构成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强大的实践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在特定的历史实践发展到转折点上,中国学术才会转入到自我主张的转变,即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由于实践基础已经出现,这种转变或早或迟要发生,这是当今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祁志祥从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去本质化”“去体系化”“去理性化”特点讲起,他认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美学”这门学科,但有丰富的关于“美”的思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美学界受到了反本质、反体系的西方学术思潮的挑战。通过阐述中国美学的发展过程,他对中华传统美学的原理和形态作了归纳梳理,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乐感”代替“快感”,面对当下美丑不分的审美乱相,提出“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观点。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打着存在论、现象学、阐释学、生成论等旗号的唯心主义,加快建构中国特色美学话语体系,为向世界传播中国美学思想作出积极贡献。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重大任务。文军通过分析三种不同理解、三个基本问题、社会学研究面临的六大新挑战,详细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他认为,4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正在从以物质层面的经济发展为中心到以制度-技术发展为依托,再到以社会文化和人的美好生活为落脚点的新社会时代。“这是一个从‘物本’向‘人本’、从‘外显’到‘内生’的转型过程,更是人的自身发展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社会建设回归‘人的生活本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本质特征,也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指明了方向。
会议现场
郭树勇从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中国意识成长、中国学派的必要性、新时代中国学派发展的四大变化、中国学派发展的历史经验、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学派新阶段五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中国学派”是一种基于中国与世界关系新情况、为了激发中国理论自信而提出的学术共同体主张,也是试图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学东渐、中外交融、理论自主性发展演变史的概括。他指出,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中国化的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了中国学派的本体论创新、认识论发展、方法论突破,它站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制高点,向国际社会贡献了中国方案。
市社联所属学术团体负责人、专家学者代表和社联机关党员干部等近200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会。
“学会学术活动月”是上海市社联培育打造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旨在搭建平台,激发学术团体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引领能力。16年来,近2100场学术研讨活动先后在“活动月”里集中亮相,学科交融、学术交流、学派交锋的良好氛围,生动展现了社联所属学术团体联系、团结、引领本学科、本研究领域专家学者,整合学科力量,共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市社联所属各学术团体将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联合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及党政机关等单位共同举办96项学术活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