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柏格森的时间概念及其时代意义
柏格森的时间概念及其时代意义
温韧
作者简介:温韧(1943-),女,江西兴国人,安徽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安微大学 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人大复印:《科学技术哲学》2000 年 09 期
原发期刊:《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 年第 03 期 第 27-30 页
关键词:柏格森/ 时间/ 绵延/ 记忆/ 知觉/ 创造进化/ 时间方向/
摘要:本文在论述柏格森时间研究的主要建树的同时,揭示其时间概念的深刻内涵。认为柏格森在对绵延概念的重新阐释中确立了时间的独立地位;在对记忆活动的分析以及宇宙论中合逻辑地论证了时间的世界本体意义,并由此确立了时间相对于空间的优先地位;同时作为时间本性的必然推论,指出了时间的单一方向性。柏格森时间概念对生命和创造性进化的高度肯定,对当代西方哲学和自然观的走向均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时间,是哲学和科学共同关注的课题。
柏格森(1859-1941)直觉主义的生命哲学在对近代科学和形而上的批判中所建立的崭新哲学时间概念,尽管由于内在的某些困难与局限屡遭批评,但它对西方哲学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以及对科学研究的重要启迪均是有目共睹、不可忽视的。
柏格森在哲学时间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建树大致可概括如下:
1.确立时间的独立性时间的绵延性与空间的拓展性向来被看作是时与空的一种本质区别,时间的本质特征是绵延,柏格森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对绵延概念作的全新阐释和界说。
以往的绵延时间概念,被理解为由一个个同质而独立的瞬间在规则地一个接一个、彼此无限紧密的排列或累加中所形成的一维连续序列,它与空间点的连续排列所构成的几何直线无异,也与钟表表示时间的方式相似,都可用一串符号或数字的序列简单而机械地加以刻画。因此柏格森认为,这种时间实质上是借空间化偷换了时间的本质,其实质是取消了时间存在的意义,因而只能称之为“科学时间”,而非真正的时间。
柏格森真正的时间不同于这种科学时间,因而真正的绵延也不同于以往的绵延。首先,以往的绵延,虽然每一瞬间都是各自独立、一个个地分别出现的,但其实彼此之间又无任何真正质的差别,它所具有的一切变化无非只限于量值的增减。质的这种均匀性说明了它的静态性和固定性,而量的这种非均匀性则说明它是可量度的。但真正的绵延,其每一瞬间都无一例外地处在纯粹质的流变中,处在真正的创造中,因而它是生动活泼但又无法量度的。其次,以往的绵延承认连续与间断的辩证统一,它的连续排列可以分割为各自独立的瞬间,具有分割性,以不连续为前提。而真正的绵延,则每一瞬间都是彼此互渗互融、分而不分的,共同构成统一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携带着过去又预示着未来,都是无始无终的存在。最后,以往的绵延,各个瞬间排列的方式受到外在世界在方向上或秩序上的某种客观规则的制约,因此它是外在化的、被动的、不自由的,与意识无关。而真正的绵延却是以直觉的方式通过深刻的内省才能达到的深层自我状态,即一种纯粹内在的、主动的、前后关联不可分割而又自由流动的状态,具有意识性。
以真正绵延为本质的时间当然也就是一种除纯粹质的流变外别无它物的存在了,具有整体性和意识性。由于此时的时间已与空间有着例如流动与排列、不可量与可量、一与多、内在与外在、精神与物质、认识对象与实用对象等种种相互对立的特征,实际上也就从对空间的依附和从纯数学的表述中彻底地摆脱了出来,而成为独立于空间的“真正的时间”了。
由此,柏格森在对绵延概念的修正和改造中确立了时间的独立地位,深化了对时间本质的理解。时间的本质,首先是纯质的流变,认为时间与运动统一不分,抓住了牛顿时间的要害之一,有力地批判了牛顿时间独立于运动的绝对性。此外,柏格森所说的运动,是指运动本身纯质的流变过程,与运动体所经过的空间,与牛顿所说的机械运动都不同。牛顿绝对时间独立于机械运动,也独立于柏格森的运动本身。然而,柏格森时间本质上又是纯精神的,与物质无关,在这一点上,它又与牛顿时间独立于物质的绝对性一致,所以说它又不能算是对牛顿绝对时间的彻底清算。
2.确立时间的世界本体意义柏格森哲学肯定精神与物质同样是真实的,确有二元论的性质。但其真意又并不在于强调二极之对立,而在于寻找二极间的关联点,以此揭示真正的实在,以最终克服二元论的理论困难。针对哲学史上唯心论与唯物论对立双方在“材料”概念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柏格森首先给予材料一个较为中性的定义,称其为“形象”的集合。形象者,大于唯心论者所称的“表现”,又小于实在论者所称的“物体”,是介于二者间具有双重品格的存在物。于是,材料也就具备了相应的二重性,既可被感知,与对它的知觉相一致,又是独立于知觉它的意识的一种自存物。柏格森正是以此种材料观为基础,借记忆活动去剖析实际知觉,从而将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压缩到最窄的范围的。
“记忆”,是意识活动的核心,是“存活下来的以往形象”,(注:柏格森《材料与记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习得的记忆”,它由不断的重复而形成习惯,由习惯成自然而付诸于真实行动,实质只是对往日的一种表演,是激活了的被执行着的当前的一部分,它重在当前,未真正保留以往的形象,故充其量只是心理学上的记忆,只是“被记忆所解释的习惯,而并非记忆本身”。(注:柏格森《材料与记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另一种则以“记忆——形象”的形式自动地记录着过去的一切。出自自身之必然而无任何实用目的;仅是对往日的表现和想象并非真实行动;毫无保留且从所有细节上区分以往每一瞬间的全部细节,从而过去的每一瞬刻均一成不变且各自不同,因而是不可重复的。这是一种不含杂质、纯粹而完美的真正记忆,称之为“纯粹记忆”。
与此同时,柏格森将知觉也作了“实际”的和“纯粹”的区分。任一时刻的实际知觉就是以此刻为“当前”时我们对身体外部环境的形象的知觉。它在我们对知觉的有意认知中,用搜寻到的与当前知觉形象同类或类似的记忆——形象来加强和丰富自己,因而无一不是充满记忆、由记忆再造而成的,无一不包含种种假想而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它又因涉及到由认知而作出选择的可能的行动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能动性。这样,实际知觉便成为兼有精神和物质相异品质的综合体。为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柏格森进而又将实际知觉抽象化为只在理论上存在的“纯粹知觉”,它放弃了所有的回忆,仅专注于当前,它不被记忆所延长,是对材料的真正瞬时的洞察力。
“纯粹知觉对于材料的关系,相当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注:柏格森《材料与记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而纯粹记忆则“向我们敞开被称为精神的图景”,(注:柏格森《材料与记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5页。)二者的对立表现为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纯粹知觉具有现实性,能动性,是空间扩展性的存在,可分割可量度,而纯粹记忆则相反。
要从纯粹记忆的深层搜寻到利于目前认知的回忆,必需使自己摆脱当前,逐渐回到过去。在这一过程中,回忆由虚拟而模糊的状态渐渐清晰真切起来,最终转化为实际回忆。一旦成为实际回忆,它便进入当前状态而被现实化为形象,存活在记忆——形象中。记忆——形象是物质化了的纯粹记忆,又具有模仿知觉的趋向,被界定为初期知觉,实质是纯粹记忆与实际知觉的过渡状态。于是,由于记忆由纯粹的形式经形象形式,到与知觉相结合的形式的转化,即由意识的记忆活动,使纯粹记忆的潜伏、虚拟、纯精神状态过渡到实际知觉的显现、现实、精神与物质综合的状态。可见,记忆正是沟通异质的两种真实的关键,是精神与物质的切合点,故被指认为更为基本的真实。
记忆活动既是时间上过去、当前与未来的相融相渗,又是纯粹记忆、记忆——形象以及实际知觉各记忆过程的相渗相融,具有分而不分的连续整体性。其中的“当前”,本身随“时”而变,原本具有相对性。而且从根本说,它不可静态地界定为现实中的已存之物,只可动态地界定为现实中的正在形成之物,具有真正的流动性。因此记忆活动最能反映绵延特征,最具有时间性。
记忆作为真正的实在于是便意味着时间是真正的实在,这样,柏格森便以形而上思辨的方式由对意识活动的分析中合逻辑地论证了时间的本体意义,这是柏格森时间哲学中另一重要成果。由此,时间不仅能完全独立于空间,而且取得了更胜于空间的优先地位。
此外,柏格森在其宇宙论中再次阐述了时间的世界本原意义。他认为宇宙万物,无机物或有机物,物质或精神,所有种种实在的产生和演化发展均根植于一种称为“生命冲动”的最根本最原始的实在,从而赋于生命冲动以世界本原及本体的崇高地位。
生命冲动不是生命有机体,而是一种不断创造的强烈冲动与愿望,是心理的东西,是精神意识。然而这种意识非但不是自然物长期发展的产物,反而倒是自然物产生与发展的真正动力,它不仅派生物质材料,而且派生意识,故严格说,是一种神秘的超意识。
生命冲动沿两条相反的路线进行,一条向上喷发,沿生命的自然方向产生生命,一条逆生命而下,产生物质。二种倾向相反相逆,物质是生命的逆转和倒退。柏格森用生命冲动与物质阻抗力的拼搏与争斗来说明物种的生成与进化。
柏格森进化论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是进化的发散性。它认为生命冲动向上向下两个基本对立的倾向总处于永无休止、永远创新的爆发与分化之中,不受任何规则约束和任何目的支配,因而是自由的,连续创新的,即完全发散型的。
生命冲动之自由意识性、连续创新性等特征正说明了其本性是绵延,其本质是时间,因而也就确立了时间的本体地位。
就实用价值而论,时间作为近代科学中的基本参量,远不如空间。就其本身的复杂性而言,时间不如空间直观,不易被直接触及,也不能被还原为外物的某种相似物;且与意识活动无法分割;特别是内存变易性与秩序不变性的固有矛盾。因而较空间研究更为困难。此种状况致使哲学时间的研究长期落后于空间研究。为扭转这种局面首先作出重大突破的是康德,他将时空看作是具有先天感性形式的纯直观,并以此解释了诸如牛顿理论等先天知识得以成立的原因。康德认为,时间较空间有更大的普遍性,从而在充当知识范畴用于现象对象的中介对象(即先天图式)时取得了优于空间的地位。柏格森同样肯定时间的价值地位,同样重视时间的研究,不同的是,康德仅仅将这种重视与肯定限于认识论的层次上,而柏格森则将其抬至本体论的高度。20世纪著名的时间哲学,如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等,无一不是对柏格森之时间优先说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它们属于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柏格森在哲学走向专门的时间研究这一新的发展方向的形成中,无疑起了重要的开创作用。这一专门的时间研究,与柏格森相同,都具有将时间内在化的明显特征。
3.确立时间的方向性人类关于过去、当前和未来的时间意识是对自然、社会、生命体验的结果。它一是来自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来自对天体周而复始的运行、对四季循环不止的交替的体验,从中悟出一种循环的时间观。一是来自人总有一死的意识,来自对生命有限、时间一去不复返的体验,并从中悟出线性的时间之流的时间观。循环观承认变化,但它的变化又总以回归起点为终结,因此永无新质的创生,所真正追求的是不朽性。至今仍有人常以局部上的循环之无限作用的总和去说明无限宇宙总体上的永恒守一,以突出守恒原理的绝对性。而线性时间观则不同,视流逝为时间的本性,并且否定可重复性,从而给予时间一个唯一而确定的方向。
柏格森在对其绵延概念所作的多角度阐述中,首先强调的便是它变化的纯粹性,这种变化的纯粹性表现在深层自我以及运动、意识活动和生命冲动中则都是那种刹那即变之流,因而以绵延为本性的时间只能是线性单向的,不可能是循环的。单一方向性不是柏格森的首创,仅是他的绵延观在真正时间概念上的一个必然推论,是真正时间的主要属性之一。
经典的科学时间实际是以循环时间观为思想依据的一种测度时间,并在测度中被空间化,抹刹了时间的流动本性,也就抹刹了时间的方向性。相对论与量子论虽然分别从物质、运动与时空的统一性和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两个侧面否定了牛顿时空的绝对性,但对于方向的单一性却都是一脉相承,加以否定的。物理世界中唯一能与生命体验取得共识的是熵增原理,但它所规定的世界无序性、简单性增强的运动方向又恰与达尔文进化论有序性、复杂性增强的方向相反。这样,在时间有无方向、方向是否单一的问题上,科学所描绘的便是一幅混乱无序的图景。然而,人们崇尚和谐统一,故如何使科学时间在方向问题上自洽而统一,便成为相当热点的前沿问题之一了。
首先是宇宙学,其主流派以相对论为理论基础,以星系红移为基本的观测事实,获得了宇宙膨胀,即时间有起点、有方向的结论。其次是量子论,也在量子测量问题中发现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这样,科学便在某些方面又重新寻回了丢失的时间方向。目前的宇宙学并进而试图在相对论与量子论的最佳结合中构造世界的统一图景,以求从中取得时间方向的更为根本的答案。与此同时,普里高津及其布鲁塞尔学派用耗散结构的涨落生序理论对进化论与热力学的时间方向的相容性也作出了相当成功的尝试性的回答。作为对普里高津思想的发展,混沌学也在对决定性混沌的研究中试图对时间方向的本质作出解释。这样,科学终于在自身的发展中依靠理性和经验重新发现了时间的方向,与柏格森在对科学和理性的批判中从哲学上确立的时间方向观念取得了一致。
任何科学问题的讨论总是以一定的尚未被实证的假设为前提的,其中哲学观会起到重要作用,科学就是这样在与哲学的互动中求得发展的。科学的时间方向,正如普里高律曾多次谈到的,正是以柏格森的单向时间观为其前提的。没有对时间方向的坚定信念,便不会将熵增作为不变的基本事实,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耗散理论。柏格森的时间方向性在此具有显然的科学先导与启迪意义。
当然,柏格森之时间概念中存在着贬斥物质价值的明显倾向,存在着抓住其一而不计其余的过激态度,也存在着宇宙论上的某些恶性循环等等。但本文仅谈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认为柏格森时间概念中最为闪光、也是最具特色之处在其对生命以及创造型进化的高度肯定,而其主要的时代意义也正在于他的生命观和进化观对当代西方哲学和自然观的走向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可由当代自然观的变更中略见一般。近代科学持以机械唯物论、机械决定论的自然观,唯物论将世界看作是时空中的物质存在,将一切、包括精神都归结为物质,决定论认为世界的各部分均受制于不变的规律,沿着由规律所预设的方向仅由外力推动而运动变化,本质上守恒不变、无进化可论,犹如一台没有生命的机器部件的组合运动。现代科学的发展因不断暴露出上述自然观及思维方式的局限,大有以有机整体的以及过程的自然观取而代之的势头,特别是后现代科学所极力倡导的返魅自然观,都可以说直接受益于柏格森的生命学说和创造论。我想,无论从何种角度考虑,柏格森高扬生命价值、高扬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都是永不过时的。
原标题:《柏格森的时间概念及其时代意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