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极之都③|“联通北极”的中国学者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2018-03-17 11:01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中国科学家早已在北极相关研究上贡献出了力量,周琴就是其中的一位。拍摄/剪辑: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视频调色:江勇(03:15)
2018年1月21日至26日,主题为“联通北极”的“北极前沿”大会在挪威特罗姆瑟举办。挪威外交大臣伊娜·瑟雷德在会上发言时多次提到“合作”。她说:“气候变化和商业活动不断增加是北极地区未来面临的两大趋势,相关国家和地区需要通过加强合作来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特罗姆瑟海边。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图

中国正是北极科学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之一。因多年来对北极地区科学研究的贡献,中国于2013年获批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

迄今为止,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北极科学考察队已在北极地区进行了八次科学考察,并开展多个领域的研究。第八次北极科考任务于2017年秋天完成。在这趟历时83天的科学考察中,中国科学家们首次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开展了对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和人工核素的监测,并实地调查了该区域的海洋环境和海底地形。其成果为北极前沿科研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在北极工作的中国学者

在2018年的“北极前沿”大会上,中国面孔并不鲜见,挪威水环境研究所(Akvaplan niva)的研究员周琴是其中之一。

这类科研活动需要扎根当地。周琴今年四十二岁,与丈夫李纯在特罗姆瑟定居已有十一年。在周琴看来,在特罗姆瑟生活的华人构成简单,大致可分为服务行业从业者和科研人员两大类。前者经营中国餐馆,后者就像他们夫妇那样,求学或从事极地科研。

周琴老家在湖北荆门,1999年从云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考取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生,于是辗转去了青岛。在那里,周琴遇见了李纯。二人毕业结婚后曾辗转几地。2007年,李纯拿到挪威北极圈大学(原名为特罗姆瑟大学,简称UiT)一家研究所的博士职位,周琴随丈夫来到挪威,并拿到挪威极地研究所的博士职位。

北极理事会的永久秘书处就设在特罗姆瑟。它临近北极的地理位置,为从事极地研究的科学家开展实地考察提供了便利。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从事极地相关研究的科学家,挪威多家重要的科研机构将驻地设在这里。

作为世界最北端的大学,挪威北极圈大学在北极地区相关的多个科研领域颇具实力,吸引了不少国际学者,其中不乏中国的科研工作者。

而周琴就职的挪威水环境研究所极地研究部,从事物理海洋学、海洋流和海水物理特性的研究。周琴所在团队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冰架融化与海洋的相互作用,通过收集特定区域的环境数据,进一步优化高分辨率的数值模型。

这些模型是理论基础研究,但可用来解决北极地区的一些实际问题。譬如,污染物排放或水产养殖活动传播疾病,主要局限于以复杂的底部地形和多变的海洋特性为特征的沿海海域。而优化后的数值模型,可用于模拟分析沿海地区污染与疾病传播的关系,以及评估峡湾和沿海地区的水质。

挪威水环境研究所也是此次“北极前沿”大会的主办方之一。会议期间,周琴穿梭于会场,参加与“挪威海洋模式应用”相关的研讨会。她觉得,这样的学术交流非常重要。

高北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 Ronald Johansen  图

在资金和政策上,挪威政府也为北极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挪威水环境研究所在特罗姆瑟市中心的“高北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The Fram Centre)内办公。这座由挪威政府经营的科研大楼,汇聚了21家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领域等跨学科研究的科研单位。中心官方网站的介绍里提及,这是一个挪威国内和国际上重要的学术平台,并为与气候相关的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入驻的研究所也可申请该中心的专属经费。

北极城市的中国家庭

虽然在挪威定居多年,但周琴和丈夫仍旧保留着自己的中国国籍。他们的七岁儿子Ken在特罗姆瑟出生,如今挪威语说得比父母地道。周琴希望儿子不要忘记自己的中国身份。为此,她和丈夫在家里特意只用中文跟Ken交流。每年的休假,他们都会带着儿子回到中国生活一段时间。

Ken去年在小学课本里学到了长城。周琴在回国的行程里特地带儿子去看了长城。回到挪威后,她和丈夫帮助儿子,把中国长城的“体验报告”介绍给挪威的小伙伴们。

周琴在特罗姆瑟的家是一幢白色的三层小楼。不久前,他们重新装修了房子。这一次,她请来木工师傅,将客厅的一面墙改造成全落地式的玻璃推拉门。这样一来,站在家里就能看到远处的森林和海洋。

周琴家望出去的风景。 周琴 图

特罗姆瑟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这让周琴感到很满足。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一家人便驱车去郊外游玩。也许是从小生活在农村,她对大自然有天然的亲近感。譬如,周琴也和挪威人一样,善于在野外寻找蘑菇,她说自己找蘑菇的眼力劲也许比当地人还要厉害。

对挪威北部的人来说,天气不会成为外出的阻碍。当地人酷爱户外运动,滑雪、骑自行车、攀岩最受追捧。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季,也常能见到骑自行车出行的人。周琴解释说,挪威有一句谚语——没有坏天气,只有坏衣服。

周琴一家和朋友去滑雪。 周琴 图

特罗姆瑟一年中要经历夏季的极昼和冬季的极夜。一月下旬,极夜刚刚过去。早晨八点,黑暗还笼罩着整座城市,但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从周琴家里到Ken就读的社区学校只要步行十来分钟。吃过简单的早餐,周琴便带着儿子一起出门。时间计算得刚刚好,送完儿子到学校,她便能在附近乘准点的公交去单位。

周琴家门前的积雪堆砌在路旁,路面上覆盖着一层雪融化后凝结的冰面。近几年,北极地区冬季气温不断升高,很难再见到过去那种四五米高的积雪,取而代之的是频繁的雨天。在低气温的环境里,降雨迅速凝结成冰,结冻路面格外滑。

特罗姆瑟结冰的道路异常滑。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图

一路上,儿子步伐飞快地向前走,周琴紧跟在他身后。儿子时不时停下脚步,转身拥抱妈妈。在“黑夜”中开始新的一天。周琴仍旧有些不适应。她觉得,极夜让人容易犯困,很难集中精神,但只要太阳一回来,人们就能忘记刚刚经历的黑暗时期。

自从开始使用微信与国内联系,周琴习惯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发布在朋友圈,除了温馨逗趣的生活片段,最多的还是自己做的家常菜。厨房醒目的位置摆放着一只电饭煲。在国外生活多年,她的食谱里仍然多是中国菜。周琴也偶尔会给外国同事开设教做中国菜的私人烹饪班,深受欢迎。

在特罗姆瑟定居的华人有二十家左右。当地成立的特罗姆瑟华人学生学者联合会,每到春节、中秋、国庆,便会组织大家聚会。周琴通常是活动组织者之一。在她看来,这样一个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地华人之间的交流,也能为初来乍到者提供必要的帮助。现在,一些定居的华人家庭有了小孩,他们正计划今年办一个中文学校。

特罗姆瑟的港口景色。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图

2017年11月,周琴收到一封邮件,邀请她参加2018年5月将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举行的闭门研讨会,落款的邀请人是他们这个科研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她开心地将这个消息发布在朋友圈,并写道希望自己“在这半年里专业上更加精进,不能在研讨会上丢人”。

今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向世界表明了积极参与北极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立场、政策和责任。事实上,许多中国科学家早已在北极相关研究上贡献出了力量。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