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体大校长:进了冠军班就没有特殊人物了,毕业率还不是很高
15年前,北京体育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内唯一可免试招收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冠军及其教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高等院校,创建了独一无二的研究生“冠军班”。
现在,随着中国一系列体育改革发展新战略的提出,中国体育正在深化改革、全面转型的道路上前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冠军班的教学模式和初期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了哪些创新?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池建做客中国小康网、圆点直播、小康全媒体演播室,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冠军班”故事。
接受采访的当天,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的表演虽然已结束了十多天,但精彩的表演仍然令人难忘,作为承担演出任务的北京体育大学的校长,池建的讲述自然就从“北京八分钟”的幕后开始了。
83人表演,成百上千人给力支撑
《小康》: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体育大学83名师生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非常精彩,先讲讲“北京八分钟”的幕后故事吧,作为校长,从幕后到台前,什么最能打动您?
池建:“北京八分钟”表演的结束,就意味着平昌冬奥会的结束和北京奥运会周期的开始。
按照国际惯例,每届奥运会结束前都要由下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国来通过短暂的时间展示这个国家的基本情况。所以这一次我们在平昌的表演就叫“北京八分钟”。在“北京八分钟”,我们感到非常高兴的是张艺谋导演执导的这么一个节目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赏。
北京体育大学的83名学生能够参与这样一个节目,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意味着我们的形象,我们的所作所为,能够让全世界都看得见。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向公众展示的机会。所以我们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感到十分的高兴。
我们确实也为“北京八分钟”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的表演是83人,但实际上我们的整个支撑团队是几百人,甚至可以说有上千人。有一线参与表演的学生,有后勤保障人员,有教师,有各级领导,方方面面都对这个活动给与了高度重视。
所以大家都一致认为能够参与这样的活动,既展示了我们的国家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窗口来展现北京体育大学的形象,希望全世界有更多的人能够知道北京体育大学,认识北京体育大学。
筹办冬奥会不妨“回头”看看北京亚运会
《小康》:冬奥会已正式进入“北京周期”,2022 年,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听说您这次带来的提案是有关冬奥会遗产保护的。
池建:“双奥之城”这个概念是我们中国提出来的,因为全世界还没有这样一个城市,既举办过冬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将成为这样一座城市,确实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我这次在提案中提出“加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保护”。筹办一届奥运会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就是要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办赛精彩,参赛也要出彩”的目标。
所谓办赛就是主要由各级政府来承担的场地设施建设,交通建设,等等。参赛主要是体育系统的任务,要组织队伍在比赛当中获得好的成绩。无论办赛也好,参赛也好,都要出色,这是我们历来的目标。
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所以结束后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称之为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其重要原因就是办的也好,中国队的成绩也好。整个办赛的方面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参赛方面,中国队获得了金牌总数的第一。我想这些都要继续充分发扬。
另外,在充分做好办赛和参赛工作的基础上,还要重视一项工作,就是做好奥运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每一届奥运会都能够产生独特的奥运文化遗产。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推动3亿人上冰雪,并促进冰雪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冬奥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也在逐步增加。筹办冬奥会,回应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为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伟大遗产。为此,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保护和传承冬奥会文化遗产同样是未来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关键。
现在我时常想这样一个问题。1990年在北京举办了一次亚运会,举办这届亚运会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无论开放程度,还是经济水平,都比较落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却办了一届非常好的亚运会。但是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它好像给世人留下的东西不是太多,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其他方面,所以我们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总结过去的经验,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做奥运文化遗产保护这样的事情。
《小康》:在中国成功申办冬奥会之后,冰雪运动得到了更好的普及,但当下冬季运动还算是“高岭之花”,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让3亿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
池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目标,不能简单理解成3亿人都去滑雪、滑冰,而是做一些和冰雪相关的事情;通过更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来普及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开展程度,同时也期待着通过参与冰雪运动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进而提升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健康水平。
这个目标是切合实际的,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北京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开始,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按照这样的势头下去,“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小康》:在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过程中,大量的人才需求从哪里来?如何培养?
池建:筹办奥运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比如竞技组织人才、裁判方面的人才、场馆设施方面的人才,等等,而且需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在这方面,我想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唯一一所体育类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等院校,是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各方面人才的,但我们的着眼点更多的应该还是竞技人才,要培养能够代表中国队出征2022年冬奥会、能够代表中国队参赛、能够为国争光的人才。因为冰雪项目,无论在竞技运动方面还是群众普及程度方面,在中国都还比较薄弱。
不久前结束的平昌冬奥会,我们交了一份自己认为不太满意的答卷,我们在平昌冬奥会上获得了9枚奖牌,按照奖牌数来说还算可以,但是金牌数太少,只获得一枚金牌。在这期间我们也陆陆续续接到了各种反馈,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对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是充满期待的。对于2022年冬奥会而言,这次平昌冬奥会算是一次预考或小考,现在体育系统都在全力以赴、摩拳擦掌,一定尽最大努力在家门口给中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冠军班近百名学生有留学经历,目前毕业率还不算高
《小康》:北京体育大学一直很重视对于竞技人才的培养。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内唯一可免试招收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冠军及其教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高等院校,创建了独一无二的研究生“冠军班”。至今冠军班已到了第15个年头,这些年共有多少冠军就读?有多少拿到了学位?
池建:冠军班从2003年开始招生,到今年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目前招收的学生有350人左右,毕业生应该是在120人左右,冠军班的毕业率还不是很高,因为我们基本上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宽进严出。
所谓宽进,就是只要在运动经历上符合条件,都能吸收进来。所谓严出,就是到了这个集体之后就没有特殊人物了,都要按照要求修够一定的学分,论文也必须要能够达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由于我们实行的是非常严格的制度,所以冠军班学生的毕业率现在相对来讲还不是太高。
在350多名学生当中,目前夺得过奥运冠军的就有90人左右,是中国奥运冠军总数的三分之一。
北京体育大学也特别重视对于冬奥项目运动员的培养,在冬奥运动员当中,有30多人是我们冠军班的学生。在这次平昌冬奥会的比赛中,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表现得相当出色,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一金六银两铜,这其中的一枚金牌、三枚银牌、一枚铜牌是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的学生摘得的。夺得金牌的武大靖是2016年入学的,那时他就是一位非常有潜质的运动员,我记得很清楚,在他入学时我对他说“期待2022年冬奥会你能够为国争光”,当时他信心满满。而这次他夺取的金牌,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而言,是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小康》:冠军班现在的教学模式和初期相比有哪些变化与创新?
池建:如果让冠军班的学生跟其他学生在一起上课,教学难度确实很大,因为冠军班的很多学生都是现役运动员,不可能拿出很多时间到学校上学,有些从事教练工作或是其他工作的,也很难抽出整块整块的时间来上课,所以一开始我们探索的是一条尽量集中一段时间为他们授课的模式,但我们仍然提倡把每个人、每个学生分配到各个班级里,学哪个专业的就跟着哪个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这是一种模式。
另外一种模式是我们利用暑期和各种假期时间召集一些运动员过来学习。从2010年开始,我们每年选派十人左右去国外留学,这个模式非常吸引人。这一留学项目是在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经北京体育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广泛联系才最终促成的。现在冠军班300多名学生当中,有近100人有这样的留学经历。
冠军班的学生无一例外地都渴望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另外,在已经毕业的学生当中,他们对自己论文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每个人的论文质量都非常高,我们也为他们都出了论文集。
我们给冠军班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论文就写自己,因为你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把你的经历总结出来就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我是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的指导教师,我就跟她讲,你在乒乓球事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的技术战术特点、心理特点是怎样的,你如何做赛前准备,这些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都对这个项目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她的论文就是围绕她自己来写的。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小康》:从2014年10月2日发布鼓励体育产业发展的“46号文”至今,已经过去了三个年头,对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质疑的声音,中国体育产业真的只是做了一场黄粱梦吗?如何才能突破困局?
池建:这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从纵向看,今天中国的体育产业跟十年前、二十年前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进步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过去的体育产业几乎是个空白,而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体育产业,比如体育仪器、设备、服装、体育赛事,等等,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横向比,尤其是与欧美相比,中国的体育产业还相对落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仅靠体育专业院校努力是不够的,因为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产业,而不是体育,体育只是载体。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和不断进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原标题为《【《小康》记者跑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池建:冠军班里没有特殊照顾 15年培养毕业生百余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