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书单 | 社科文献2022年7~9月社会学新书

2022-10-19 17: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2 / 7~9月新书

第三季度的社会学新书盘点来啦!

文献君精选了7~9月社科文献出版的社会学学术成果,

包括群 · 学品牌、中国百村调查丛书,

城乡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方向

以及智库报告等。

群 · 学

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学导论

[英]帕美拉·阿博特

[英]克莱尔·威莱丝

[英]麦丽莎·泰勒 著

王金玲 姜佳将 宋瑜 朱旭红 袁璟 译

2022年9月出版

本书以思考女性主义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拉开序幕,立意于女性主义并非为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观点或分类领域,而是从根本上审视了过往主流社会学诸多未曾考虑性别差异的概念和观点,并尝试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重构了社会学整个学科的阐释图景。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著作,更是适合整个社会学专业学习的基础导论读本。本书为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 (Third Edition)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部译作。

中国百村调查丛书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界牌村

黄进 程淑玲 钟子艺 裴书盈 著

2022年9月出版

本书以川西平原上的界牌村为例,以一个普通村落的实践来研究我国城乡关系的微观变化,揭示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本书描述了界牌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过程,特别是从国家、市场和村落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互动视角出发,试图从学理上回答界牌村的成功之道。界牌村经历了初步融合、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正走向城乡一体的新发展阶段。从界牌村的实践来看,政府推动、市场牵动与村落能动是构成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三者均衡交互,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构成了城乡融合的“三维一体”模型。

堂安梯田社会

曾芸 徐磊 宗世法 曹端波 等 著

2022年9月出版

本书选取“家-村-国”关系下的村落共同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西南地区一个侗族村落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调查,记录了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的调适,村民生活形态的变化和行将消逝的农耕记忆。通过对堂安稻作水利系统与以“家”为基底的社会合作互嵌模式的研究,重新认识传统村落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从自在自然到城乡互嵌、农耕业态多维度更替中发现农业文化遗产与时代衔接的可能性,回应推动地方主体性成长、接续文明根脉的问题。

城乡互动与农村家户现代化

张建 宗世法 陈斌 雷勇 等 著

2022年7月出版

本书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个布依族与汉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村庄联增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资料、数据、图表详细介绍了联增村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状况,立足村庄实际情况,展开了居于历史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的村庄变迁研究,既揭示了联增村几十年来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展示了联增村特有的发展轨迹。本书作为一部“资料性的学术专著”为农村社会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的案例,也为以后的西南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农村社会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城乡社会学

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研究

刘小敏 等 著

2022年9月出版

本书以新制度主义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中国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的结构特征及其背后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市民化机制、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本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国家宏观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拓展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前进道路,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实际工作及关心新时代市民化进程的广大读者朋友阅读。

驾驭市场:一个村庄的土地保护与现代化转型

刘学 著

2022年6月出版

本书以一个特殊个案的长时间段追踪分析为例,解释为何在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中,小农合作社式的乡村集体经济制度会持续存活40多年?为何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会有万顷良田被持续耕种?聚焦于驾驭市场的社会制度,本书动态考察崖口面对市场化挑战的回应策略,分析驾驭市场的社会机制如何运作。本书从市场与社会的互动视角入手,展示了社会通过制度修改、制度合并和制度明示三种方式进行制度随创的市场驾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土文化、社会记忆等多种因素也同时发挥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的逻辑与现实

李耀锋 张余慧 著

2022年8月出版

本书立足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与村庄社会密切关联这一独特国情和农情,剖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多维关联,依据村庄嵌入性差异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为内生型与外生型两种类型,基于农户回应、贫困脆弱性、理性选择等理论探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影响因素及实践对策,阐释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的经济性、社会性和政治性三重组织属性及其结构性张力。本书的研究有利于洞悉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助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团体社会工作(第2版)

肖萍 著

2022年7月出版

《团体社会工作》(第二版)是对《团体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的重新修订。本书分成三个部分:团体社会工作引论、团体社会工作理论和团体社会工作实务。本书基于作者20年的团体社会工作教学、实务和研究,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团体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注重价值理念、理论知识及实务技巧的整合,内容全面丰富,兼具操作性和可读性,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及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参考书目。

家庭社会工作

李敏 主编

刘焱 副主编

2022年6月出版

本书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对家庭社会工作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一章至四章为理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的基础内容。家庭部分的内容包括家庭概念、家庭功能、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包括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基本内容、主要领域、价值理念、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第五章至十一章为实务部分。该部分结合新时代家庭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新进展,详细介绍了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空巢家庭、失独家庭、留守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新市民家庭的现状、特征、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与技巧。

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案例与评论

何国良 陈沃聪 古学斌 叶少勤 等 著

2022年7月出版

本书所收入的论文为2017~2020年高校社会工作老师和实务工作者基于实施三年的实践研究项目写作的,内容包括生态移民社区的文化能力建设、地方性疾病介入、低保家庭青少年的社会救助、婴幼儿家庭照顾情况的改善、改善亲子关系的剧场实务手法的探索、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干预、服刑人员亲子关系的修复、残障服务,以及精神障碍康复者家庭服务。在此期间,在导师们的陪伴下,团队成员边做边学,探索社会工作在不同领域的实用性知识,从而提炼不同的介入模式。本书最大的特色是每篇文章之后都有导师们的评论,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践研究的特点和要求。

社会工作与城市社区治理

李文静 著

2022年8月出版

本书考察了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以及其对社区治理产生的影响。在详细了解社会工作机构的基础上,深入社区进行调查,了解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过程,并通过实地调查及访谈、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评估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效果。通过对比社会工作介入前后社区治理情况的变化,归纳出社会工作介入我国社区治理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作用范围、制度保障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

智库报告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2)

杨团 朱健刚 主编

2022年7月出版

2022版慈善蓝皮书致力于忠实记录历史并为中国公益慈善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新观点和新材料。它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年度报告,也是社会各界参与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份“成绩单”。每年度的慈善蓝皮书是对上一年度中国慈善事业的追踪、总结和反思。本书致力于发掘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致力于推动公益慈善领域的创新并不断的推介国内外的公益慈善创举。慈善蓝皮书致力于关注公益慈善领域的发展,忠实记录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总结经验,剖析历年发生在慈善领域的重大事件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指出路径。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21~2022)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谭日辉 主编

李金娟 张娜 副主编

2022年7月出版

本书由总报告、社区建设篇、社区治理篇、社区养老篇、社区物业和服务篇、社区卫生篇六部分构成,主要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官方统计资料及实地调研数据,从社区新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空间营造以及社会治理实践、数字化社区和低碳社区建设、居家社区养老、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及疫情防控等方面梳理中国城乡社区发展新特征、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圳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20~2021)

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宏略智博(深圳)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主编

2022年9月出版

本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区域报告和附录五个部分组成。总报告全面回顾了深圳社会组织在2020~2021年的发展状况;分报告分析了深圳市社会团体、深圳市基金会、深圳市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在2020~2021年的发展情况;专题报告聚焦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亮点,分别从社会组织党建、社会组织人才建设、社会组织品牌建设等方面展现了深圳社会组织的鲜明特色;区域报告全面展示了各区(新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特色和亮点;附录梳理了2021年深圳社会组织发展的大事记,展现了深圳社会组织的发展脉络和创新活力。

田野中国丛书

礼俗时刻:转型社会的婴儿诞养与家计之道

刘新宇 著

2022年5月出版

本书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北京家庭的婴儿诞养风貌,结合2016年至2019年作者在这一区域内的田野考察,从育儿母职、家计过程、哺育伦理三个层面,阐释了不同社会转型期中家庭切身体验的礼俗之变。本书认为,中国家庭婴儿诞生与养育过程发生转变的背后是彼此交锋中禁欲主义与快乐主义道德机制。通过跨时段的历史研究能够发现,维系家庭生活的力量并非单纯的治理逻辑或市场机制,乃是道德合法性的塑造与再造过程。

“请客不收礼”:一个村落的仪式性礼物交换与互惠变迁

郑姝莉 著

2022年9月出版

本书探讨中国乡村仪式性宴请中请客收礼向不收礼、部分收礼转变的过程与机制,将礼物收受规则中的互惠分为资助型互惠与关系延续型互惠。本书认为,礼物收受规则的变化就是双重互惠制度单重化与有限化的变化,即资助型互惠消退及萎缩,关系延续型互惠持续。它经历了去制度化与再制度化过程,受到来自市场、村庄及政府的内外因素影响。村庄的社会流动、人口流动及关系选择是内在因素,市场变化与政策要求是外在因素。声望建构、情感表达、道义维系及绩效获得是行动者的行动逻辑。村落社会的流动性与价值表达成为互惠再制度化的关键环节。在礼物收受规则变迁中,机会创造者、制度变革者、制度筛选者及制度变革成果消费者之间相互影响,最终促成了“请客不收礼”的产生。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

垃圾之战:废弃物的绿色治理、科技争议与环保行动

张劼颖 著

2022年6月出版

本书试图呈现一幅关于一个城市垃圾治理的图景。这幅图循着两条线索绘制。一方面,这是关于垃圾的故事,研究试图再理解垃圾,即回答社会行动、技术设施、治理方案、生活实践如何重新塑造和界定作为“社会之物”的垃圾。另一方面,这是关于一个城市环境治理的故事。透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本书试图以垃圾为棱镜折射当代中国复杂的环境与社会现象,尤其是物质、环境、治理、行动之间的动态关系。

社会治理研究

从“扎根”到“引领”:新农人致富记忆与带头密码(全2卷)

谢治菊 郭明 编著

2022年8月出版

本书收录了来自广东、广西、贵州、河北等12个省份51个县55名新农人致富带头的口述故事,这些故事群像深刻地呈现了新农人的成长轨迹、致富记忆、带头密码和示范效应,细致地描述了新农人培育的政策体系、个体特征、家庭背景、社会支持和环境条件,适合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社会大众、党政机关干部、高校研究者等群体阅读。

贫困治理:彝族长期贫困及代际传递

王卓 著

2022年8月出版

本书充分回顾国内外长期贫困和代际传递研究的主要成果,在川滇彝族聚居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进行实地调查,基于对彝族贫困社区的类型化分析和定量定性资料研究,系统描述和全面分析彝族长期贫困及代际传递的现状,测量彝族长期贫困的广度和深度,分析影响彝族长期贫困的因素,研究彝族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特征,分析产生贫困代际传递的结构性因素、家庭因素与个体禀赋,分析既有农村扶贫政策对彝族长期贫困家庭的干预效果,研究治理彝族长期贫困及扼制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治理:理论与实践

张翠霞 著

2022年6月出版

本书梳理了20年来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的历程及成效,理论研究和微观案例相结合,对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脱贫与发展的政策、实践、经验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和总结中央和地方在扶持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和发展中的有效模式,展示脱贫发展实践和成效,提炼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发展的路径、经验和启示,为2020年后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成效巩固及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人类学与民俗学

人神鬼和合:景颇族“目瑙斋瓦”研究

徐俊六 著

2022年7月出版

“目瑙斋瓦”意为“历史的歌”,是融神话、诗歌、传说于一体的景颇族神话史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陇川县、芒市等地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文本分析方法,以景颇族“目瑙斋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目瑙斋瓦”文本的诞生、文本本身及其吟唱、传播和传承进行阐释,归纳出景颇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作者称之为:人神鬼和合。

绞缬的世界: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研究

金少萍 著

2022年8月出版

本书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广泛收集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的资料,总结和概括缝扎技法的类别及其工艺特性,挖掘探析纹样图案的艺术审美,以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特别关注如下研究视角:一是关注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与古代传统绞缬工艺文化的渊源关系;二是关注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融入的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的因素;三是关注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的现代变迁。

禁猎前后:鄂伦春族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分化

查干姗登 著

2022年9月出版

本书以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鄂伦春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鄂伦春族所处地区的自然生态和人口变化,重点探讨了1949年以后的森林开发、定居化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禁猎转产”等政策,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如何使原住民族——鄂伦春族的生计、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讨了狩猎民族如何从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同质”社会走向社会分化“异质”社会的过程。

鼓车道:乡愁记忆与传承保护

王若光 著

2022年7月出版

本书作者历时九年,通过深入田野,搜集了全面、翔实的材料,完整地勾勒出民俗文化个案——鼓车赛会所承载的地方民众的乡愁记忆与传承愿景,以及这种社会情感记忆背后的现代困惑。本书通过田野资料与既有的学术观点展开学术对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不足与局限,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民俗文化保护需要实现理念与实践的同步转向;“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文化保护逻辑需要重新被审视;“地方民众生活的稳定延绵”是民俗文化保护的前提。

集刊

《环境社会学》(2022年秋季号/总第2辑)

陈阿江 主编

2022年9月出版

《环境社会学》是由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集刊。本集刊致力于为环境社会学界搭建探索真知、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推动中国环境社会学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本集刊注重刊发立足中国经验、具有理论自觉的环境社会学研究成果,同时欢迎社会科学领域一切涉及环境与社会议题、富有学术创新、方法应用适当的学术文章。本辑共有四个栏目:理论研究、经典回顾、环境治理、环境史研究。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22辑)

杨宜音 主编

张晓辉 特约主编

2022年6月出版

传播学和心理学从各自学科视角出发不断对传播活动中的诸多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心理学为传播学提供知识训练与范式解释,传播学则为心理学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提供应用场景。在二者的交错推进、相互影响中,形成了传播心理学这一交叉学科。本书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方面勾勒出这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变化脉络,以此线索介绍本辑收录的9篇论文及其在推动传播心理学发展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这些研究或在新媒体语境下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主题,或体现了当前传播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即社交媒体用户心理和情绪情感。

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第23卷)

徐家良 主编

2022年6月出版

本书主题论文涉及党组织与企业慈善参与、政社互动关系、社会组织评估、公益助学、支持型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嵌入式发展、基层自治项目、志愿者经历与捐赠;书评分别介绍了《行最大的善:实效利他主义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创业型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家的战略工具》的写作框架和现实价值;访谈录介绍了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的规范化建设过程以及安徽省君善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梅绍辉扎根社区做公益的具体实践;域外见闻介绍了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在增进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发展合作中的功能和角色。

其他

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孙颖 著

2022年6月出版

目前,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多以学科作为划分标准,采取单学科的培训模式,而事实证明这种培训模式不能满足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需求。本书通过描述农村小学教师从事多学科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农村小学教师对多学科教学的感受,分析了在农村小学多学科教学背景下教师的能力储备情况,论述了农村小学教师从事多学科教学的保障,同时基于比较研究,提出了提升教师能力的对策建议,对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更好地发展有参考价值。

拓展阅读:

社会学 | 社科文献2022年4~6月新书 · 下篇

社会学 | 社科文献2022年4~6月新书 · 上篇

原标题:《书单 | 社科文献2022年7~9月社会学新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