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州区社会事业及民生保障发展成果综述
记者 邓青春
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回眸过去的10年,是我区社会事业及民生保障加速发展的1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入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民生工程新路径,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更加坚定有力,一幅写满百姓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拓优势、补短板、出实招、见实效。当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凝心聚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各个事关民生福祉的项目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再变成“实景图”,交出的这份“十年答卷”显得格外有分量。
均衡教育个个孩子“上好学”
“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开州区教育的大发展。”镇东街道宏源社区居民陈江林说,他的儿子今年刚满3岁,即将上幼儿园。前不久,他去考察了建成投用仅一年多的大丘幼儿园,觉得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校环境,都很不错,儿子在这里读幼儿园,他很放心。
10年来,一座座塔吊有序作业,一台台工程车来回穿梭,一栋栋校舍拔地而起。开州中学浦里校区、大丘初中、迎仙小学、盛景小学、迎仙幼儿园、盛景幼儿园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中。这一栋栋崭新的校舍的背后,是我区教育事业扩容提质,健康、快速发展的生动缩影。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肩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责任担当,奋发进取,砥砺前行,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为推进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我区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015年以来,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累计为残疾学生送教6.48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10.02亿元,资助困难学生99.29万人次,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2016年,我区成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开始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2018年以来,全区统筹专项资金21.6亿元,改造维修“两类”学校120所,启动新建学校22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先后组建9个初中教育集团、7个学前教育集团,实施16个小学学区制管理改革,探索推广开州中学“总校+分校”等一体化办学模式,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幅度增加。
解决“有学上”问题仅仅是我区推进教育强区的第一步。为了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让孩子们“上好学”,我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10年来,我区引进教师3123人,交流教师4487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58.21%提升到83.26%;健全五级师训体系,持续实施“领雁工程”“青蓝工程”,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市教书育人楷模等先进典型。
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233项指标中,我区93项位居全市第一、179项位居渝东北第一,高考一本上线率从9.7%提升到31.5%,广大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不忘初心勤耕耘,砥砺奋进结硕果。10年来,我区20余项工作做法受到教育部和市教委肯定,30余项全国性荣誉花落开州,50余所学校获评国家级体艺特色学校称号,近15000人次师生在市级以上赛事活动中获奖。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面对新的赶考之路,全区教育系统将紧紧围绕“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开州奋斗目标,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和渝东北川东北基础教育高地。
医疗卫生撑起群众“健康伞”
走进刚投用不久的满月镇卫生院,只见综合大楼屹立在群山之间,极具现代化医院特征,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宽敞明亮、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群众在一楼门诊大厅有序地挂号、取药。“现在看病真的很方便,挂号、看诊、取药,不到20分钟就搞定。设备也很高端,许多以前不能做的检查都可以做了。”满月村村民李德宏表示,现在家门口就医环境很好,再也不用往城里跑了。
随着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少群众都感受到了家门口就医的便捷服务。10年来,我区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着力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全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问题。
如今,我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00个;卫生技术人员9339人,较2012年增加502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为3398人、5614人,较2012年分别增加1448人、4075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8434张,较2012年增加4053张。随着医疗机构覆盖率和医疗技术人才数量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开州人实现了就近就医的愿望。
如果说在普通群众的眼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体现的是就医更方便,那么在脱贫群众的眼里,则是再也不用为医疗费用发愁。对此,紫水乡龙溪村脱贫户钟方菊有着切身的感受。
2021年9月,60岁的钟方菊检查出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医院住院近一个月,花去医药费12万多元,这对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钟方菊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但通过一站式报销、特困减免等各项政策兜底,最终她自己只出了7000多元。
让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内容之一。我区持续开展政策宣传、诊疗惠民、分类救治、能力提升、健康促进五大行动,不断筑牢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线,创新形成“0135”健康扶贫政策体系、“1+1+1+N”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狠抓各类问题整改动态清零,高质量通过国家贫困区县退出评估检查、国家普查和第三方评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我区将继续砥砺奋进,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以奋斗之笔绘就“健康开州”的美好新画卷。
文体活动全体市民“动起来”
开州,是一片文化沃土。文化,让开州声音更动听。
开州儿女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这源于开州不断激活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
趁着周末,云枫街道市民彭春平带着9岁的女儿来到开州博物馆参观,父女俩一下就被展柜里摆放的刺绣和扇子吸引住。走近一看,原来是开州本地特产——开州汉绣和临江香绸扇,上等的材质、考究的做工,让人不得不佩服能工巧匠们的精湛技艺。
开州博物馆于2011年10月开建,2014年5月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截至2021年,馆内藏品总量10016件,其中文物类藏品8130件,国家三级以上文物600余件,一级文物44件,馆藏精品有“东汉‘富贵昌宜侯王’铭文青铜洗”“南宋龙泉窑青瓷双凤耳瓶”等。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国庆节期间,开州各地群众载歌载舞,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庆祝新中国73周年华诞。一支支欢快的舞蹈、一首首深情的歌曲,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深情热爱。
10年来,我区以大力推进惠民电影为契机,广泛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斩穷根、奔富路”的热情。
晨光微露际,晚霞将近时,在汉丰湖畔、云枫广场、月潭公园等地,散步休闲、锻炼健身的人们,尽情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
跳广场舞、骑自行车、跑步、打太极拳……广场、公园、社区里,一组组充满动感与活力的运动镜头,展现了广大群众蓬勃向上的活力。
全民健身,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我区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成“一场一池一馆”和“永不落幕”智慧健身步道,全区建有各类公共体育场地2414个,村(社)区健身场地达到100%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3平方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加快推进文体事业高质量发展,各类文体设施的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为丰富城乡居民文体生活、提高全民素质提供了基础平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文化体育事业呈现新气象。
2021年末,全区有博物馆1个,规划展览馆1个,文化馆(站)4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书84.25万册,是2012年的4.32倍。各类体育场(馆)212个,游泳池(馆)17个,有固定看台灯光球场26个;拥有各级运动员1354名,是2012年的2.7倍;2013-2021年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奖牌(比赛项目)1085个。
保障加力筑牢民生“压舱石”
“要想老来不生病,就要天天坚持锻炼。”白鹤街道大胜社区的王新权,退休后在养老服务站学会了打乒乓球,如今每天都要叫上几个老朋友一起打球。
王新权已经62岁了,但身体十分硬朗,看上去只有50来岁。“看上去年轻,就是靠运动锻炼出来的。”王新权笑呵呵地说。乒乓球场上的他生龙活虎,旋球、直球、快球、短球样样拿手,来回跑动一点都不觉得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养老服务工作,每年都将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所(中心)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民心工程。
我区探索建立养老服务全覆盖“1+6”政策体系,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探索制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及6个配套文件,为快速推进全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儿童福利是体现民生温度的重要工作,事关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区级、镇乡(街道)、村(居)委三级工作网络,将家庭监护、强制报告、临时监护、控辍保学等责任落到实处,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和救助保护,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是创业担保贷款帮了我的大忙,让我创业的梦想变成现实。”大德镇桂花村村民傅家全说,2017年因牵挂家乡的老人和小孩,近50岁的他返乡创业。资金不足是他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区人力社保局为他发放了免担保贴息创业贷款,助力他创业成功。
我区把创业担保贷款作为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创业政策宣传、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范围、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服务流程、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机制,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稳步开展,解决群众自主创业发展资金需求,为群众创业“输血供氧”。
“我为群众办实事”19件民生实事、42个重点民生事项兑现落实。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5个,改造乡镇敬老院12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所有乡镇,获评国家医保智能监控示范点建设“优秀”等次。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量排名全市第一。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走入全市前列。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有力……
一组组暖心数据、一个个笑颜绽放的故事,见证着我区10年“民生答卷”的温度和厚度。
在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开州新征程中,区委、区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答好“民生考卷”,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具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