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Kindle留下的“冷饭”变“佳肴”,谁是大功臣?
市场超落如潮汐,没有相同的浪涛。中国商业市场更是充满了变数,在“周期理论”之中,隐约可以发现大势,但多变的消费环境却很难让人抓住规则。在电子书领域,Kindle即将全面离去似乎昭示着行业发展进入生命末期,一时间,关于纸质书归来的论调也略占上风。然而,国内品牌厂商的积极作为,似乎又让电子书焕发了第二次生命,“冷饭”或变成“佳肴”。强行让电子书生命周期发生逆转,这是不是功劳,功劳又该算谁的?
全面出击,国内品牌竞相发力!
2022年,电子纸平板没有死去,反而大爆发,并且是中国品牌主导主场。
今年前 9 个月,共有 14 个品牌发布了 24 款电子纸智能平板,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华为、海信、小米、文石、掌阅、雷神、汉王、MAXHUB等等。这其中,既有电子书领域的老将,还有意欲在电子书行业开疆拓土的新锐。显然,谁都想在电子书市场成为Kindle的接替者,吃掉Kindle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电子纸智能平板(不含Kindle)的线上销量达到36.2万台,渗透率为5%。看起来数量并不大,但是以“电子屏”进行延展的智能平板却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分别延伸到了学习和办公两大领域,这也就是所谓的办公本和学习本。
在这两个大赛道,正是国产品牌发力的焦点。
细分战场,主业之外寻求生机!
以“平板”之名,进行跑马圈地,正是国产品牌们最擅长的手段。
除了一直在电子书耕耘的几家品牌不需要多加论述之外,杀入这个赛道并且有一定成绩的品牌多少有些过人之处。其中,消费电子品牌代表华为,应用软件代表科大讯飞和生态场景MAXHUB都值得去分析。
华为进入这个领域并不存在重大的领域破圈。数据上,2022年1-8月,Apple、华为两大品牌在智能平板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份额达到51.7%,且市场地位极其稳定。在整个智能平板领域充当着重要角色,但华为依然把触角伸向了电子书,显然,进入这个的核心因素就是想在PAD之外再建一个防火墙。
实际上,华为电子书的象征作用可能大于实际作用。华为的首款电子纸平板MatePad Paper,将其芯片、鸿蒙系统、触控笔等技术整合,这种融合并没有取得用户特别大的认同。在已知数据中,华为并没有成为前三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进入电子书这个领域,对于电子书生命力的延长有着特别大的正面作用。
从软件进入硬件的科大讯飞可谓是Kindle退出中国市场的最大受益者。在8月的销售数据中,科大讯飞线上销量达到了2.4万台成为国产第一,环比7月增长183.9%。从软件到硬件,科大讯飞除了电子书,还有智能办公本。显然,这种建“护城河”的思路也是当前科技企业们生存下去的必然手段。
相比技术的融入,场景的打通可能是电子书行业起死回生的另一种手段。MAXHUB党谙此道,从智能会议平板到电子书,场景的转移和大小屏的切换或许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回过头来看,我们发现电子书只是一个符号,国产品牌已经将电子书的边界进行了充分地拓展。细分了市场,也还算是给了电子书一个“名分”。仅此而已。
功过之说,假冷饭还是真佳肴?
根据洛图科技(RUNTO)预测:2022年,中国电子纸平板销量将达到140万台,而全球销量将达到1500万台。看起来,电子纸平板市场容量足够大。
但是,Kindle退出中国市场是否是真的运营力不足,芯片短缺,没有内容支撑,以及没有足够的收益呢?甚至说是国产电子阅读器逼退了Kindle?
从一些其它的数据上,我们似乎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近期,腾讯旗下阅文集团推出的一款多功能电子阅读器——口袋阅要停止运营。除此之外,方正、爱国者、纽曼、台电、当当等知名企业都曾投资过“类纸化阅读、不伤眼”的电子阅读器,但结果都不理想。
更为有趣的是,《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有45.6%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电子屏永远是电子屏,取代不了纸,那种仪式感更是难以取代。而与此同时,手机与PAD就是电子书的最大载体,而且一些品牌的PAD一键设置成电子墨水屏,从感官上与电子书并无二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强推电子纸平板是不是重走回头路?恐怕,现在的功臣未必是功臣!
作者 | JD.P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