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辉煌十年·看高淳 | 科技助力螃蟹生态养殖
近十年来
高淳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
关于“三农”工作部署要求
坚持“生态立区”战略
把螃蟹产业发展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以螃蟹养殖为主的生态养殖
已成为我区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新路子
国庆节期间,作为高淳“金名片”的固城湖螃蟹迎来了大规模上市。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棋盘格式的蟹塘映入眼帘,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社员吴小平正在的蟹塘边细算经济账。
吴小平养殖螃蟹已经近30年了,他坦言,今年夏天的高温持续晴热天气实属罕见,幸运的是,他承包的500多亩蟹塘顺利度过了这段“烤”验期。但如果时光倒退至十年前,遇到同样的天气情况,他可不敢保证还能有丰收。
目前,全区从事与螃蟹养殖及相关产业的农户有10万多户,除了像吴小平这样的“本土专家”外,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养殖能手、养殖企业,来到高淳干事创业。
2020年底入驻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南京冠领蟹业有限公司,就承包了1800多亩的成蟹塘和1200多亩的蟹苗塘。
近年来,固城湖螃蟹产业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2004年
高淳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国家级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2020年
以固城湖螃蟹为主导产业的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通过部级认定,以螃蟹养殖为主的生态养殖已成为高淳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实打实的富民产业,螃蟹养殖“高淳模式”扬名海外。
要想养好蟹,苗种是基础,这是蟹农们不争的共识。为了保证蟹苗质量,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来到团结圩苗种培育大户——南京湖水源虾蟹苗种专业合作社,为蟹苗“体检”把关。
该站承担了全区的水生动物疫病监控职能,每年定期到全区的水产原种场和苗种培育大户,进行定期的抽检,对病害进行检测,确保全区水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他们保驾护航。
我区河蟹苗种培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曾带动了水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到2012年前后,由于产量徘徊不前,质量也不稳定,受到外围同行的竞争,苗种培育面积由8000多亩一度降到4000多亩,行业发展进入困境。2003年就开始从事虾蟹苗种养殖的芮剑军,感受颇深。
2013年,全区河蟹苗种繁育大户联合成立了南京市种业联盟水产苗种平台,聘请专业人员做指导,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蟹苗养殖经验得到分享与交流。
01
大亲本的选育,改2.2两母蟹3.5两公蟹亲本为4-5两母蟹配6-7两公蟹做亲本,苗种遗传性状得到改良。
02
水质调控技术的进步,EM菌、乳酸菌、芽孢菌等生物制剂的推广使用。
03
增氧设备的普及,池塘溶氧有了保障。
04
优质颗粒饲料的普及。
为了做强苗种优势
我区创建了
第一个国家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标准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所
成立了
省内第一家螃蟹研究机构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研究所
及中华绒螯蟹原种场
苏渔水产种业研究院
2022年6月
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
和南京固城湖河蟹产业技术研究院
在我区成立
更是成为打造种业硬核“芯片”的强大阵地
2012年
全区螃蟹养殖面积21.3万亩,螃蟹产量1.55万吨,产值15.2亿元。
2021年
全区螃蟹养殖面积稳定在21.2万亩,螃蟹产量1.8万吨,产值23亿元。
十年来,全区螃蟹养殖面积变化不大,但是产量和产值都有较大提升,得益于秉承“生态养殖”概念,针对不同的水域条件,制定科学的养殖模式,探索开发了水草种植多样化、螺蛳自繁自育、微孔增氧等模拟生态养殖方法。
在优良的养殖环境和科学的养殖方法下,高品质的固城湖螃蟹慢慢养成,并陆续摘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第一张有机蟹认证证书、“中国好品质”称号等一系列金字招牌。
勤劳能干的高淳广大蟹农
利用科技 通过生态养殖
把河蟹养殖成质优味美的桌上佳肴
为他们点赞
END
高淳区融媒体中心:孔阳婷
编辑:金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