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莉丽:智库的核心功能是思想创新,其次才是舆论传播

王莉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整理
2018-03-17 20:5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编者按】

3月1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复旦发展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全球化智库、澎湃研究所举办了一场“2017年中国智库报告发布会暨新时代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讨会,多位来自国内顶级智库的代表发表了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是国内较早从事智库研究的学者。她认为,智库和媒体应当形成良性的合作发展机制。但是,她在研究中观察到,中国智库泛化、媒体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商业机构并不具备智库资质,却在中国智库的建设热潮中,摇身一变成为智库,这导致了中国智库的泛化。还有一些智库的思想创新能力和智库构建仍处于基础阶段,但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搞思想力传播,天天办会。这使得“智库不再是搞政策研究的智库,而成为了媒体平台”。王莉丽强调,智库的核心功能应当是思想创新,其次才是舆论传播,要先有了思想,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以下是澎湃新闻对王莉丽发言内容的摘录:

作为研究智库的学者,我想阐述一下我对中国智库发展的观察和思考。中国智库目前处在国家发展的新时代,在座各位都非常清楚中国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且极为复杂的新形势。

从国际来看,世界秩序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国际形势经历了数百年未有之变局。近段时间,欧美舆论界对中国有了新一轮的舆论攻势,对中国实施了新一轮竞争政策。以前是强调我们要合作和竞争,但下一步竞争似乎将成为主旋律。这一看法暂且还没有定论,仍在讨论之中,我们希望未来的大国关系能够平稳发展,但是这是很困难的。

从国内来看,中国目前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的智库作为国家战略实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智力资本构建和全球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2009年至今,以我的观察来看,中国智库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过去的8到10年时间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智库建设。放眼全球,似乎没有哪个国家的智库像中国的智库这样,受到了政策层面如此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可以说是智库发展的黄金盛世。

在国家层面,不断完善了智库建设,智库本身的构建和思想创新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我简要地说一下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第一,中国智库泛化、媒体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我特别认同黄院长的观点,智库和媒体要形成良性的合作发展机制。但是我所指的智库泛化、媒体化说的是,在中国的智库建设热潮中,有一些商业机构并不具备智库资质,但他们赶上热潮,摇身一变成为智库,导致了中国智库的泛化。还有的智库在思想创新能力和智库构建仍处于基础阶段的时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搞思想力传播,天天办会。智库不再是搞政策研究的智库,而成为了媒体平台。

媒体和智库存在互为需求的关系,互相促进、互为需求。智库的核心功能是要思想创新,其次才是舆论传播,有了思想才进行传播。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思想,我们大肆传播,那就要考虑这种传播力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呢?

事实上,我们的智库整体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与国际一流智库相比,中国智库在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等方面仍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对有针对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研究比较少,研究水平也比较低。不少智库的研究还停留在媒体评论的层面上,还有一些智库实际上只是在做简单的资料分析,或者把一些学术性的文章做转化,这样是远远达不到国家决策、治理需求的水准。

目前,我们的智库整体公共外交能力偏弱,主要表现在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智库数量较少。

还有一点是改革乏力。中国智库改革这些年蒸蒸日上,研讨会开得特别多,官方智库、大学智库、民间智库各自发挥,难以形成互补,也没有形成良性的智库思想学术市场。大学智库的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民间智库也缺乏规划和引领,我们的“旋转门机制”仍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中国仍旧缺乏高水平的智库。那些日趋多元但缺乏规制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库研究的中立性和客观性。

最后,我想简单谈谈三个观点。未来中国智库要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理论体系和自身的发展模式,第一必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智库理论体系和自身发展的模式框架,把智库纳入国家意识形态构建的核心位置,要明确未来发展路径和目标。第二个观点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一套制度安排,同时我们必须要坚持智库研究的独立性和国家利益并重。第三个观点是要加强以思想创新为基础的舆论传播,要确立中国智库在公共外交中的核心地位。

智库建设是百年大业,难以一蹴而就,我相信在人大国发院和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下,中国智库的发展将会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取得巨大的进步。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经演讲人审订)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