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活在文学中 | 张新科:红色文学,生命之道
张新科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留德博士、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两所大学校长,江苏省“紫金文化英才”,国家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著名作家,被誉为“我国当代重大革命和谍战题材创作领军人物”,在《当代》《十月》《钟山》等文学刊物发表和出版小说近五百万字,代表作有《远东来信》《苍茫大地》《铩羽》《山河传》等,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等选登,曾获全国《小说选刊》年度大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1984年,张新科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背着行囊从河南到江苏,在南京一所高校就读化学工程。此前他从没到过南方,这是第一次来到南京,让他高兴的是:虽然学的是理工科,但业余时间可以看电影、读小说、参加诗歌朗诵会,他有幸在南京遇到了文学的,艺术的,电影的,戏曲的,诗歌界的顶峰时期。生活在江苏、生活在南京很幸福,特别是文学创作人员和读者特别幸福。
张新科说:“父亲当年为他取名新科,就是希望我们国家的电子、铁路、汽车新科学也能发展,新的科学发展了,国家不就富强了吗?!同样,为小说主人公取名字也是非常耗时、十分在意。在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江山》中,主人公名叫郑春祥。春祥的隐喻,就是对春天的期盼,对祥和的向往。”
“
创作红色文学:节省碎片化时间
即便是常读张新科小说的读者也很少会留意:这位创作红色文学的著名作家,其实是一位 “非专业”作家。他出身理工,从事教育,专注于科研。写作,只是他从小就有的爱好,能利用的只有业余时间。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为平衡工作、生活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张新科关闭微信,减少社交,以此来节省碎片化时间。除了忙一些必须的工作之外,张新科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室或者在家里写作。尤其是下班后,晚上7:30 到 12:00 的时间段,非常清静,张新科每天都会坐下来写上3000字,这个写作习惯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对张新科来说,贵在坚持,时间是挤出来的。上大学做化学实验,化学的有机反应实验有两个小时的等待,他就在那儿写散文,写诗歌;在大学工作,每年都有 20 多天的寒假和将近两个月的暑假,这是比较整块的时间,大部头长篇小说的写作时间都是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完成。除了挤时间,专注力也很重要。因为常年读书,学的又是理工专业,张新科能非常快速地投入写作。只要一坐下来,三分钟以后,就可以沉浸在小说中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也是张新科特有的一种专注的毅力。
张新科的文学创作有自己的小体系:重大题材,整块儿时间,写长篇;零碎时间,有感而发,写短篇;在长篇、短篇之余还可以填缝写点散文,日积月累,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时间。也正是这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伏案写作的业余爱好,张新科创作了《渡江》、《江山》等多部长篇小说,以及100多篇散文、文艺评论和中英德文的论文。平均两年一部重大题材的重量级长篇小说,使得张新科获誉 “中国当代重大红色革命和谍战题材创作领军人物 ”。
张新科认为,文学创作和教育工作有着一脉相承的特点。在校园围墙内做学问、办教育,更应该承担一种责任,要为城市风尚、国家精神的塑造发挥积极作用。主题创作应该反映时代的行动、意识和精神。在新的时代,过去硝烟弥漫战场上遗留下来的爱国、奉献、担当精神,应该通过文学主题创作的形式把它继承下来。
“
传承红色精神:越客观越有力量
大时代孕育大作品,好作家成就好作品。红色精神是我们国家建党百年来积累沉淀出来的,我们国家特有的、积极向上的一种有信仰、有担当的精神。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的传承在现在的时代特别重要,这是作为文学工作者应该做的工作。
为此,张新科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有一个建构:中短篇小说,重点写当下普通人喜怒哀乐的生活;长篇小说,都是重大题材,分两类,一类是有国际情怀和国际背景的,另一类是谍战小说。张新科的二战系列文学作品,既涉及真实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有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常常会让人产生“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的感觉。
张新科是理工科的作家,他的写作特点是:喜欢真实,也比较严谨。他在写作前总要花费大量时间做好两件事:一是大量阅读,查阅档案;二是实地采风,参观考察。他要用自己的文字还原那些被时光模糊了的音容和其中发生的悲壮感人的故事,诠释大爱、大仁、大义,传播正能量。为了这个目标,他曾历时18年,访遍欧洲十几个国家,倾注情感与心血完成长篇小说《远东来信》;也曾十年磨一剑,写下小说《鏖战》,用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原淮海战役真实场景。他走过国内外30多个城市,行程近10万公里,才落笔写下长篇小说《苍茫大地》,记述雨花英烈英雄事迹,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为写《渡江》,他跑遍南京所有的当时国民党的相关机关、我们地下党的机构,把渡江战役的很多书籍、南京的老地图全查了出来;为写一个枪械专家,张新科去过兵工厂、兵器博物馆,甚至连当时用枪的型号、来复线、出口速度、射击效果、射击距离都要一一比对;为写谍战小说《铩羽》,张新科查阅了大量惊心动魄、有关日本人在全面侵华前培养高级间谍派到中国执行刺杀、破坏重要目标、刺探情报、绘制地图等秘密任务档案;为写《江山》这部小说,张新科先后数十次赴江苏宿豫、沭阳、泗洪、泗阳、扬州、淮安、盐城、南通实地调研和采访,以大量的口述、文字史料为创作基础,用文学描绘历史,撰写了一部火红年代里苏北热血青年的成长史,半部新四军在江苏的革命史。
张新科的文学创作过程,遵循的是八个字: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有非常详细的材料和考察做支撑,文学的虚构变成了历史的真实,这正是文学想达到的效果。写散文也是如此。比如《面道》,张新科写的是吃过的130多种面条,他写这些面条当中它的文化,它的道理,它的有趣的故事。张新科认为,越是平凡的生活,蕴含的大道理越多,越客观越有力量。
“
诠释生命之道:平衡发展内外兼修
张新科评价自己是一个平衡发展的人,学生时代,体育特别好,文科特别好,理工科也特别好。从小学到高中,是所在中学和全县的短跑冠军。高二分科,因为文科也好,理科也好,体育也好,三个科的老师都找他。体育老师说你学体育,文科老师说你学文学, 理工科老师说你学理工科。最后,张新科听从姐姐“学好数理化”的建议,选择了理工科的化学工程。
如果说张新科的平衡发展为内,那么外部的家庭氛围熏陶和留学游历滋养则是张新科成长的两个重要节点。张新科的父亲是省重点中学、一所县中的校长,这所学校考出去的学生很多,杰出的校友也很多,所以回来看望父亲的老校友也特别多。张新科的家就成了一个学生、校友、学校、社会交往的小舞台,人来人往,你说一个故事,我讲一段经历,他再说说心得。张新科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方沟通交流的环境里,在对过去故事的了解、感悟上,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憧憬上,甚至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上就和同龄人不一样,这也是张新科与文学早早结缘的重要原因。从小就开始读、开始讲、开始写,从小学就开始在报纸上,在县城地区的杂志上,发表小游记,小感言、小评论;初中、高中的时候在周边一带已是小有名气,写这些东西越写胆越大,越写越自信;上大学后学了理工科也并没有影响爱好文学,对文学的热爱和投入始终没改,一直坚持下来。
正是受父亲的影响和推荐,张新科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阅读鲁迅的文章,在张新科看来,鲁迅是真正爱中下层的人,真正爱为这些人发声,他的手法、他的视角,描绘平凡草民的生活非常到位。因此,张新科的中短篇小说,有些写普通小人物,也有写抨击社会的弊端的作品。
张新科成长的第二个重要节点是留学游历。20世纪90年代,张新科受国家委派选派去德国攻读博士。在德国学习的六、七年时间,张新科不但做好自己的专业,而且还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去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其中包括一战、二战的遗址,还有在欧洲拍过电影的地方和演过歌剧的地方都去看过。先后到过30多个国家参观学习,不仅扩充了张新科的眼界,更为张新科在今后的红色文学创作中注入了更多的新鲜的、丰富的创作元素。
红色文学,生命之道。内外兼修造就了张新科的高光时刻,让我们看到一部部红色文学传承的信仰,集聚的力量。在张新科的生命中,没有什么比文学更有温度、更润物无声、更余味无穷。他是致力于红色历史书写并取得系列成就的作家,他以卓越的创造力,将主题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其代表作“英雄传奇三部曲”(《苍茫大地》《鏖战》《渡江》)分别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渡江战役精神,出版以后产生持续的影响力,取得了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统一,常销不衰。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江山》更是延续了这一传统,是张新科红色历史书写的最新成果。
文 | 金陵百家
原标题:《生活在文学中 | 张新科:红色文学,生命之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