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患特殊类型溶血症成“小黄人”,哈尔滨女婴出生三天全身换血
都说母女血肉相连,但黑龙江哈尔滨一刚出生的女婴,却因与母亲的血型不合,患上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新生儿溶血症,变成了“小黄人”。所幸,黑龙江省医院儿科的五名医护人员全力奋战,在女婴出生第三天为她进行了全身换血治疗。目前她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正在严密观察中。
第一天
重度贫血
紧急输血救治
35岁的李女士,16日通过剖宫产生下了一个体重5斤的女宝小可(化名),然而一家人还没来得及分享小生命诞生的喜悦,宝宝就因为反应弱、皮肤苍白被紧急送到儿科救治。经化验,发现小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值很低,为重度贫血。
省医院儿科副主任汪琪告诉记者,他们紧急为孩子进行了一次输血治疗,17日早上,孩子贫血的问题得到了纠正,血红蛋白得到了增长。
第二天
总胆红素值超标变成“小黄人”
虽然贫血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小可全身的皮肤开始发黄,医生检查发现,小可血液中的总胆红素值超标近两倍。结合孩子贫血和黄疸的症状,医生们判断小可患上了新生儿溶血症。
据了解,目前红细胞血型系统有30余种,最常见的引起新生儿溶血症的为ABO血型溶血,其次为Rh阴性血型溶血,其中,以妈妈是O型血,孩子是A型或者B型血发生新生儿溶血的最多,但是本例新生儿溶血恰好是相反的,即妈妈是B型血,孩子是O型血,并且母女二人都是Rh阳性。因此,孩子患上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溶血症。
第三天
紧急90分钟全身大换血
汪琪副主任说:“对于新生儿溶血症,治疗上首先考虑蓝光照射。”由于蓝光照射的效果不理想,17日,医生建议进行换血治疗,但家长顾虑比较多,没有立即同意。18日早上,小可的总胆红素值飙升,若不及时换血,她极容易患上胆红素脑病,以后出现智力低下、听觉障碍、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经过沟通,家长最终接受换血治疗方案。
然而,给这么小的孩子“换血”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医生在小可的左上肢抽出体内原有血液,在其右上肢和右下肢分别输入红细胞和血浆。为了保证血液从体内排出和注入的速度要均匀,医护人员的眼睛必须时刻盯着患儿床头的钟表和手中的针管。2名护士和3名医生经过90分钟的奋战,共输血375毫升,用患儿全部血容量2倍的血,将其全身血液进行置换。
随着体内毒素的排出,新鲜血液的注入,小可原本发黄的皮肤也渐渐恢复正常。目前小可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但仍需严密观察是否有脑病的出现。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小可一周后就可以出院回家啦!
专家提醒:
O型血、Rh阴性血孕妇要警惕新生儿溶血症
汪琪副主任提醒,O型血或Rh阴性血的女性,新生儿患ABO溶血病的几率会比较高,因此这样血型的女性一旦怀孕一定要警惕,孩子出生后严密监测黄疸;如果孩子出生后三天内,黄疸出现进行性加重,也要引起重视,及时和医生沟通,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链接: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亲和宝宝的血型相排斥,而造成两者出现抗原抗体反应,使胎儿的红细胞被破坏。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双方决定的。如果胎儿从父亲遗传来的血型抗原是母亲所没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后使母亲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导致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发生溶血。
(原标题:患特殊类型溶血症变成“小黄人”,冰城女婴全身大换血出生3天迈过3道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