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区域】青浦:抓住战略机遇,从“上海之源”迈向“枢纽门户”
时至深秋,上海这座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的西端,形似一只翩翩蝴蝶的青浦区,有一种别样的“热度”。
国家会展中心外的小涞港河边,绽放的花草景观即将迎来第五届进博会的参展商、采购商,又一批全球新品、潜力无限的项目将在此首发;40多公里外的淀山湖波光粼粼,每一朵浪花里都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想象力;新城区域,环城水系公园如翡翠玉带般环绕,使城内居民的工作、生活平添了几分江南韵味。
“热度”的背后,是重大战略机遇的交汇叠加。对青浦来说,过去十年,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十年,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十年,是从“上海之源”迈向“枢纽门户”的十年。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这些让人心潮澎湃的热词,让青浦从昔日的远郊农村一跃成为直接承载国家和上海战略任务的发展前线,“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的城市愿景正逐渐变为现实。
枢纽动力:开“门”迎接发展劲风
去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青浦区第六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而不懈奋斗”为主题,纵观整篇报告,“枢纽门户”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眼。
建设“枢纽门户”,青浦有基础优势,更有机遇优势。基础优势方面,青浦地处上海最西端,是上海唯一一个和江苏、浙江都接壤的行政区,背靠虹桥枢纽、面向长三角广阔腹地,“扇面”打得特别开。更重要的是青浦这些年的机遇优势。当前,青浦同时承载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在示范区三地、虹桥核心四区、五个新城“三条跑道”上比学赶超,机遇千载难逢。不仅如此,在市域空间新格局中,青浦既是“新城发力”的主体,也是“两翼齐飞”的主体,使命重大。
枢纽门户的“门”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美好的风景、更强的发展劲风。
2018年11月5日,对青浦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那天,首届进博会在位于青浦的国家会展中心开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本质上都是通过高水平的对内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对青浦来说,参与两大国家战略意味着要代表上海参与对内对外两个开放门户的建设,这是责任使命,也是重大机遇。一方面,青浦要借助大虹桥打开面向世界的开放扇面,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另一方面,青浦要借助长三角,打开面向国内的开放扇面,服务国民经济大循环。
淀山湖畔的青浦、吴江、嘉善同属吴根越角、江南腹心,碧波荡漾、古意盎然,三地在长三角一体化的版图上构成一个醒目的“小三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最核心区域、中国最富庶的沪苏浙交界处,青浦和另外两地紧密联手,打造生态绿色与创新发展的“样板间”。
一条条断头路打通了,一项项机制突破了。长三角示范区“一址多照”“一照多址”营业执照发布、跨省界“海外人才居住证”颁发,让三地居民进一步感受到便利。行政壁垒打破后,长三角“变小”了,青浦却“变大”了——视野更大,格局更大,手笔也更大,如今的青浦,已是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大前门、桥头堡和主阵地。
中国从2018年起举办进博会,位于青浦的国家会展中心是永久举办地。这是青浦打开视野、走向世界的好机会,青浦也借此机会打开了“产业之门”。借助进博会的“东风”,青浦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欣欣向荣,近年引来了包括华为、网易等一批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大项目。
“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这是上海面向未来的市域空间新布局。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青浦新城要构建体现历史人文底蕴和生态宜居环境的城市空间,成为引领绿色创新发展和江南文化传承的生态宜居之城。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青浦片区是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和国家会展中心所在地,也是极具创新活力、增长动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近年来,青浦区细化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推出多项重点任务,举全区之力决战西虹桥,推动青东地区整体功能显著提升。
如今,青浦正不断提升对区域、国家和世界的服务、引领与辐射程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发挥主阵地、桥头堡、核心区的作用,放大溢出带动效应,促进城市功能整体重塑和全面升级,推动重大战略任务的“种子”结出更多“果子”。
比如,交通物流枢纽方面,轨交17号线将向西延伸,先到西岑,再到金泽,一路通到示范区内的“水乡客厅”,延伸段长约13公里。贸易金融枢纽方面,一个集聚千亿级基金规模的金融园区——长三角金融产业园已经在青西地区崛起,目前园区已成功引入IDG资本等近百家头部基金,通过综合金融支持激活长三角实体经济。同时,青浦区也在不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通过开通保税展示展销场所、让“展品”变“商品”等手段,畅通贸易渠道。
产业活力:多条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在青浦,枢纽动力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产业活力。最明显的转化,在于长三角数字干线。
2022年1月,《长三角数字干线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区行动方案(2022年—2023年)》正式发布。长三角数字干线是指发端于青浦区,以数字经济为本源,依托G50主干廊道与沿线城市形成紧密合作,协同打造一流新型基础设施的数字创新发展带,未来产业规模将达万亿级。
按照规划,长三角数字干线要打造经济数字化的“引力场”、生活数字化的“全息场”、治理数字化的“网络场”、生态数字化的“试验场”,从中心到外围分为“数字天元”“数字三体”“数字星座”“数字星云”四层,打造要素调配、基础支撑、服务交易、趋势导向和制度创新五大功能。
同现实世界中一样,数字世界也有“断头路”。而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有利于打破区域数字壁垒以及跨区域数据异议核实与处理,率先打造国内数据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数据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沿着这条数字干线,一批项目、园区正在抓紧布局。
2019年1月17日,华为青浦研发基地顺利完成土地摘牌,次年9月破土动工,项目规划用地2400多亩,计划投资100多亿元,为原生态的金泽西岑地区带来发展新机遇。华为的产业集聚效应也吸引上下游产业链在周边布局,规划占地数千亩的西岑科创中心应运而生。今年8月,作为8个建设组团之一的“森林小镇”(E组团)项目,12栋地上单体建筑全部实现结构封顶,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森林小镇”形态初现。
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青浦徐泾镇诸光路288号园区,如今已集聚包括上象娱乐在内的一批影视科技龙头企业。9月2日下午,上海文化影视科技产业集聚区正式在此揭牌成立。该集聚区紧密结合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着力搭建影视科技创制平台。“比如,我们将与国际前沿影视技术公司合作建设XR虚拟制作影棚,提供现实捕捉、动态行为捕捉、270度数字虚拟拍摄制作、虚拟场景走位调整等技术服务。”集聚区负责人表示。
北斗西虹桥基地是全国唯一以“北斗导航”为特色产业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基地引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同时搭建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垂直产业分工明确的创新产业集群,集聚上市企业华测导航及普适导航、威固信息、联适导航、海积信息等一批即将上市的优秀企业。未来,基地将进一步拓展北斗产业链,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这些年来,青浦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机遇优势,已逐渐转化为发展优势。过去五年,青浦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9%,2021年实现648.3亿元。“三大两高一特色”(大物流、大会展、大商贸、高端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特色文旅健康产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大批行业龙头落户,形成了快递物流、绿色金融、软件信息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会展商贸、北斗导航、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一批百亿级产业平台。
今后,青浦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迭代,重点聚焦“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大力发展“五型经济”,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尽管受多重客观因素影响,但青浦投资热度不减。今年,作为“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系列活动之一,青浦举办了“潮涌浦江·智创青浦”重大项目开工系列活动,项目涵盖城市基础类、商品住宅类、科创产业类、社会民生类四个板块,5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410亿元。
青浦民营企业也非常活跃。目前,青浦区已有37家市级认定民营企业总部,在全市名列前茅。去年青浦区新增12家民营企业总部,包括极兔速递有限公司、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奥克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义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13家民营企业总部中,青浦片区占据5家。目前,青浦区有上市公司32家,排全市第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小微”发展而来的民营企业。
服务聚力:功能提升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回眸过去十年,“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贯穿于青浦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瞬间。青浦不断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服务品质,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城市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以人民为中心”的一个重要侧面,是营商环境优化。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谁抓住了企业,谁就能在发展上赢得主动。这些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青浦区在实践中形成了组团式联系服务企业等经验做法,“店小二”们不光有一腔热情,还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及时领会最新政策,掌握时代新知,争做政策“百事通”,当好企业“贴心人”。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美的集团2020年初落户西虹桥,在国展中心租赁1.5万平方米研发办公室和实验室,已入驻近600名高端研发人才,未来将在青浦引进近万名高端人才,助力青浦打造数字发展新高地。最近,美的集团在青浦多了一个新身份:链主。为深入开展补链、强链、联链工程,青浦区正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链主企业,进一步打造在全市乃至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目前,首批8条产业链已发布,以“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产业领域为重点,每条产业链均明确链主企业和链群企业,并明确一名区政府领导作为链长,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链办,链长要牵头负责推动产业链发展。
实施“链长制”旨在通过聚力政策扶持、聚合要素支撑,提升全区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行业竞争力。青浦区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在行业内的龙头作用,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努力打造千百亿级产业链群。
自2018年上海市率先试点“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建设以来,青浦区紧紧牵住“一网通办”这个“牛鼻子”,依托大数据、大平台优化重构办事流程,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积极打造“青浦好办”政务服务特色品牌,助力青浦城市数字化转型。此前,青浦联合吴江、嘉善两地政务服务部门,启动了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窗口,三地入驻事项总数近4000项。
“以人民为中心”的另一个重要侧面,是提高城市的“温度”,让城市更有人情味,让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早上跟老姐妹一起带小孙子来亲子乐园玩,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家住青湖轩小区的平阿姨每天都要到她家附近的赵巷镇崧湖社区中心逛逛。作为青浦区首批幸福社区建设试点,崧湖社区中心自建成以来,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便民医疗、日间照护等社区群众牵挂的事,都能就近解决;读书看报、手工、唱歌、跳舞等社区群众喜欢的事,也都能就近实现,老人、白领、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一方天地,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为更好推动幸福社区建设,青浦区成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发挥好“幸福带头人”“幸福合伙人”等品牌效应,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到百姓心坎上。目前已完成赵巷崧湖、重固章堰、金泽东西、夏阳章浜等首批20家试点社区中心建设,三年计划建设300个,力争实现全覆盖。
同样让人称道的还有青浦环城水系公园建设。傍晚的环城水系公园空气清新,成为城市中的天然氧吧。居民老王和老伴经常在健身步道上散步:“现在的环城水系多美啊,有树有花、有桥有步道,真是赞得不得了!”未来,青浦将继续深入推进环城水系公园建设,在已建成全长43公里、共3000亩滨水空间的1、2期的基础上,推动水系公园3、4期进一步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血脉。近年来,青浦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飞速发展。随着轨交17号线的开通,青浦的公共交通能级得到巨大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公交线路100多条。示范区公交线路开通,盈淀路等一批省际断头路打通。同时,青浦还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加快推进轨交17号线西延伸、轨交2号线西延伸、13号线西延伸、G15和G50抬升扩容等重大工程。
这些年,青浦的医疗、教育等城市功能也稳步提升:上海德达医院、上海冬雷脑科医院、上海医大医院完成开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新城院区项目已开工,朱家角人民医院已挂牌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已完成结构封顶;新开办鹿鸣幼儿园、思源小学、思源中学等数十所学校,引进复旦、世外、平和、协和、兰生等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开启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有效提升了教育发展品质。一项项民生工程陆续落地,不断刷新着青浦百姓的“幸福指数”。
人心引力:成为英才近悦远来的“温暖家”
留美博士贾兴华是去年引进的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如今在青浦的美的集团带领一个研究团队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选择青浦前,他在美国和国内多地兜兜转转,对比了很多地方,最终还是选择了青浦。他说:“青浦的产业氛围非常浓厚,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产业这些年发展迅速,也集聚了产业链上的不少龙头企业。在青浦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的背景下,相信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
在青浦,如今有无数个“贾兴华”被人才环境、人才政策、人才服务所吸引,选择留在这个国家战略集聚之地创新创业。目前,青浦区人才总量已超20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近一半,其中不少是高层次和高学历创新创业人才。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张伦宁,2021年作为科技人才被引进到华测导航后,就跟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多位卫星导航领域院士专家开展基于北斗的多个方向的高精度技术研发。在青浦,像华测导航一样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共有44家,青浦区自2010年起设立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专项资金,对建站单位给予一次性20万元的奖励。“这些支持,让企业在科技攻关、课题研究方面水平不断提高,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几年前我们出去招商引才,打的往往是‘西虹桥’的品牌,现在我们打的就是‘青浦牌’,业内都知道这里是北斗产业发展高地。”北斗西虹桥基地首席运营官方舒说。
人才流动、集聚,常常以团队为单位,抓住优秀人才团队至关重要。在青浦,优秀科创类企业可享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团队奖,自2016年以来每年评审一次,共评选表彰人才团队近500个,奖励资金约3亿元。“人才团队奖免申即享、无须申报,奖励力度分七档,最多单次给予1200万元,而且人才认定、资金使用由企业自己说了算。”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企业连续多年获奖,用奖金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人才团队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比如,上海中通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已连续4年获奖,累计获奖资金超过2200万元,公司借助这笔奖金不断提高全集团研发力度,目前总部技术人才已占员工总数三分之一。
人才落户方面,去年下半年,在五个新城已试点放宽了上海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直接落户政策,青浦有30多家企业、近50名青年人才通过这项政策申请落户。今年,上海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直接落户已从新城拓展到全市,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来青浦新城就业的,符合基本条件即可落户。在青浦,企业招录离校两年内初次就业的青浦户籍高校毕业生,可按每人5000元获一次性就业补贴,同时还可按每人2000元叠加享受市级关于吸纳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补贴政策。比如企业招录青浦户籍2022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可获7000元政府补贴。
人才安居方面,青浦对高层次人才购租房、青年人才租房和人才公寓申请均有优惠。以人才公寓优惠为例,目前青浦已筹措公租房性质人才公寓超3000套,已为500余家重点企业人才提供人才公寓2600余套,出租率超85%。
9月初,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人才建设专题推进会在青浦举行。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的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与示范区三地人才办签署战略协议,示范区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清单在会上发布,425家企业、8092个岗位虚位以待,向全球青年人才发出邀请帖,欢迎广大青年人才到示范区干事创业。
面向未来发展,青浦区提出“高层次人才和高学历创新创业人才总量翻一番”的目标:到2025年底,高层次人才总量翻一番,达到150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创新创业人才翻一番,达到18.9万人。今年,青浦还推出了市场化引才奖励政策和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以后者为例,目前,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留学人员创业园已设立,入驻基地的留创项目可享受创业开办资助、贴息贷款等优惠,留学人员可获每月最高3000元的租房补贴。
原标题:《【区域】青浦:抓住战略机遇,从“上海之源”迈向“枢纽门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