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凡十年·水利篇丨湘潭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2-10-19 1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水利篇

碧水清波映莲城 江河安澜护万家

——湘潭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刘蓓 成智超

2022年7月9日至9月30日以来,湘潭平均气温为29.9℃,为1961年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值;平均降雨量45.0毫米,为1961年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一少值。一场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正“烤验”着水利工程和水利干部……

遇事不怕事,来事敢担事。

旱情发生后,湘潭水利部门开展了“千名水利干部到田间”等一系列抗旱救灾行动,全面做好找水、保水、管水、用水四篇水文章;灌区、水库、中小河流、农村小水源等水利基础设施在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确保了人饮安全和粮食安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引提水量3539.05万m3,保灌面积22.76万亩;累计打井283口,供水达42.21万m3,保障了4725人饮水需求,保障灌溉面积22万亩。

水利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近年来,湘潭水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湘潭“一江两水”防洪闭合圈基本形成。一座座水库、一道道堤防、一条条输水管道……清水长流,惠泽莲城百姓,江河迤逦,扮靓伟人故里。湘潭市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幅人水和谐的壮美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

“千名水利干部到田间”抗旱行动。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

治水安邦,兴水为民。稳固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不仅是应对汛情的最大底气,更是农业取得连年丰收的重要保障。

2016年,湘潭已经近10年没有出现大的汛情,谁都不曾预想,涓水流域会在这年发生特大洪水。一时间,湘潭县多个乡镇形成“孤岛”,两万多名群众被困。在这场特大洪水中,湘潭水利防洪工程经受住了考验。

时隔一年,2017年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又袭击湘潭。

短时间,湘潭“一江两水”维持高水位不退,湘潭水利人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上。

这轮洪水“水大、峰高、险多”,创湘潭多个历史之最,防汛形势“面广、时长、灾重”,全域全线告急,这是对湘潭水利工程建设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最终,湘潭顺利通过了这次考验,实现了“未溃一堤一垸、未垮一库一坝、未发生群死群伤”的目标,防汛抗灾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2019年,湘潭遭遇连日强降雨和历史特大洪水,历经多次洪水考验的防洪工程又一次挺住了。洪水退后,太阳升起,“一江两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据统计,近10年来,湘潭争取中央水利投入60.66亿元,市本级投入8.46亿元,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市水利建设成效显著,防洪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近几年,湘潭375座中小型病险水库得以除险加固,蓄水保水能力全面加强。完成堤防与主要支流治理125.65公里,治理中小河流21条138.84公里,区域防洪能力全面提升;更新改造向家坝泵站、社山港泵站、金江泵站、王加晒泵站、京竹泵站等11处防洪排涝骨干工程,装机15230千瓦,城市排涝能力日渐完善。

这些“防洪减灾”工程的实施,为有效战胜2016年、2017年、2019年特大洪涝灾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既是民生福祉,又是发展底线。

近年来,湘潭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共兴建集中供水工程365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6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达标率为82.76%,98.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有了基本保障。其中,我市脱贫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率达100%。截至去年12月,完成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128处,涉及服务人口达55.29万人,确保了供水工程正常运行。2021年,我市共完成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3.29万人。

同时,完成16个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540亩,渠道治理234公里。完成了韶山灌区、合东水库灌区、桃林水库灌区、紫荆山水库灌区、印子山水库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000亩,改善灌溉面积58000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49。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随着四水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重大水利项目的先后实施,湘潭“一江两水”防洪闭合圈基本形成,湘潭城区、湘潭县城、湘乡城区、九华新城及“一江两水”沿线防洪抗灾能力大大增强。

雨中研讨雨湖区团结渠险情处理方案。

全民护水保河畅水清

湘潭共有222条河流、375座水库、493条渠道、13个公园湖泊、13万余口山塘。如何守住这幅绿水青山图?

紧盯河湖乱象,打好河湖顽瘴痼疾攻坚战。

自2018年以来,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组织联合执法300余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443个。治理河道岸线1698公里,拆除违章建筑35600余平方米。狠抓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完成26处取缔、提升类码头、渡口整治。重点开展涉河排污(渍)口整治,常态化开展排污口实时监测。全面展开养殖污染、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减少。

聚焦重点水域,打好水质提升战。

建立长株潭联合执法框架协议,开展长株潭非法采砂、非法禁捕联合执法。聚焦大型水库,清退水府庙水库湘乡水域4.3万口网箱、10个采砂场、14艘采砂船,取缔退出369个拦库和106处非法矮围,集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退出规模养殖户70家,全面落实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管理机制,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加。积极开展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实现“四清”“四无”;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5%以上;国控断面涟水入河口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河湖水质明显改善。

着眼示范引领,打好美丽河湖创建战。

2021年,聘请专业团队为涟水河做市域内全段(124公里)幸福河规划设计。采用分步建设法,第一期投入3500万元,打造涟水河口段(5公里)幸福河。同时,各县(市)区投入建设资金3亿元,完成紫荆河等30余条高标准县级美丽河湖建设;还开展银田村等4个水美湘村示范项目建设和小微水体治理。推动乡级样板河建设,2018年以来,各乡镇共对268条河流(段)进行清淤、除杂、砍青、生态覆绿等建设,实现“一年一河段”“一乡一亮点”。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湘潭不断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河长制带动“河长治”,湘潭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转变。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中,湘潭市开拓创新,在全省率先探索了“河长+河长助手+民间河长+河道警长”的“3+”管理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发了“电子水系图”和“河长制信息系统”,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河长制培训中心,河长制工作交出了一份“三个全省率先”的满意答卷。2021年,全市8561名河长、近2000名民间河长、上10万名平台关注者全面使用智慧治水App,开启一体式网络运作,全面开启“掌上管水”“智慧治水”新模式。2022年,湘潭市拓展电子水系图功能应用,集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等领域于一体,河长制智慧治水平台被纳入省河长办试点开发项目,在全省推广。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2019年,湘潭市河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19年和2021年两次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2021年,湘潭市水利局被水利部评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湘潭市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服务中心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水利冬修现场。

水库移民工程成果丰硕

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7年开始,湘潭市实施重点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工作,对300名移民以上的村,采取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产业扶持的方式,一次性下达移民后扶资金210万元,撬动整合其他资金,达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移民增收致富的目的。至2022年,湘潭市下达计划实施共计60个重点移民村项目,其中湘乡市45个、湘潭县15个,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50个村。

近两年来,省级要求重点移民村建设资金中不少于一半用于产业扶持,也就是说每个重点移民村有超过100万元的资金用于产业扶持,由村级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入股分红、资金托管、固定资金等方式,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有30多个村通过移民产业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5万元以上。”市水利局水库移民科负责人介绍,产业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种养业和新型业态。例如,以产业引导资金的形式,将扶持资金投入到重点移民村,由村级组织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此带动增收。如湘乡市毛田镇高标准茶园建设项目。移民资金下达计划到村,村级与香露红茶叶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香露红公司负责培育管理3年,使茶园成林,及茶叶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后,资产由业主单位分配,村级基地产生的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收益用于本村移民的公益事业建设,确保移民受益。

近3年的移民后扶资金产业扶持,培养了龙头企业、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移民增收致富。

据统计,2007年至2022年,我市累计争取国、省投入各类移民资金24.27亿元,其中直补到人资金约6亿元,项目扶持资金约18亿元;完成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湘潭库区移民安置建设3.5亿元,其中2013年至2022年累计到位国、省移民资金18.77亿元。各类资金投入使纳入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范围的直补人口直接受益,项目扶持辐射带动库区及移民安置区村民集体受益,为湘潭经济社会发展,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湘潭市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868元,上升至2021年的22579元,是湘潭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0.2%。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快速增长,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离2026年达到或超过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的目标越来越近。

堤防-湘潭市二大桥北城市堤防景观。

节水优先“省”出一方碧水

近年来,湘潭水利部门围绕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节水优先”落地见效。

华菱湘钢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看上去和自来水差异不大,可重新进入管网回用,还能养“难伺候”的锦鲤;梅林示范园火龙果基地传统浇水得请3名人工花上一天半时间,现在用滴管技术只需30分钟,还能节水60%;湘潭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深化处理后的再生水直接用于街道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生态景观,每年能节水近8万吨……在工厂、在田间、在机关、在学校,湘潭各处都能见到一幅幅“我要节水”的生动画面。

节水优先,管水者先节水。在做好市本级节水型机关创建工作的同时,市水利部门加大对各县(市)区水利局节水机关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工作,确保水利行业整体节水能力的提升。

目前,华菱湘钢建有43个水站,122个水循环系统,循环水量26.06万m3/h,实现了工业废水的全部处理。2021年实现中水回用量5201万m3,水循环利用率达97.11%。

2017年,盘龙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新增滴灌面积80余亩,喷灌面积1000亩,此后园丁们浇水的工作就只要“拧阀门”了。采用高效节水系统后,盘龙生态农业示范园每亩每年可减少用水量80%。

位于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宏发农林生态科技公司的1100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也通过了验收。加上银田镇南村村、韶山乡韶阳村、杨林乡舒塘村3处节水灌溉工程,韶山市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超过2600亩。

湘潭市万元GDP取用水量从2015年的117m3/万元下降到2018年的96m3/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5年的93m3/万元降至61.85m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0%以上。

“湘潭虽守着浩浩湘江,但水资源总量在湖南相对靠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省的三分之二,降雨量排全省倒数第二,季节性缺水严重,水生态、水环境受到损害,市情决定我们必须做好节水工作。”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湘潭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四项指标”为着力点,努力开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新局面。

截至目前,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已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验收,对照水利部下达给南方省达标要求,达到30%以上,湘潭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到100%。

“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是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汉军表示,进入“十四五”,湘潭水利系统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水利建设中,以“一个创建、二项措施、三项管理、四个安全、220项工程”为框架,继续推进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湘潭水利系统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争资争项,瞄准水利短板,精准包装策划项目,全市共争取中央、省级资金8.47亿元,创历史之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