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勃朗特怎么写作?狄更斯为何招印刷工讨厌?快来看展览吧!
钱成熙
大英图书馆在中国巡展的第三站“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落脚在了上海图书馆。秉承每次巡展带来全新展品的宗旨,这次大英图书馆展出的,也是与先前两次展览完全不同的五件珍藏。
作家手稿与不同于艺术品,如果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手稿,那大多数手稿可能是要使我们失望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观摩手稿呢?在新闻发布会上,策展人奥特女士特地引用了鲁迅《狂人日记》的开头来说明这一点:“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表明手稿体现的是“故事背后的故事”。观摩从作者的书桌直接抵达读者面前的手稿,有时你会像一位侦探,从纸张和笔迹的蛛丝马迹间,寻找作家在创作时的背景、想法、心情、环境。
因此,在选择这五件展品中,奥特也尽量选择那些可以讲述故事的、有趣的手稿和信件。展出的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原稿包括最后一章的名句:“读者,我嫁给了他。”亲眼看到作者本人工整誊写在稿纸上的这句话,还几乎如同两百年前一样清晰,让人颇有与作者隔空对话的恍惚感。而除了勃朗特的字迹,纸上还有负责这部分手稿印刷的工人的签名,甚至还有他们无意沾上去的几个黑指印。
《简·爱》手稿誊写本第三册的开头 图 British Library Board与夏洛蒂·勃朗特的整洁的书写完全相反,狄更斯的原作简直是印刷工人的地狱。来到上海的《匹克威克外传》的五页原稿也直观体现了这一点。与狄更斯的许多其他作品相同,使狄更斯声名鹊起的《匹克威克外传》当年也是连载小说。在他潦草难辨、改动无数的字迹背后,我们亦能看到一位当时还默默无闻的作家拼命赶进度的苦恼。
《匹克威克外传》第19章部分手稿 图 Mark Charles Dickens, Head of the Dickens FamilyT.S.艾略特的《擅长装扮的老猫经》不仅因为其文学价值,也因为韦伯的改编音乐剧《猫》而在中国广为人知。此次参展的便是这部作品中的一段草稿。艾略特将此诗,以及对猫行为的解读一并写在信纸上寄给了出版商。为了给参观者一个直观感受,当时的信封也随稿纸一起寄出。这次展品中最有趣,信息量最大的手稿在我看来也当属这一份。艾略特使用的是自己任编辑的文学批评杂志Criiterion的抬头纸,在信的一开头他便向编辑提到第二天是情人节,可能是为了创造节日气氛,艾略特兴致勃勃地在信纸上方画了一圈心,正中一位中了丘比特之箭的男士头像,难道是作家自况?
T. S. 艾略特写给波利•坦迪的亲笔信 图 Faber & Faber Ltd. and the Estate of T.S. Eliot雪莱写给他崇拜的拜伦的《致拜伦的十四行诗》是用大名鼎鼎的铁胆墨水写就。这种墨水在中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极为流行,配方也非常特殊。瘿蜂在橡树树枝上产卵后,橡树的组织细胞会被破坏,形成隆起。人们割开这个隆起提取的汁液,便是铁胆墨水的主要原料之一。在这种配方的墨水中甚至还有尿液。高度的酸性使铁胆墨水腐蚀性极强,在羊皮纸的时代过去,纸张时代到来之后,墨水对纸张的腐蚀便一直困扰着手稿保存者们,当然也包括大英图书馆。这份手稿曾经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收藏,流转多位收藏家之手,我们至今还能看到纸上的折痕。
《致拜伦的十四行诗》手稿 图 British Library Board而为使展品能更多样化地表现人类书写的历史,大英图书馆还特意选取了一份D.H. 劳伦斯致出版商的书信,而非手稿,来展现作家在作品《虹》遭禁时的想法。信中,劳伦斯提到可以将《虹》转道意大利私下出版,为我们侧面展现了20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保守风貌,奥特女士提到,她的母亲还记得自己是在1960年代,才买到在英国合法公开出版的D.H. 劳伦斯的另一部名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D.H.劳伦斯写给其代理人詹姆斯∙布兰德∙平克的亲笔信,信中谈到小说《虹》图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Paper Lion Ltd. and the Estate of Frieda Lawrence Ravagli. © The Estate of Frieda Lawrence Ravagli在大英图书馆提供的五份手稿之外,上海图书馆也围绕这五位作家的作品,挖掘他们在华传播的历程,配合展出了不少珍品。上图策展人黄显功是上海图书馆的版本学、手稿学方向的专家,他提到第一次看到英方的展品建议时,狄更斯的名字让他分外激动,因为上图的珍藏之一,便是出自狄更斯本人藏书室,贴有他藏书票的私人藏书《中国第二次战役纪行》。这本书曾被徐家汇藏书楼收藏,后来成为上海图书馆的藏品。
狄更斯私藏的《中国第二次战役纪行》 图 钱成熙另一珍贵展出的珍贵藏品是萧伯纳在卢沟桥事变后的的第三天,赠送给中国导演黄佐临的题词手稿。他在赠言中写道,“起来,中国UP,China!”这页手稿夹在了一本由英国图书工艺美术大师柯克鲁尔打造的镀金羊皮相册上,封面上还有汉字“萧”。萧伯纳请黄佐临将作品剧照贴入这本相册,不过,也许是黄佐临极为珍视这本相册,除了收藏萧伯纳的这帖手札,相册一张照片也没贴过。
此外,上图展出了不少这五位作家中文翻译的初译本,比如发表于1872年5月《申报》上的我国最早的小说译作《谈瀛小录》(翻译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夫游记》),和发表于1873年1月《申报》馆文学期刊《瀛寰琐记》上的中国近代首部长篇翻译小说《昕夕闲谈》。而自这两部作品以下,五位作家作品在不同时代的中文译本、出版的文学评论、包括上博这次特别购来的台版译本也悉数展出。上海乃至中国的译者和读者接触、接受和不断深入认识英国文学的过程,我们在此可以管窥一豹。
发表于《申报》首版的《谈瀛小录》图 大英图书馆在这些作品背后,我们亦可以发现中国社会的不断变迁。其中,狄更斯的《圣诞欢歌》最早竟以“劝恶扬善”的鬼怪故事《鬼史》的面貌进入中国,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的翻译也像这本小说本身一样充满戏剧性。它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出版于1936年,是本只印了2000册的私人出版物,译者饶恕一水平颇高,译文准确而精彩,却是位神秘人物,至今无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甚至有学者猜测这是朱光潜的笔名。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根据饶恕一的译本出版了该书,旋即遭禁。此次,上图也多方寻找,借到了一册这珍贵的中译本。
上图的借展展品中,还包括两册扉页上有D.H. 劳伦斯签名的初版本书籍:限量250册的诗集《三色紫罗兰》,和限量1000册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一次精心策划的展览,才使公众有机会见到这些原本藏于书斋中的的珍贵藏品。
带有编号和作者签名的初版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图 钱成熙“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览在上海图书馆持续到4月15日结束。其间,读者也可以参加上海图书馆举办的英国文学作品朗诵和英国文学翻译活动,并通过展览专门网站http://www.britishlibrary.cn/获得展品更多信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