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观察|悼李敖:昨日的远行是为了今天的回归
惊闻著名台湾文化人、作家李敖驾鹤西去,一时间缓不过神来,一生不安分的李敖,竟然以这种安静的方式远行。这位曾经常占据台湾舆论头条的政治披头士,近年以罕见的低分贝,被健忘的娱乐圈所忽视,也被喧嚣的台湾政治舆论所怠慢。这位自视甚高的文化人,从来是青眼示人者少,白眼示人者多。尤其是在他青春荷尔蒙井喷之季,其眼睛是长在天灵盖上的,他眼中只有星星和太阳,经常自带光环,把行星当恒星高挂起来。李敖虽然自信心爆棚,但不得不感佩他的才气和锐气。如今,他带着宽宥,告别他的曾经战友和敌人,似乎是:没有恩怨,只有慈悲。
李敖之远,不仅表现在他与五四的心心念念,也表在政治上的“出走”。李敖之于五四,是远方的风景,也是近处的盆景:远观呈大,近观显其小。遥望五四,可望而不可及。李敖心念五四,不仅出于对胡适的感念,同时在于对五四精神的心仪。
不过,五四之于李敖,经过半个世纪的辗转蹉跎,及至中国东南一隅,其精神路损了许多,尤其是遭遇台湾海峡,李敖心中的五四精神也折损了很多。多了计较和戾气,少了宽容和慈悲。
在政治上,李敖曾一路“摇滚”,火力甚猛,他从不吝啬其文字弹药和青春荷尔蒙,以其不羁之才,横扫一切权威,就连余光中也不放过。由于肝火太旺,难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当然,自负如李敖者,总是满足于自己的战绩,火力所及,樯橹灰飞烟灭。殊不知,其代价也是很大的。
青年以及壮年李敖,把战斗作为职业。有条件要斗,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斗;有敌人要斗,没有敌人制造敌人。李敖之斗,多是书生斗气,属于逞才使气的那种。书生之斗,火力很烈,但均在明处,属于明火执仗地交火。书生冲冠一怒,干起来吓人,但对于假想敌或真敌而言,并不可怕。因李敖站在明处开火,对手就容易绕开去,甚至从其背后偷袭。在这方面,李敖可没少吃苦头。这恐怕是李敖的可爱之处。
更可爱的是,李敖荷枪实弹,红脸照耀去战斗,一路枪林弹雨,很解气,痛快淋漓。及至后来,暮然回首,战士迟暮,发现世界并不像他想象那么简单,也不及想象那么狰狞,他像堂吉诃德那样战风车,到头来,风车依旧,世界依旧。晚年的李敖,对浅浅海峡的对岸,倾注了很多的情感。万没想到的是,这位曾猛怼乡愁诗人的斗士,晚年竟以乡愁作结。李敖的晚境,与其说是浪子回头,不如说是游子回归。
如此巨大的脑筋急转弯,在外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从文化脉络中寻根,不算什么突兀的事情。所谓文化,就是那种渗透在血液中的基因,即便远隔千山万水、千年万年,也会魂牵梦绕。从这一点上说,是文化的力量成就了李敖的“归来”。
今天,我们纪念李敖,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
一湾浅浅的海峡,李敖在那头,乡愁在这头。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