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凡十年·发改篇丨湘潭市发改委:聚力改革蹄疾步稳 推动发展勇毅笃行

2022-10-16 09: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发改篇

聚力改革蹄疾步稳 推动发展勇毅笃行

王超 许治 蒋幸 江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实现经济总量十年翻番、人均GDP稳居全省第二、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名列全省前茅的历史新跨越。

成绩的背后,是湘潭发改人36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和奋斗,是湘潭发改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的境界和担当。

答卷

这10年

昂首阔步,谋发展、闯新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全市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1282.39亿元,攀升到2021年的2548.3亿元,年均增速7.93%,十年实现翻番。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GDP达到9.3万元,稳居全省第2。

●顺利实现“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

●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名列全省前茅。

●组织编发《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印发实施“五好”园区、城乡融合、县域经济、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绿心地区保护补偿、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等重大政策和工作方案。

●建立健全经济运行调度分析机制,加强GDP核算基础指标、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监测分析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这10年

砥砺奋进,强园区、兴实体,产业动能持续增强

●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由2012年56家增至318家,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8.6:59.7:31.7,优化调整为2021年的6.7:51.6:41.7。

●2021年,全市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2亿元、地方税收收入42.65亿元、实际到位内资502.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860.7万美元、进出口总额211.56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9.9%、50.6%、67.3%、95.6%、59.7%。

●风电装备产业跻身国家级创新产业集群试点。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两次受到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彰的城市。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获评全国优秀城市,并在第四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这10年

只争朝夕,抓项目、稳投资,有效需求不断扩大

●接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奋战一百天 冲刺双过半”“奋力奔跑 合力攻坚”“迈好第一步 项目论英雄”等动员类、比拼类、竞赛类活动。

●创新“联络员一对一蹲点”“日会商、周晒榜、月调度、季通报”等机制。

●在全省率先出台《湘潭市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企业承诺制试行办法》。

●全力推动蓝思科技、舍弗勒、金龙铜业、裕能新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助力芙蓉大道和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昭华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通车,有序推进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至60%以上。

●10年来,累计组织争取中央预内资金70多亿元。

●支持宏大真空、威胜电气、九五精机等获批国省企业技术中心、双创示范基地、“两业融合”等重大平台和专项资金。

●2012-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0.21%。

这10年

不懈求索,激活力、添动力,重点改革走深走实

●充分发挥牵头联络职能,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领域700余项改革,扎实推进100余项牵头任务。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不断巩固,助力华菱湘钢、湘潭电机、湘潭电化、韶峰水泥等老牌国有企业焕发新活力。

●牵头推动园区改革,大力实施园区盘活提效行动,着力解决闲置低效用地问题,全市园区税收产出强度由2019年6.2万元/亩提升至2021年8.36万元/亩。

●科学编制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湘潭关于改革试点的政策需求和改革清单。

●建立湘潭市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联席会议机制,如期完成改革任务。

●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完成信用信息平台与行政审批平台接口改造升级,双公示信息数量、合规率等关键指标多年排名全省第一。

●编发《湘潭市民营企业支持政策手册(2020、2021、2022年版)》,有力推动政策落地。

●全面落实各项价费改革政策。

这10年

齐头并进,拓空间、促融合,区域协同成效明显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发展要素加速聚集,都市圈“1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

●2021年4月10日,成功举办长株潭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

●全力抢抓“一圈一强”重大历史机遇,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实落地,主动融入“强省会”战略,长株潭城际铁路平稳运行,实现“公交化”运营,长沙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飞地”合作模式典范。

●全力推动三市教育、医疗、社保、养老、就业、户籍等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衔接。

●2021年度,绿心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评估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保障工作获国家发改委推介。

●争取并指导湘潭县开展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农村生活垃圾付费制度全覆盖工作获国家发改委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推广。

●支持雨湖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这10年

春风化雨,惠民生、增福祉,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23549元增加到2021年的44772元。

●易地扶贫搬迁341户1160人全部搬进新居,后续帮扶覆盖率100%,多年获评全省优秀。

●支持规划馆、博物馆、城区中小学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投入使用。

●成功争取湘潭市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

●组织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制定出台《湘潭市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 力促莲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方案》《关于支持银发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试行)》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

●统筹做好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电信、教育、殡葬、物业等一系列价费管理工作,以粮食、生猪、蔬菜等重点农产品为重点强化监测预警,有效应对低温雨雪天气、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市场冲击,物价水平保持平稳。

这10年

牢记责任,防风险、守底线,安全保障有力巩固

●在全省率先推动组建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确定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8家。

●深入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建设智慧粮安系统,形成粮食溯源电子地图,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

●疫情防控获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

●多次荣获全省粮安工作先进单位。

●编制峰期保供工作预案,通过组织高耗能企业用电进入市场交易、加强中央空调负荷集控改造、推进需求侧响应、支持大唐公司落实长协煤、重点企业走访等多方面打出组合拳,有效保障全市供能用电平稳。

●依法有效开展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强执法防事故”行动。

●推动湘潭经开区成功纳入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岳塘区整县(区)光伏发电列入国家试点笼子。

●争取并推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打造“湘潭模式”。

这10年

勇当先锋,提效能、树新风,自身建设全面强化

●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

●坚持正确的发改工作策略和方法,从重大规划、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中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全面实施“工作要点+责任清单+安排调度+跟踪督办”闭环管理机制。

●“党旗红、党徽亮”机关党建、“三亮三比”活动、“清廉发改”建设形成特色品牌。

●系统涌现出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先进个人王文山,援疆劳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刘祺等一批先进典型。

●2017年至今连续五年获评全市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展望

改革,是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和湘潭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走在前,蹚路子、当表率、树标杆,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说。

致敬!我们一起走过的光辉岁月

文/王超

1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上,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这10年所创造的奇迹、所带来的变化、所产生的震撼、所蕴含的意义,却是很多其他10年所无法比拟的。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过去10年镌刻在湘潭发改人心中的两句话,也是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毅前行的力量源泉。

10年,3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多少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谋破题之法,求创新之策;多少人“舍小家、顾大家”,瞄准目标,笃行不怠。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这段湘潭发改人一起走过的光辉岁月,值得珍藏,必须致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